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奔赴(六)
作品:《红鸾星动(双重生)》 第144章奔赴(六)
洪鸾决定建立女子兵,大同女子多数彪悍,其实很适合当士兵,和训练洪家军一样,只是洪家军是男人组成,洪鸾选择了女子。
征集女子当兵的事情不算太顺利,有些人有心参军可家里人不同意,且她时间有限,半个月内只招了一百名女子。
人数不在多在于精。
半个月后快马加鞭送至京城的文书也有了回复,首先,对于仇渊失踪一事,皇帝说先继续找,若再没有音信,两个月后他会亲派新的总兵来大同接任。这两个月要洪远和丁忧必须守好大同;其次,洪鸾参军建立女子兵,皇帝给予了支持,即不管男女,当兵的人待遇相同。
大同和宣府都是鞑靼重点抢劫的地区,又容易因待遇问题引发军乱,朝堂武将几乎都不愿意来大同当总兵,仇渊当年是没办法才接手。这也是当年张栋向皇帝上书更换大同总兵仇渊,皇帝不同意的原因之一,后来就有了鞑靼洗劫京城的事情。
在她征兵的半个月后,鞑靼再度来袭。在敌人堆沙包、架云梯爬上来时,很快都被洪鸾的人招呼,老百姓们直接拿砖块往他们头顶招呼。
俺答那已知明军变多不是有增援,而是洪鸾借助于老百姓。他不准备浪费大炮等武器,洪鸾等人一样不愿浪费。他们作战的物资武器很有限。
皇帝表面支持,实际他们拿到手的武器物资俸禄都被上面层层剥削。待遇并没有多好,全靠自觉奋战。
这一次,鞑靼仍旧选择撤退,这次撤退在洪鸾看来较为可疑。既然他们已知她是借助了普通老百姓的力量,鞑靼不可能害怕普通百姓,这次怎么没有继续爬城墙而攻城。
这或许与他们抢完就走的性格有关。也或许是与这些年洪远守城成功有关。
他们不可能一直不开城门,为了接应粮草也需要开城门,鞑靼不可能会放弃。
总之,鞑靼这次选择撤退。
洪鸾开始真正训练自己的女子兵,女子兵有短刀手、长剑手、长枪手,暗器组、盾牌组……盾牌不是普通盾牌,是由铁伞制成,伞边缘都是钩子,钩到人即伤,又能做防御用。使用暗器是她向修竹学来的,现在教给女子兵们。
所需的武器都是近日在当地的铁匠铺里打造。由她绘图,铁匠按要求锻造,有的重有的轻。按照女子兵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安排任务。
一天都由她来训兵,她有些吃不消,培养亲信也没有那么快,特意找了一个晚饭时间找到洪远。
果然,洪远正准备和闫冰一起去吃饭。
洪鸾走过去,道:“哥、闫冰,有话与你们说。”
寻了一无人之处,洪鸾开门见山:“哥,我要问你借一人。”
“谁?”洪远见洪鸾盯着闫冰看,“你要借的人是闫冰?这不可能。”
洪鸾看得出自己哥哥对闫冰与待其他士兵不同,他信任洪家军,但似乎更信任闫冰。
“哥,我想告诉你,闫冰她其实并非男子,而是女子。难道你还要拒绝吗?你要闫冰她继续女扮男装与你们这群男人一起同吃同喝?”
洪远震惊,理解过来后诧异地询问:“闫冰,你当真如阿鸾所说的是名女子?”
闫冰先沉默,随后点了点头。
洪鸾从自家哥哥眼里看出了某种情愫,洪远镇定下来道:“既然是女子,闫冰你自今日起恢复女儿身,归洪鸾帐下。”
将命不可违。
闫冰道:“是。”
洪远冷着脸,独自去食堂。闫冰道:“你哥该不是责怪我没告诉他真相?”
洪鸾道:“绝对不是。你自己看着就好。走,我们一起去吃饭。”
女子兵们在一处吃饭,一处住宿。
洪远一晚上没再跟闫冰说话,这在洪鸾看来并非生气,是她哥暂时还没接受与自己同吃同住一同作战几年的兄弟竟然有朝一日变成了女人。
她哥在感情上和她一样迟钝。她上辈子是闺秀,处在深闺闲来无事容易乱想,她哥在作战,从没心思想那种事情。
夜里,睡觉的帐篷里,一块帷幔挡住所有。洪鸾道:“就你我,无需紧张。”替闫冰扯掉了胸前的遮羞布,裹得太紧伤害身子。闫冰更换了衣物,能够清晰看出女子身体特征,道:“其实我原名闫雪琦,但这名字已经多年不用,你还是唤我闫冰好了。”
洪鸾从闫冰接下来的话里了解到,闫冰会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全拜鞑靼人所赐。在洪远未来大同前,蒙古人时常来大同抢劫甚至杀人,她父母死在鞑靼人手里,财产被抢光,房子也被他们烧了,成了断壁残垣,她从小就痛恨鞑靼人。
洪远招她入军营,她对洪远充满感激。
“洪鸾,你果然与你哥说的那样,是个敢作敢为的美丽女子,你哥说你在京城端庄大气,我倒觉得你的气质是分场合的。”
明面上,她和哥哥吵吵闹闹,背后,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夸奖对方。
原来她哥跟闫冰说了好些自己家的事情。
“若有一天战事平息,我一定带你去我们老家看看,哦,不对,到时让我哥亲自带你去,去看看我们湖广老家。”
他们都希望有那么一天,但是上辈子没有。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我有一天去你营帐翻看了你的书,上面有这么一句,原来这话是出于这本书。我不识字,但是这句话,你哥和我说过,教我写了。”
《三国演义》写于明初洪武年间,早在民间广泛流传。
“我哥说得没错。”
普通人可以苟且偷生,但是为将为兵者绝不可以,为君作战、精忠报国就是士兵的使命,哪怕战死也绝不可偷生。
闫冰帮着自己,洪鸾可以有时间安排其他。闫冰在军营的时间比她多,很多事情比她还熟练。
这日,鞑靼再度来犯,他们当即关紧城门。俺答那带领的铁骑来得越发频繁了。原本打算像上两回那样用最少的军器不费一兵一卒打退鞑靼,但这次洪鸾刚准备号令弓箭手准备,身后一名百姓突然拿钢刀刺向她腹部。
她没有料到局势突变,被砍中。但行刺的老百姓发现自己砍中的不是皮肉,而像碰到什么钢铁,钢刀没能顺利刺入洪鸾腹部。
洪鸾反手,拿银枪搠穿行刺的百姓。
原来洪鸾身穿锁子甲,身上刀枪不入,没受伤,但有这样一个人行刺后,突然部分百姓竟然叛变了,在城楼上对着其他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就砍。
俺答那骑在马上,冷眼看着城楼上叛变的一幕,洪鸾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固然讨巧,殊不知隐患也来自于此。
叛变的百姓只有部分,若再多一些或许便无法抵挡。
那些人想去开城门,然而洪家军英勇,最终叛变的百姓全部被诛杀。
在他们处理叛变时,城外的鞑靼开始爬城墙,洪远看局势不妙,干脆命令下属点燃大炮,用炮轰对方。俺答那以为可以用叛乱对付他们,但实际鞑靼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眼见城楼叛乱渐渐平息,俺答那第三次下令撤退。虽然鞑靼没占到便宜,明军一样死伤惨重,最惨的是无辜的民众。
洪鸾看着地上的尸体,心中自责,心道,城中怎么会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多叛变的百姓,其中一定有蹊跷。
副将丁忧认识其中一些死去的叛乱之人,道:“这些人看似是我们大同的百姓,其实是蒙古人。之前有些流亡的蒙古人在大同外流连,仇渊总兵看他们可怜收留他们进城,成了城中百姓。”
原来始作俑者是仇渊,她是不知道他们是蒙古人,才用了他们。
上辈子,洪远他们从来没有组织百姓一同抗战,自然没有遇到这种事,但实际这一直都是城里的隐患。一旦城里的蒙古人积累到一定数量,说不定隐患就会从这群蒙古人中爆发。
仇渊能力不强,竟然会有这般怜悯心收留蒙古人在大同。虽然不是所有蒙古人都是鞑靼,但是鞑靼很容易在这群蒙古人里安插自己人。
仇渊心中是想卖国求荣,自然会善待蒙古人。
夜里,副将营中,洪鸾进帐,自动请罪。
虽然鞑靼这次是被打退了,但是洪鸾用了百姓,给了百姓抗战的武器,使得蒙古人有机可乘,明军部分伤亡,老百姓也死了部分。
洪鸾正要跪下,副将丁忧扶起她道:“不必跪,任用百姓之事,你做了,本将看着,自然是本将同意的。现在出事,本将也有责任。如今,抗战最重要,本将若处置了你,还有谁来作战?”
洪鸾点头,她来请罪也是想看清副将真正为人,看来丁忧与仇渊不同,这些年他与洪远一同做练兵的事,干实事的是他和洪远,但功劳只属于仇渊。
万众一心,而后方能百战百胜。洪鸾看清楚了丁忧,对之后的作战也有了把握。
“丁将军,我来请罪,也想请您下令除掉大同内的所有蒙古人。”
“这……”丁忧犹豫。
“若其中还有叛徒,他们活下来壮大,成为鞑靼人的内应,来日就是我们死,全城的百姓都会遭殃。宁可杀错,绝不可留后患。”
丁忧思考了一番,最终答应了洪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