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股东内战:八王之乱的全面爆发

作品:《帝王串串烧

    杨骏的鲜血还未干透,西晋董事会内部的权力斗争便以更惨烈的形式升级。除掉了共同的敌人后,以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为首的元老派,与以楚王司马玮为首的少壮派(政变功臣)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幕后黑手贾南风皇后,她的权术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既忌惮司马亮、卫瓘等老臣可能制约她的权力,又担心军功赫赫、性情暴戾的楚王司马玮难以控制。于是,她使出了一招极其毒辣的“借刀杀人”之计。


    公元291年六月,距离诛杀杨骏仅仅三个月,贾南风再次操纵傻皇帝司马衷,写下诏书,诬陷司马亮和卫瓘有废立皇帝的阴谋,命令楚王司马玮前去罢免他们的官职。


    司马玮正愁没有借口对付这两个老家伙,得到诏书(并未核实真伪)后,立刻发兵包围了司马亮和卫瓘的府邸。司马亮毫无防备,拒绝抵抗,声称要“示之以心”,结果被乱兵所杀。卫瓘及其子孙多人也同时遇害。


    一夜之间,两位辅政元老殒命。然而,贾南风的算计才刚刚开始。第二天,她便翻脸不认人,以“擅杀大臣”的罪名,宣称楚王司马玮是假传圣旨,将其逮捕并处死。


    至此,贾南风通过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阴谋,一举铲除了杨骏、司马亮、卫瓘、司马玮这四大政治对手,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在接下来的八九年里(291-299年),她任用名士张华、裴頠等人处理具体政务,维持了表面的稳定,史称“元康之治”(晋惠帝年号)。但这稳定,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然而,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贾南风虽然暂时掌控了中央,但司马炎分封的那些拥兵自重的“股东”们(宗室诸王)依然散布各地。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央权力的更迭如同儿戏,只要拥有武力,就能参与这场瓜分最高权力的盛宴。


    八王之乱并未结束,它只是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期。更大的风暴,正在贾南风为了巩固权力而犯下另一个致命错误时,被再次引爆。


    【跨时空吐槽】


    李世民(对权谋的厌恶):“这贾南风,玩弄权术于股掌,视国器如私物,可谓毒妇!然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以为除掉对手便可高枕无忧,却不知她点燃的这把火,迟早会烧到自己身上,并将整个帝国化为灰烬!”


    ---


    魔盒洞开:五胡的崛起与北方的权力真空


    就在西晋的“股东”们为了中央控股权打得头破血流之时,他们忽略了一个致命的威胁——那些早已生活在帝国边疆和内地的“胡人”部族。


    从东汉末年以来,由于战争、招抚、迁徙等多种原因,大量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史称“五胡”)进入中原地区,与汉人杂居。他们有的务农,有的充军,有的甚至成为贵族的佃客或奴隶。西晋的贵族们往往将这些勇猛善战的胡人视为可以利用的武力资源。


    八王之乱爆发后,这些互相攻伐的司马家王爷们,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竞相引入胡人军队作为雇佣兵或同盟军。例如,成都王司马颖就重用匈奴贵族刘渊,东海王司马越则勾结鲜卑、乌桓骑兵。


    这一举动,无异于引狼入室。它让这些胡人军事贵族们深刻地认识到:


    1. 西晋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无力约束他们。


    2. 中原地区的军事防御形同虚设,曾经的“天朝上国”内部无比虚弱。


    3. 司马家的王爷们为了私利可以毫无底线,与他们合作有利可图。


    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在北方形成。当西晋的统治阶层忙于内耗,自毁长城之时,那些长期被压抑、被驱使的胡人部族首领们,他们的野心开始急剧膨胀。为什么我们只能做雇佣兵?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当年的匈奴、鲜卑一样,建立自己的国家?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匈奴人刘渊。他自称是汉朝公主的后裔,与汉室攀亲,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争取汉人支持)。公元304年,就在八王之乱如火如荼之际,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自称汉王,公开反晋,正式揭开了 “五胡十六国” 时代的序幕。


    刘渊的起事,如同在干柴堆上投下了火种。长期被压抑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那些胡人首领们的个人野心,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北方的乱局,从司马家族内部的“股东内战”,迅速演变为一场规模更大、更加血腥残酷的“民族大混战”。


    【跨时空吐槽】


    康熙(从民族政策角度反思):“边疆民族,处理得当,可为屏藩;处理不当,即为心腹大患。西晋对待内迁胡人,既无怀柔之策,又无同化之方,更在内部争斗中自毁藩篱,授人以柄。刘渊之辈,岂是天生反骨?实乃晋室自取其祸耳!”


    ---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帝王串串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