7. 第 7 章

作品:《开局给朱元璋直播世界科技史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一个月,命徐达为主帅,常玉春等人为主将,继续北伐。


    同一时间,颁布诏书,宣称谁能找找到“玉米”,就赐谁爵位。


    本来朱元璋打算自己出人手去西域找那个“玉米”。


    但刘伯温谏言:“陛下与其自己出钱出力,不如把这些交给天下人,自然有那等想要博富贵的人!”


    朱元璋一想也是,与其自己伤财伤力,最后可能还不一定会有回报。


    不如交给有勇之士。


    自己只要给出一个爵位就可。


    简单,省事!


    最主要是省钱!


    果然,诏令一出,天下有勇之士,积极响应。


    特别是富甲侠武之人,更是拼尽全力。


    明初的阶级地位是,士农工商。


    商人不得穿绫罗绸缎,只可用绢和棉布,并且家里经商,其后代不得参加科考。


    现在只要找到“玉米”,就可以一步登天。


    有这么个天降“大馅饼”在前面钓着,众人自然竭尽全力了。


    …


    司农也从王家把《农书》带了回来。


    好在王家大义,没有让小人得逞。


    朱元璋拿到手里,翻阅了一番。


    上面果然是图文并列,如天幕所说,各种工具,机械,多达一百余种。


    “好!”


    朱元璋激动地拍了拍桌子。


    亲眼见到,比在天幕里听说,更让人兴奋。


    司农也没隐瞒其中过程,更是着重点出王家的“大义”。


    当然,那小人行径的富甲,他也没忘了踩。


    敢与陛下“争桃子”,等着挨削吧。


    “小人无耻!”


    果然,朱元璋听后怒道。


    本来收到《农书》的心情,都被对方膈应坏了。


    “传令给当地府官,把那商贾一家贬为奴仆,子孙后代不得赎买!”


    他不杀对方,却要把对方自作聪明的“登天路”斩断。


    不想当商贾,那正好不用当了!


    司农听到帝王下令,心里打个寒颤。


    这简直就是杀人诛心,比直接杀了对方还让人痛苦。


    现在才开国初年,可以想象,如今帝王英明,后继有人,起码也得延续个两三百年。


    后任皇帝,无论是谁上位,几乎不可能违背开国□□的祖令。


    所以,司农在内心短暂“同情”那商贾一家一秒。


    …


    处置了无耻小人,朱元璋也没忘记功臣。


    想到王桢年岁已大,还是个长寿老人。


    “封王桢为旌德伯,三代世袭!”


    朱元璋下令。


    以对方曾经任职过的,他的龙兴之地,宣州旌德为封号,就是让对方知道,虽曾经是元官,但如今要是大明心。


    两道旨意一通发往宣州。


    ……


    朱元璋不知道,大明的一举一动,都被另一个平行时空的人看在眼里。


    “对方说的玉米是什么东西?”


    南朝刘宋皇帝,刘义隆朝大臣问道。


    呃…


    大臣们也一脸懵,从来听说过什么玉米?


    还有这个天幕,刷地一下出现在众人眼前。


    在佛教盛行的时代,大家还以为是佛祖显灵了。


    就差磕头叩拜了!


    画面一转,一群穿着也是古风的人出现在天幕里。


    然后,刘宋君臣就“视监”了对方的一举一动。


    有点尴尬,有点无礼。


    但,真不是他们故意的。


    要怪就怪那个突然出现的天幕。


    简直,太没私秘性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陛下,对方说的玉米,应该是一种粮食。”


    有过农耕经验的大臣敏锐道。


    一听,刘义隆的眼睛就亮了。


    粮食啊,他也缺啊!


    没哪个皇帝会嫌弃多一种粮食。


    大臣看皇帝激动,但也不得不给他浇一盆冷水。


    “陛下,可是天幕里的朝代,距今远有近一千年,对方说的西域,应该暂时也没有“玉米”!”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天幕朝代距今的时间,还不是里面说起祖冲之。


    他的父亲,祖朔之在南朝为官。


    家中就有小儿,名叫冲之。


    对方志向远大,竟说出不虚推古人,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


    听说还自己搜罗了大量的文献古籍,埋头在家中苦研呢。


    刘义隆很遗憾,但也知道,不可强求。


    大臣为了打消皇帝的遗憾,直接把“祖冲之”卖了。


    “哦,这么说来,咱们刘宋,也出了个天才了!”


    果然,刘义隆立马就被转移了注意力。


    还很兴奋地问道。


    大臣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祖冲之的事,给一一说了。


    “他如今年方几何?”


    刘义隆问道。


    “对方今年十五,听他父亲说……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1】”


    刘义隆听完,倒不觉得对方不学无术,背德忘祖,反而觉得是个敢想敢干的热血小青年。


    “既然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那么高,咱们也得看重一点。”


    “陛下的意思是…”


    大臣揣测。


    “既然后世都说他将来能够出大成就,在那什么科技方面更是有名记后世的贡献,我们做不到帮忙,起码也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后世人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


    但如今刚稳定不久,北边还有个北魏,北周,北齐,等数个分散的王朝势力。


    虽然不能学着天幕里后世王朝直接设立一个什么部,但给一个安静的创造环境,还是给得起的。


    …


    祖家深宅里。


    祖冲之兴奋地对自己老爹道:“阿公,看,天幕都说我将来是一个名流青史的天文家和数学家。”


    “我不是不学无术吧!”


    祖朔之笑道:“阿公什么时候不学无术了,还不是你那“离经叛道”的言论,引来别人斥责!”


    他们祖家本身家学就是天文,数理,自然要打开思路,不拘一格。


    所以,他对于自己儿子不“虚推古人”,也是赞同的。


    祖冲之听到自己阿公的话,撇撇嘴。


    你是没斥责,不过也没支持嘛。


    …


    武陵,一个中年人看着天幕,陷入自我怀疑。


    “虚推古人真的是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