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情满四合院之贾张氏49

作品:《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当时,红星服装厂扩建招工的消息一传开,四合院里就炸开了锅。


    谁家还没个三亲六故,。这年头缺工作的人太多了。


    早上起来,宁婉(贾张氏)刚推开门,就看见院里站了好几个老邻居。二大妈第一个迎上来,手里还拎着半篮子鸡蛋:


    贾厂长,听说厂里又要招工了?我家二小子今年高中毕业...


    三大爷阎埠贵也凑过来,破天荒地没戴眼镜,笑得见牙不见眼:贾厂长,我家解成那事...


    宁婉(贾张氏)赶紧摆手:大家别急,这次招五十个工人都要考试,合格就录用。


    得先把规矩说在前头,免得后面难做。


    招工考试那天,厂门口排起了长队。院里来了七八个年轻人,贾家村更是来了二十多个。三大爷阎埠贵亲自送儿子来考试,一路上不停地嘱咐:


    好好考,别给你贾大妈丢人!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宁婉(贾张氏)亲自坐镇,几个副厂长当考官。让她欣慰的是,院里几个孩子考得都不错,特别是韩家二小子,笔试得了第一。


    贾家村来的年轻人更是争气,有五个考进了前十名。


    贾青山的弟弟贾青林激动得直搓手:姑,我考上了!


    从此踏出农门了,谁能不激动。


    贾青林和他一帮子的兄弟们这次都来了,关系好的几个,早在第一波来北京工作的人回村那会儿,就开始拿起书本复习了。


    万一再招工呢?


    没想到这会儿,万一真来了。


    录取名单公布那天,大院里也是热热闹闹的。被录取的人家欢天喜地,没考上的也没太多怨言——毕竟考试是公平的。


    他们感觉,只要贾大妈上进,以后还会有机会,这次没考上,继续努力,下次说不定就行了。


    宁婉(贾张氏)不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期待着她再进步点,厂子做的再大点!


    二大爷刘海中的侄子考上了,他特意提了两瓶好酒来感谢:贾厂长,太感谢了!这孩子总算有出息了!


    都是农村人,一点不夸张说,考出来就是改命了。


    是孩子自己争气。宁婉(贾张氏)把酒推回去,咱们院里风气正,孩子们都懂事。


    还有前院老周家。老周卧病在床多年,得知儿子考上后,老周媳妇拉着宁婉(贾张氏)的手不撒,还直掉眼泪:


    贾厂长,您这是救了我们一家啊!


    一家子,只要有点


    希望,日子就能过下去。


    除了正常招考,工业局王副局长的外甥、财政局刘局长的侄女...懂得都懂。


    虽然但是,干活是都能干。


    新工人培训那天,宁婉(贾张氏)特意把院里和村里的年轻人叫到一边:


    你们能进厂,是因为考试合格。但往后干得好不好,全看自己。要是偷奸耍滑,别怪我不讲情面!


    孩子们齐声应着,个个神情认真。


    开工后,这些新工人果然争气。院里来的几个孩子踏实肯干,贾家村的年轻人更是吃苦耐劳。有个领导介绍来的姑娘开始娇气,被老师傅说了几次后也慢慢改好了。


    一个月后评比优秀学徒,前十名里院里占了三个,贾家村占了四个。宁婉(贾张氏)在大会上亲自给他们发奖状,台下掌声雷动。


    会后,贾青林红着脸来找她:姑,我...我想学技术。


    宁婉(贾张氏)当即答应,明天开始,你跟技术科的李师傅学裁剪。


    年轻人有上进心是好事。


    只要肯上进,姑就给你机会!


    现在走在院里,邻居们对宁婉(贾张氏)那都不是客气,是对着祖宗一样,贴心。


    还有,以前叫她贾大妈的,现在都改口叫贾厂长;以前见面点点头的,现在大老远就打招呼。


    连二大爷刘海中这样爱摆架子的人,见了她都主动让路:贾厂长,您先请。


    三大爷阎埠贵更是逢人就夸:贾厂长办事公道,咱们院里的孩子能进厂,全靠真本事!


    清廉。


    这天晚上,宁婉(贾张氏)在院里乘凉,几个老太太围着她唠嗑。


    现在院里年轻人都有正经工作,风气好多了。


    家里人吃喝也都改善了。


    有钱了,大家面上都是和善人。


    你家吃好的,我家也不差那点。


    回到屋里,贾东旭笑着说:妈,您现在可是院里最受尊敬的人了。


    宁婉(贾张氏)对着儿子也是很骄傲的,官腔摆起来:大家日子都好过了,比什么都强。


    贾东旭:他妈越来越可爱了。


    夏日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在宁婉(贾张氏)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正在核对新一季的生产报表,算盘珠子噼啪作响。


    厂长,会计科的小王轻轻敲门,中国银行来电话,说有一笔外汇到账,让咱们去核对。


    宁婉(贾


    张氏)拨算盘的手停住了。她慢慢抬起头:多少钱?


    五万美元,是新加坡客商的那笔定金。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作响。宁婉(贾张氏)放下算盘,站起身:我去一趟。


    走在去银行的路上,她的脚步比平时慢。路边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泛黄,偶尔飘下一两片。这条走了无数遍的路,今天显得格外不同。


    银行外汇科的同志很热情:贾厂长,恭喜啊!这是咱们区今年第一笔服装出口外汇。


    厚厚的凭证递过来,宁婉(贾张氏)接过时觉得手心有些发潮。她戴上老花镜,一行行仔细核对。那些数字很清晰,但她还是反复看了三遍。


    手续都齐了。她终于抬起头,接下来该怎么做?


    这笔钱会进入你们厂的外汇账户,可以用来进口设备,或者结汇成人民币。


    回厂的路上,宁婉(贾张氏)走得更慢了。她在厂门口站了一会儿,看着红星服装厂的牌子。阳光照在牌子上,泛着金灿灿的光。


    下午开生产会时,她平静地宣布了这个消息。会议室里先是一静,随即响起热烈的议论声。


    真的到了?


    五万美元啊!


    宁婉(贾张氏)等大家安静下来,才接着说:这笔钱要用在刀刃上。我打算进口两台日本产的电动裁剪机,剩下的结汇用于扩建厂房。


    散会后,她独自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工人们正在忙碌,缝纫机的声音像往常一样响着。她在贾青山身边停下,看他熟练地操作机器。


    贾青山抬起头,听说外汇到了?


    到了。宁婉(贾张氏)点点头,好好干,等新设备来了,你第一个学。


    年轻人的眼睛亮了起来。


    傍晚回到家,秦淮茹正在厨房做饭。宁婉(贾张氏)洗了手,接过她手里的菜刀。


    妈,今天厂里有什么事吗?秦淮茹注意到婆婆比平时沉默。


    外汇到了。


    秦淮茹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这是大喜事啊!


    是啊。宁婉(贾张氏)慢慢切着菜,得想想下一步怎么走。


    晚饭时,贾东旭听说后也很高兴:妈,这可是个好的开始。


    只是第一笔。宁婉(贾张氏)给孙子夹了块肉,其他的希望也快点结账。


    好靠着业绩,升职呀。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