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奔赴(七)
作品:《红鸾星动(双重生)》 第145章奔赴(七)
杀死这些蒙古人,也可以暂时平息城中百姓的怒意。明朝与蒙古人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利用蒙古人对付鞑靼。
鞑靼只是负责抢劫的蒙古人,现在的鞑靼就是俺答那率领的部落,蒙古还有其他部落,明朝支持其他部落,打压俺答那部落就能做到打击鞑靼的作用。这是政治层面。
仇渊收留蒙古人之举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俺答那看清楚中间有机可乘,夹带奸细。这次是俺答那利用蒙古人对付明军。
敌人可以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
或许是得知大同现在无总兵,之后鞑靼进犯频繁。
大同士兵不足以迎战,只能坚守城门不出,即守城,这一点,洪远做得尤为出色,这几年里加固了城池。
不出城迎战是由当时双方的兵力决定的。
两个月后的这日,洪鸾、洪远和丁忧如往常般守城。这次城墙上没有老百姓的身影,全都是清一色的明军。
鞑靼军在城楼下进行骂战,说一看见他们就紧闭城门,不出来是想当缩头乌龟吗?诸如此类。
洪鸾悉数不理。
这时,突然从另外一方杀出一群明军,军队足足有十万数之多。洪鸾看清领军之人一人是俞逑,另外一人竟然是……
洪远当即下令:“出城迎战。”
洪鸾、洪远两兄妹开城门,策马持枪。
俺答那一早就认出洪鸾是当初那个在京城想杀他的小姑娘,道:“若知如今还有一战,当初在京城就该完全了结你的性命。”洪鸾冷笑:“从今日起,你没有机会了。”
这一次他们人数众多,且趁敌方不注意,将俺答那所属军队悉数打退。鞑靼死伤惨重,落荒而逃。
洪鸾欲追,俞逑道:“穷寇莫追。”
再往他们方向追去,就深入敌营了,大草原和沙漠戈壁毕竟是敌人的地盘,要深入必须要有计策。
所有明军全部退回大同。
洪鸾在军队里已经待了将近三月,从没想过朝廷竟真的会增派援兵。
将军帐中。
洪鸾、洪远、丁忧和俞逑全都站立下方,正中央站着的竟然是皇帝朱熠。此次皇帝亲征,他们一点儿都没有收到消息,或许是皇帝和俞逑故意为之。
朱熠道:“仇渊失踪将近三月,朕派了俞将军来大同暂代大同总兵。你们之后全听俞逑调遣。”
俞逑之前不管在浙江还是福建都抗倭有功,毫无败绩,洪鸾很是服他,让他担任总兵,洪鸾心服口服。
洪鸾几人都有疑问,朱熠派新任总兵前来支援可以理解,为何皇帝会亲征?朝堂上的大臣会同意吗?几人都有疑问,却没有当面问。
“如没有其他事情,俞总兵,你带洪远和丁忧去商议后续战术。洪鸾,你留下。”
将士不问缘由,只领皇命。
待帐篷里只有两人。
这是朱熠在宫中一别后第一次见到洪鸾,那日洪鸾身上鲜血淋漓的一幕还浮现眼前,如今洪鸾看起来很健康,小麦肤色却比其他军人要白皙,身体可见已经好了。
洪鸾垂首沉默。
这三个月守城的日子其实很艰难,可她什么也不想说。
朱熠道:“你是不是在奇怪朕为何选择亲征?”看她不理睬的表情。
朱熠微笑道:“放心,不是为了你。是朕突然想明白,要效仿明成祖,彻底打败鞑靼,蒙古人再也不敢来犯。”
洪鸾想要增援,却没有想过要皇帝亲征。在她经过最艰难的三个月后,日思夜想的人在吏部不可能前来,来的人是朱熠。
她道:“皇上,既然您真是这种想法,就应该把其他事情和个人感情都放下,与我们探讨一番后续的战况。”
鞑靼经过这次类似明军偷袭的一战,暂时应该不会前来,他们要想好怎么出城迎战。否则十万将士来到这里,每日的粮草都需要许多。
能够速战就该速战速决。绝不该浪费时间在儿女情长上。
果然,与洪鸾所料,朱熠要说的不是战事。
朱熠道:“朕曾在宫里答应你要增援大同,如今也已经做到了,你可否原谅朕之前的所作所为?”
有些话,当尽早说明,有些事,当断则断。
洪鸾道:“那日,我被太后无辜降罪惩罚,我已经与孟指挥使说了我不怨你不恨你,入宫是我自己的选择。只是这些人伤我,我若回京,不可能会善罢甘休。皇上,就算其中有你的母后,我能够原谅你,但是有些人无法原谅。我与你,绝无半点可能。”
太后、王慧敏、魏忠贤害了她两辈子。朱熠一样害过她,她仅把他当朋友。
“皇上,战事为先,若您还想对我说原谅不原谅的话,我觉得毫无意义。过去就当它过去。您别忘记,我已是民妇。”洪鸾想走,但皇上没说话,她还不能走。
“阿鸾,张栋身为内阁次辅和吏部尚书,吏部事务全部都由他管,他不可能再前来。你选择参军,能够帮助你的只有朕。你与他回不去了。”
朱熠的话句句戳她心窝。
她与张栋回不去,与朱熠更无半点可能,无非做好一世参军的准备,这也未尝不可。
“皇上,我感谢你能够增援大同,能够支持女子参军,这点我服你,您既然来了军营,我也想带你看看女子兵的能耐。我们不输男子。”
“阿鸾……”
“皇上,军务没你想得那么空闲,若您没有其他事情,恕我还有其他事情。”
“我们还是不是朋友?”
“是。”
朱熠放她走了,她潇洒转身。
深夜,洪鸾其实不想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但是俞逑却约她在帐外坐下,告知她,仇渊消失初,皇帝就下令让他担任大同总兵,并且有意增援大同。
要从各地集齐十万精锐兵马花了两个月。
他们这才现在赶到,皇帝亲征之事是内阁加兵部众位大臣力排众议才做出的举动。
皇帝微服私访消失之事在历来都有,何况仇大将军失踪,皇帝根本没那么在意仇渊失踪,在意的就算是死了都该找到尸首。
俞逑道:“丫头,你与我有缘,没料到有朝一日竟会再次在一个军营里。”
“你说,仇大将军失踪之事是不是与你有关?你来大同不久,仇大将军就失踪了,这事不是你干的还会有谁?”
她瞒不过聪明人,却也不能当面承认,摇头:“三郎哥,你们都说是我做的这桩事,都怀疑是我,我很无辜,是受害者,你们竟然都这么污蔑我。”
“你觉得皇上没有怀疑过?”
洪鸾记得自己当初入宫与朱熠谈的条件之一就是她治好他的药瘾,他撤掉仇渊总兵的职务并派兵支援大同。
她神情一滞,俞逑便知她心事,“可皇上没有揭穿你。”
她饮一口浓酒,看向一边,看见朱熠站得不远,朱熠待她可谓仁至义尽。他亲征,她作为将士,他们是共同抗敌的关系。
洪鸾明白自己不应该拒朱熠于千里之外。
皇帝出征不是长久之事,他们如今能够在一起也就只有一小段时间,她或许会在这里当一辈子的兵,万历年却还很长。
朱熠走到俞逑和洪鸾的两人小桌边,刚走近,俞逑道:“阿鸾,我还有事,你们聊。”
朱熠一入营帐便留下洪鸾单独说话,俞逑这个聪明人一看两人关系匪浅。
洪鸾决定好好与朱熠谈谈。既然他们日后要一同作战,双方关系冷着也不是回事。
洪鸾请朱熠坐下,道:“皇上,我听说在我出宫后,你宠幸了一个姓王的宫女。”
“阿鸾,朕……”朱熠难以启齿,原本以为他们的关系能够缓和,洪鸾却问了这种问题。
“没事,我只是想知道真相。你喜欢王宫女吗?”
“朕与太后聊过,只要朕宠幸了王宫女,母后答应日后不会再针对你。阿鸾,朕与她只温存了一夜,实际是想保护你。”
有些事情她知道得太晚。
她心里一直对他有误会,只当他“只知戏子笑,不知边疆将士泪”。王慧敏是戏子,皇上应该更容易被戏子打动。
“你以保护之名囚我于宫中,实际却给了那些人针对我的机会。你曾看着我写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话语落泪,可你后来娶了王皇后,又宠幸了王宫女。皇上,我也知道你的为难,我与你只是不适合。”
“可是阿鸾,你扪心自问,可曾给过朕机会?”
“不曾。我心系张栋,但我与他也不再有可能,望皇上日后不必针对他。”
“你终于说了实话。”
她日日表现出了真心,但是朱熠不肯死心罢了。
“从今日起,我与你只是战友。”
“好。”
两人终于把话说明白,各执一碗酒,相互一击,各自饮尽。皇上许她日后在边境作战,战事不休,她与哥哥二人再也不返京城,仅此而已。
明军突袭首捷。
俞逑决定再接再厉,在战事方面,他的感觉敏锐又准确。丁忧和俞逑为前锋,皇上带领士兵为中军,洪远和洪鸾两兄妹作为后方援助。前锋开路,中军是主力军,洪家军为后军,洪鸾负责粮草。
俞逑再一次指挥深入敌方,前中后三支军队分批上阵逼得俺答那的一支小军队全盘皆输。俞逑没有杀死所有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