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第 37 章
作品:《沙雕穿越嫁社恐,于是社牛诞生了》 年轻男子冷不防被一个姑娘扯退了好几步,这才略微低头看着比他矮了半个头的凤苒,后知后觉的问段景川,“这是世子妃?”
见到凤苒的动作,段景川哑然一笑,扯过凤苒的手,轻声回答:“好,你的。”
哄完了凤苒之后才抬眸对年轻男子说,“这就是凤苒,我夫人,夫人年纪还小,请勿怪罪。”
年轻男子这才发觉自己失态了,帮忙整理一下衣襟,一秒又变成了风流倜傥的世家公子,躬身做一个辑礼,“见过世子妃,我是赵越,是景川的知交好友。”
凤苒眨眨眼睛,气乎乎的说,“我知道你们是好朋友,但他是我的,你不能随便抱。”
凤苒直白的话听的段景川面色发红,连赵越都不免尴尬。
赵越暗地里狠狠掐了一把大腿,传来的痛意止住了脸上想要发笑的表情,一本正经的回答,“对,他是世子妃的,别人抢不走。”
他早就听说段景川娶了位世子妃之后性格大变,平日里对世子妃千依百顺,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这世子妃的占有欲都明晃晃地摆在脸上了,看来两人感情极好。
段景川生怕这话题又变成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地步,连忙对赵越说:“我今天带夫人来是为了见见慈幼院里的孩子们,你在前面引路吧。”
听完这话,赵越咧嘴一笑,“景川,你真的不害怕人多的环境了。”
段景川怅然一笑,星眸闪亮,“你看我现在还像怕的样子吗?”
实际上,段景川还是有些影响的,只不过面上没表露出来,他刚出府时也有瞬间的不适应,在遇到人群多的时候,他也会下意识回避。
但这份不适应,都抵不过他能陪凤苒一起出来的喜悦,人群的喧闹也抵不过凤苒叽叽喳喳给他带来的轻松。
这一路走来,他突然就想通了,哪怕他不想与人交谈又如何?哪怕他不习惯人多的环境又如何?他只要接受自己这份不同就好了。
赵越努力压抑住自己好奇的眼神,但依然止不住会往凤苒身上扫,心里暗道:这位到底有什么魔力,能把段景川自封这么多年的人给拉出府,如今还变得与正常人无异。
就凭这份功劳,赵越都决定高看她一分。
这也是段景川第一次来慈幼院。
这慈幼院是他年少的时候一时兴起,那时候没有什么人手,还是管家老李帮筹备的。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慈幼院早就交还到他的手里,他又认识了淳于竹和赵越两个人,这次慈幼院全靠二人张罗。
如今想来,这么多年,他虽然足不出户,但也确确实实做了一些善事,也许上苍是可怜他才把夫人送到他身边。如果他这份善心能够帮助到夫人,那再好不过。
“夫君,这慈幼院是你开的?”凤苒十分好奇。
段景川就慢慢讲起了这慈幼院的故事。
“我四五岁的时候,性格还没有这么拧巴,偶尔也会出府逛逛,那时候京城没有这般繁华的光景,经常能见到有很多游离失所的人,乞丐遍地,几岁的孤儿更是多。我便想着自己能不能帮帮他们,这一帮就是十几年,我养的孩子也从两三个变成了几十个。”
凤苒不由得感叹,“你那个时候也是个小孩子啊!这份善心真的很难得,难怪你身上的味道这么好,让人忍不住想吸。”
走在前方的赵越捕捉到了一个“吸”字,脑中不由得畅想这个吸字的含义。见惯了风月场的他,不免想歪了,嘴角上泛起了不太聪明的笑。
段景川斜睨了赵越一眼,有些头疼,他回府定要嘱咐夫人,在外人的面前千万不要提吸吸两个字。
说是慈幼院,也不过是一个大一些的四合院儿,里边住了二十五个孩子,管事儿的是两个四十多岁的婆子,一个姓吴,一个姓宋。
两个婆子都认识些简单的字,平日里也能教教孩子,若是有格外聪明的,也会向上方请示,将他们送去读书。若是资质一般的,也会教给他们一些手艺,等到十六岁过后,就放出去自己谋生。
这些年过去了,第一批十六岁的孩子早已长成,不过他们都没有离开这个四合院。
倒不是没有本事,而是真的把这四合院当成了家,所以这四合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段景川先后播了三批银子,将周围两户都买了下来,不过管事的依旧还是两个婆子。
虽说是天子脚下,但也不乏苦命人,这些孩子有的是京郊旁边收容的,有的是赵越和淳于竹外出的时候带回来的。刚到的时候,这些孩子也抱着谨慎怀疑的态度,但日子久了,一个个都活泼了起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失孤的孩子更是懂事的早。别人家孩子五六岁,有可能是熊孩子,只知道在地上撒泼打滚提要求,但这里五六岁的孩子,个个都能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吃饭也不需要人操心,知道自己生病了,还会主动找大人乖乖吃药,两个嬷嬷本身就没有孩子,更是把这些孩子当作亲生的一样。
十二三岁以上的孩子更可以自给自足,完全不需要人操心,还能帮两个嬷嬷搭把手,照顾年幼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知道,这个小小的慈幼院一共有三个主事人,其中两个分别是赵越和淳于竹,这两个人她们平日里都见过,尤其是赵越,会时不时过来看他们,他们就把赵越当成亲哥哥一样敬重。
还有一个据说是定北侯府世子,但一直不曾露面,嬷嬷曾告诉他们,这慈幼院最开始就是世子出钱建的,所以他们由衷感激世子。
这回听到嬷嬷说世子爷来了,二十五个年岁不一孩子慌慌张张赶回屋里,换上自己最干净最整洁的衣服,极其拘谨的守在门口,等待段景川。
这慈幼院不止收男孩儿,女孩儿也收,不过数量不多,只有七个。
其中有三个早已经超过十六岁,已经嫁人了,因为嫁的就是慈幼局一起长大的男孩儿,所以理所当然的把小家安置在了慈幼院。
本来他们这些人每个月会付给慈幼院房租钱,但两个嬷嬷说什么也不要,他们只好把钱存下来,平日里帮这些没长大的弟弟妹妹带一些衣服和吃食。
对这些超过十六岁的人而言,段景川就是他们的天神,是他们在茫然无助之时,一盏指路的明灯。
段景川和凤苒刚一进去,便收到了二十几个火热又内敛的目光。
几个姑娘自然不好直接盯着段景川看,纷纷一门心思看着段景川身旁的凤苒。
几个胆大的男孩一脸感激的望着段景川,个个蠢蠢欲动,正想着怎么上来和恩人搭话。
过了激动的劲儿,赵越又端上了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子,笑骂一众人,“你们一个个的,怎么我来的时候就没这么隆重过。”
慈幼院里孩子来的时候年岁尚小,多数没有自己的姓名,即便是有姓名的,也因为抛弃而不想再要以前的名字,所以他们极为默契的跟了两个嬷嬷的姓氏。
男孩跟着姓吴,女孩跟着姓宋。
开始的时候,嬷嬷为了好辨认,便根据孩子大约年龄,吴大哥儿,吴二哥的叫着,时间久了,竟成了这些孩子的编号。即便是后来有了名字,这些孩子依然喜欢别人叫自己的编号。对此,两个嬷嬷也颇为无奈。
如今,新的恩人来了,几个孩子自觉按照编号的大小从大到小的排着,身高虽然不一,但是这进入慈幼院的顺序可算是明了了。
二十五个人齐齐整整,前面七个人就是超过十六岁的,早就有能力脱离慈幼院了,如今是死皮赖脸赖着慈幼院不走的。
等到编号二十以后的,最小还有三岁的小奶娃娃,再就是四五岁的小萝卜头。能看的出来那个三岁的刚来不久,脸上还有些干瘦和蜡黄,身上还生了些冻疮。
一连二十五个高矮不一的人只是含蓄的笑笑,并没有主动开口说些什么,就连平日里嬉笑怒骂,毫无规矩的吴嬷嬷和宋嬷嬷都端正了神色,丝毫不敢在这位从未谋面过的主子面前放肆。
段景川轻笑,“你这是和他们相处的时日久了,你看他们见了我这还是挺拘谨的。”转头又对众人说,“像往日一样就好,我今日是带夫人来看看。”说完,又把凤苒推到众人面前,郑重介绍,“这是我夫人,凤苒,你们年岁差不多,可以多聊聊。”
不知道为什么,段景川下意识的不想提凤苒的姓氏。
凤苒一进了慈幼院,脸上的神情就变得无比的欢快,这一院子里都是善良的味道,她就像鱼儿游进了海里,自在的厉害。
主动走向那个三岁的小萝卜头跟前,毫不在意地蹲下了身子,捏了捏对方的小脸蛋,甜腻腻的问,“小娃娃,你冷不冷呀?”
此时正是寒冬腊月,这一群人齐烘烘往院子里一站,虽然裹得还算严实,但这么小的孩子难免会被冻伤,凤苒见这小孩脸上还有些冻疮,不免主动关心。
小二十五是个男孩,是前些日子赵越去安城的时候,在半路上遇到的。当时这孩子仅剩一息尚存,赵越就把他带了回来。
二十五虽小,但是话还是能说得清楚的,蜡黄的小脸儿极为拘谨,声音也是细细弱弱的,“回世子妃,我不冷。”
凤苒噗嗤一笑,直接一把将小二十五抱在怀里,站了起来,“叫什么世子妃,叫姐姐。”
小二十五冷不防的被抱进了一个温暖的怀抱,更加僵硬了,老老实实的回答,“姐姐。”
段景川看见凤苒捞了一个最小的抱走了,又给赵越使了个脸色。
赵越不明所以,低声询问,“有什么事要嘱咐我吗?”
段景川一脸正色的点点头。
赵越板正了神色了,靠近段景川几分,只见段景川的嘴一张一合,赵越的脸上越发诡异,不可置信地问:“你说让我找几个姑娘陪世子妃聊天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