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礼制

作品:《太虚幻境可持续发展报告

    《太虚幻境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本免费阅读


    天显二十五年,之前从来没在文化领域大刀阔斧干过什么大事的述律平,对京城中的文武百官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更改全部官方记录中,雁门军叛乱平定的时间和具体过程;


    第二,将原有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更改为“公、侯、君、卿”,并加封谢爱莲为文正公,其女秦慕玉为忠烈公,其义女秦金钗为顺德君,白再香为武安侯,一干功臣中,唯有贺贞辞谢封爵,不愿再领;


    第三,钦点《玄衣侯》这部戏剧为年节时期宫中必备剧目,同时,更改北魏上下供奉的草原天神为瑶池王母。


    这三道命令一下来,百官们便忙了个团团转,还有人一直在锲而不舍地私下拜访谢爱莲和贺贞,试图从这两位官职最高的文官身上得到一些消息:


    第二条还好理解,是陛下想要抬举女官,顺便削减爵位开支,没问题;第三条也好理解,毕竟那日的异象大家都有目共睹,印象深刻……可是这第一条是什么意思?


    谢爱莲本人也百思不得其解,毕竟她的长处是算数不是人心,只能一一把前来打听消息的人全都打发回去,然后一身青衣小帽的简单装扮,半夜坐着轿子摸着墙根,偷偷去了贺贞府上,试图专业对口地打听一些消息——


    然后差点被巡逻的将士给当成飞贼捉起来。


    谢爱莲:???你觉得这合适吗,我觉得……太合适了。毕竟贞贞这里还住着一堆学生呢,很好,国家未来栋梁的养育基地就该有这个守卫力度。不错不错,大力表扬!


    说是这么说,但直到发现抓错人了的将士忙不迭给她赔罪不下十次,贺贞本人努力憋住笑把谢爱莲引入书房之后,谢爱莲还觉得被抓过的胳膊生疼生疼,撩开衣服一看,好家伙,都出来青紫色了,可见刚刚那姑娘的手劲儿有多大。


    谢爱莲一边揉着胳膊,一边往上糊贺贞赶紧拿过来的药膏,还不放心地问了一句:“这不是你那擅长制毒的学生做的吧?”


    “我哪儿能拿这东西给阿莲姐姐。”贺贞摇了摇谢爱莲的手,笑道,“倒是姐姐怎地这么晚还要来我这儿?我记得白日里的公文明明都批阅完了,莫非是有什么急事?”


    “也不是急事,只是我想不通。”谢爱莲蹙眉疑惑道,“陛下为什么会下这样一道诏令?如


    果把雁门军溃败的真相传出去,定能让周遭小国闻风丧胆,还可以顺便让陛下‘承天之祐,受天之命’的名声再往上高一节——连怪物都能打败,这不是真龙天子是什么?”


    贺贞沉吟片刻,低声道:“因为这个办法太容易被仿制了。”


    她的桌上恰巧摆着一本金钗刚刚献上来的《金钗要方》,上面记录了多种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好巧不巧的是,数日前曾在京城引发巨大骚乱的那场凌迟,以及更早之前的雁门军的败退,竟均与这些记载息息相关。


    于是她翻开《金钗要方》,指着上面数行崭新的墨迹向谢爱莲示意:


    “这本书若是传播出去,定能遗惠后世,活人无数。这是千秋万世的功勋,任何人都没有理由阻拦。”


    谢爱莲近前一看,发现这本书和以往的医书不同,称得上是一本奇书了:


    《金钗要方》不仅从病因、症状、诊疗等多方面,详细论证了从“疟疾的防治”到“淡水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等诸多困扰人许久的疑难杂症,补全了以往无数医书在寄生虫这一领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空白,更是将药物起作用的原理、开方原理和以往旧有的药方中的谬误之处,一并标了出来。


    最难能可贵的是,许是金钗这姑娘之前受过苦的缘故,她是真的知道没钱的人能有多穷,因此书中无数价格只要略高一点的药物,她就会标注上“此处某物可以某物替换,然剂量亦需增减”的相关批注。


    可以说,只要是识字的。能看得懂病症的人,哪怕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半点和医疗相关的东西,拿着这一本《金钗要方》出去,也能治好不少不算严重的小病了。


    ——无独有偶,在千百年之后,为应对特殊政/治局面,响应国家号召的无数人,在下乡回来之后,齐心协力,写了一本差不多的书出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三大神书之一,《赤脚医生手册》。


    谢爱莲翻阅《金钗要方》良久后,叹息道:“我明白了。”


    “我们不仅不能封禁这本书,甚至还要广泛传播开来,好让更多人受益;但一旦这本书传播开,‘魑魅魍魉’的谣言就会被破除,人人都能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妖邪,而是某种格外可怖的寄生虫导致的传染病。”


    “届时,不仅玄衣侯的名声


    要大打折扣,甚至有心之人略想一想,就能把‘感染寄生虫’的黑锅全都推到我们头上。要么说我等苛待逆贼,这才导致他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要么说我等才是与妖邪勾结的罪魁祸首,否则为什么京中会有这种污秽之物?”


    “不仅如此。”贺贞补充道,“今日我等能占这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赢下这场战争,可如若日后有心怀不轨之人意欲效仿,那又该如何呢?”


    “到时候,即便我们的名声再好,可留下的这场战争和相关记录,也足以把我们一点点摧毁得身败名裂,更不用说那些可能被同类型的战争牵连而死的人,这些血债,怕是都要被后人算在我们身上的。”


    ——八君子之首的贾文和,至今身上还背着“往城里扔尸体制造瘟疫”这样的流言蜚语呢。虽说他不管是在正史还是在野史中都没这么干过,用人肉干当干粮的也不是他,而是曹操麾下的另一位谋士,可是有人会认真计较这个吗?没有。


    抛开政治阵营、过往风评、人际关系、用兵方式等一切额外加成不谈,只谈对后世名声影响最大的,就是官方史书代表的“文化”。


    贾文和在这方面,亏就亏在生于乱世,跟着的主公到最后也不是一统天下的人,没有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从上到下为他写史背书、文化造势、洗白名声,导致后世在研究他的时候,既不上心,又受民间文化氛围影响,自然而然就被带跑偏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综上所述,必须从根源上彻底更改“雁门叛乱”的平定时间和具体情况,再将雁门叛乱、午门乱象、玄衣侯和《金钗要方》四方完全切割开来,让整个国家的文化体系都给这件事背书造势,才能在杜绝后人效仿和质疑可能的情况下,广泛推行《金钗要方》,又保住雁门叛乱的真相不被发掘、不会被后人拿来改造成攻讦她们的舆论武器。


    人的记性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几千年后,科学家们会将“大量人群对历史事件或事实的记忆与真实情况不符的现象”,命名为“曼德拉效应”,就好像人们会为了某句歌词到底是五十六个什么、某部电视剧里从来没有拍摄过的镜头、某些名人的去世时间而争论不休。


    在传唱范围为数千万人的歌曲、观看人数为数百万次的电视剧、去世时间和谣传相差十多年的对比下,


    一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都没有对京畿之外的地区造成太大影响的叛乱,只是差了区区两年的时间,这个误差甚至都可以被忽略不计。


    谢爱莲想通了其中关节后,立时叹道:“贞贞高瞻远瞩,我自愧不如。”


    贺贞淡淡一笑,摇头道:“还真不是。”


    她随手将桌上的书反扣了过来,望向窗边的明月与已经凋零了的白梅,喃喃道:


    “我与秦君作别之时,突然就想到……阿莲姐姐,你说咱们这些人里,日后会不会有凭着这些功绩,成圣封神的?”


    “弄玉乘凤飞天仙去,吴彩鸾抄书十年跨虎飞升,鲍姑行医多年尸解得道,杨正见有愍人好生之心而食茯苓,你说我们中间,就没有人,也有这个福分么?”①


    剩下的话,甚至都不用贺贞说出口,谢爱莲也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明白了:


    如果是因为仙凡之别、路数各异而导致双方分离,便是天命如此,没什么好抱怨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能情绪稳定地接受现实。


    可如果她们的功绩明明能让她们飞升成仙,与故人久别重逢,却因为“把这种可怕的战争手段流传下去”的缘故,导致后世的血债都要算在她们头上,折损功德,导致功亏一篑呢?


    别说后人恨不恨她们了,她们自己就都要先恨上自己。


    谢爱莲闻言,沉默片刻,郑重道:“那我们说好了,以后如果真有人能飞升得道,见到秦君的话,一定要告诉她,我等尽心竭力,匡扶正道,未有一刻辜负重托。”


    贺贞欣然道:“正应如此,明日我就将这番话转告姊妹。”


    两人又喝了杯茶,讨论了一番之前商定的“家暴入刑”相关法律应该如何实施后,许是因为废太子生前的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暴,就又说起了早已被众人默认死亡的这家伙的事情。


    说起这个,现在明面上的官职还是“太子太傅”的谢爱莲表示,她是真的有发言权:


    “天地良心!我教他和皇太女的时候,可都是一样的用心,怎么他偏偏就走了邪路?要不是皇太女还算出息,我要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了——我连他们说什么都能想象出来,无非是说我一介女流,不堪大任,担当不起这么重要的职务,这才教坏了太子殿下。”


    谢爱莲又连连喝了好几口


    茶,这才好容易把乱蹦的心给按了回去:


    “……得亏他自己最后没忍住,主动蹦出来造反,把自己的屁股给坐歪了,我才得以逃过一劫。”


    贺贞略作思虑,便当机立断道:“如此正好,依我之见,有些人死了倒比活着有用。”


    谢爱莲试探道:“你是说……”


    贺贞抚掌而笑:“废太子自被镇国将军带回后,陛下虽顾念母子之情,只将他幽禁暴室,可谁知他没这个福分,几年后就这样病逝了呢?”


    谢爱莲思忖片刻,恍然赞同道:


    “是极,合该如此。”


    “虽说这样有些冒犯贞贞,但谁知道保皇派还有没有未能除净的余孽?如此一来,这个说有也可以有,说没有还真没有的家伙,一旦放在暴室里,就是一块绝好的香饵,若是还有残党,我看他们敢不上钩。”


    ——于是北魏的史书便如此定下。


    【天显二十七年春,雁门之乱定。百官协万民长跪宫门,三请三拜,言及明察善政,嘉言懿行,永志不忘。高祖终不能辞,告祭天地而受禅。】


    【魏高祖制: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朕以寡德,成务创基。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训,遐想至理,思臻太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舆情,于天显二十七年四月初一日,告祭天地于京畿,即皇帝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②


    【太子太傅谢爱莲,经德履哲,明允广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辅皇家,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宽绰能容,与时舒卷,尽忠竭节,一秉虔诚,贞臣之体,当若此也。今以浙之於潜、衢州、严州、温州、处州五郡相受,进文正公。】③


    【谢君长女秦慕玉,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治兵缮甲,幽鉴远照,奇策洞微,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劬劳王室,守洁白之志,有纯一之德,封忠烈公;次女秦金钗,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无有远近,一应亲临,忠孝仁义,静己守真,封顺德君。今以西南十二连郡相受,抚边安民,维定社稷。】④


    【镇国大将军白再香,统纪有方,以弱制强,雁门之乱,变起萧墙,赖君之灵,弘济艰险,扫平区域,靖我疆土,宗庙危而获安,社稷坠而复宁。


    乘衅大捷,斩将搴旗,效首万计,忠格皇天,功济六合。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君崇位武安侯,世袭罔替。】⑤


    【魏史·高祖本纪】


    作者有话要说


    贺贞是真得百尺竿头退一步了,她比任何人都像反贼……


    之前已经在正文里写过了,但作话里还是和大家激情讨论一下:


    你是一个皇帝,你有一个下属,野心特别高,最后想联合你的白眼狼孩子造反,被你一起砍了;


    几年后,你这个下属的遗孤异军突起,给你做了许多出色的事业,开学立派,传道解惑,她出山的第一时间,整个科举三百人全都是她的学生,按照这个势头推测一下,几十年后朝堂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恐怕就都是她的学生了;


    正在此时,唯一可以给这个遗孤担保的说话算话的人(秦姝)也回老家玩失踪了。


    综上所述,你就说你怕不怕吧,反正我怕,怕死了。当年我还在玩皇帝养成计划的时候,我看见哪个大臣野心高于60,我就要把他遣送回乡!!!反正人才到处都有,但是造反只可以成功一次,我的命也只有一条!


    顺便简单归纳总结一下历史和真相的偏差。史书如果不美化掌权者,那还叫史书吗!手握权力的时候就是要在己方脸上贴金,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这是权力的美好之处啊!!!


    1.白再香


    史书记载:少多奇思,不主故常,同美相妒,贬于御苑。


    真相:她是被按照正常流程分配到御兽苑去的,阴差阳错之下在御兽苑心有所感,直接扎根在那里了。古有王阳明龙场悟道,今有我白大将军御苑悟道,耶。


    史书记载:上尝巡御苑,众侍皆觳觫,惟白夷然自若,对答如流,受幸,擢至御前。


    真相:述律平派她去协助状元游街,发现这是个人才,就给她升了个职。但如果说大实话“大名鼎鼎的镇国将军武安侯,年轻的时候只是个养马的”,不太体面,就要说,“她年轻的时候虽然养过马,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给她镀了个金。


    史书记载:上喜,抚白背曰:“此乃吾家良将也。”


    真相:述律平真情实感说了一大串子,史官记不下来,只能写个大概。


    史书记载:有卒临阵脱逃,意欲回转,白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