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未来之路
作品:《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夜深人静,戈壁滩上的风不知疲倦地刮过基地,发出呜呜的声响。张彬坐在书桌前,台灯洒下一圈温暖而集中的光晕,照亮了他面前摊开的一本厚厚笔记本。窗外是沉沉的夜色和遥远的哨塔灯光,窗内,是他暂时从庞大项目和数据迷宫中抽身而出,梳理思绪的静谧空间。
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他并没有绘制复杂的图表或公式,而是以一种近乎提纲的方式,罗列着当前交织在他生活与工作中的几条主要脉络。
笔尖首先重重地点在“洪荒”与“南天门”这两个词上。这是国之重器,是奠定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国家实力与安全保障的基石。“燧人氏二号”的成功如同一声春雷,证明了那条通往无限能源的道路并非虚妄,尽管前方依旧横亘着材料、工程等无数需要攀登的险峰。而升级后的“南天门”,特别是那个被赋予“巡天”之名的模块,更是将平台的使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将成为悬浮于苍穹之上,既仰望星海,又俯瞰尘世的警惕之眼。这两个庞然大物的稳步推进,需要持续的技术协调、资源保障和无数人的心血付出。
他的笔尖向下移动,落在“溯源”二字上。这个词承载的未知与重量,丝毫不亚于前两者。南极冰封的金属遗迹,西伯利亚冻土下的异常辐射,奠基碑那缓慢而诡异的能量呼吸,还有那持续不断、带着冰冷警告意味的“灯塔”信号……所有这些线索,如同散落在黑暗中的珍珠,而连接它们的丝线,似乎就隐藏在那无法触碰的【时空因果律】知识深处。探索这些谜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的好奇心,更是在追寻可能关乎整个文明命运的答案。这项工作,需要极致的耐心、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或许还需要一点运气的眷顾。
他的目光柔和下来,笔尖轻轻勾勒出“家”这个字。陈雪在灯下缝补衣物的侧影,张曦指着星星时那明亮的眼眸,张穹摆弄飞机模型时专注的神情……这些画面如同温暖的泉水,洗去他满身的疲惫与焦虑。这份温情是他力量的源泉,也是他必须守护的底线。平衡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确保在为国家未来奋斗的同时,不错过孩子们的成长,是他需要持续修习的功课。
最后,他的笔尖在“幽影”和“灯塔警告”这几个字下方划了一道横线。这是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阴影,是来自已知和未知领域的潜在威胁。“幽影”组织及其背后的势力,在科技、经济、乃至地缘层面的围堵与竞争从未停止,如今更将触角伸向了南极与西伯利亚的未知遗迹。而那来自51区的“灯塔”信号,其破译出的只言片语,更是悬在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指向的“隔离失效”与“摇篮”危机,如同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乌云,笼罩在未来的道路上。
前路从未像此刻这般广阔,星辰大海与地球深处的奥秘同时向他招手;却也从未像此刻这般迷雾重重,对手在暗处窥伺,而来自深空的警告语焉不详却令人心悸。他个人的精力,国家的人力物力,在面对这多重宏大目标时,都显得如此有限。
他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超级光脑持续运行的低微嗡鸣仿佛隐约可闻,“蛟龙”号耐压壳球舱在车间加工的景象一闪而过,西伯利亚勘探队员在风雪中艰难跋涉的画面浮现又消失,女儿清脆地喊出“星”字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还有那奠基碑在感知中缓慢吸收能量的奇异触感……
纷繁的线索,沉重的责任,温暖的牵挂,潜在的危机……所有这些在他的意识中碰撞、交织、沉淀。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目光已经变得清明而坚定。他清楚地知道下一阶段自己需要聚焦的方向:
推动“洪荒”与“南天门”从蓝图走向现实,这是支撑一切的根基。深化“溯源”研究,不惜一切代价去解读那些远古遗迹和神秘信号背后的真相,这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用心守护好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这是他不懈奋斗的意义所在。同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准备应对可能来自“幽影”的明枪暗箭,以及那最坏可能性——“灯塔”所警告的、不知何时会以何种方式降临的危机。
他的目光落在笔记本空白的右下角,提起笔,蘸了蘸墨,用沉稳而有力的笔触,写下了四个字:
厚积薄发。
这既是他对当前状态的理解,也是他对未来道路的期许。在惊涛骇浪可能来临之前,唯有沉下心来,积累技术,积累知识,积累实力,锻造能够应对任何挑战的坚实基础。无论是迈向深空,还是探索地底,无论是守护家园,还是面对未知的威胁,都需要这日复一日的“厚积”,才能在关键时刻,拥有“薄发”的力量。
他合上笔记本,将其放在书架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窗外的天色依旧漆黑,但他知道,黎明终将到来。而在这黎明之前,还有无数的事情,需要他,需要他们,去一点一滴地完成。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微型化技术原理。】
系统的奖励悄然到来,这项技术,或许正能为在冰原、冻土或深海中精准定位的勘探设备,提供更可靠的核心。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