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流金岁月之袁媛07
作品:《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袁媛站在环球金融中心38层的会议室里,手指轻轻划过精心准备的投资方案。
今天是与红木资本敲定A轮融资的日子,茶言物语的估值将达到3.5亿。
"袁总,红木的人十分钟后到。"小林轻声提醒,"徐总刚才来电话说他在楼下接杜总。"
袁媛点点头,目光扫过会议室里严阵以待的团队。
王小雨正在调试PPT,李静与财务总监核对最后的数据,她研发的"金桂秋韵"系列已成为爆款产品。
"大家放松点。"袁媛微笑道,"记住,今天不是我们求投资,而是给红木一个参与优质项目的机会。"
团队成员相视一笑,紧绷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电梯"叮"的一声响起,红木资本一行六人在徐毅的陪同下步入会议室。
为首的杜志明四十出头,眼神锐利如鹰,握手时力道很重。
"久闻袁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杜志明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女企业家。
袁媛微笑回应:"杜总过奖,请坐。"
徐毅自然地站到袁媛身侧,这位天使投资人三年来一直是袁媛最坚实的后盾。
"我们直入主题吧。"杜志明打开文件夹,"基于尽调结果,红木愿意领投5000万,估值按3.5亿计算,占股14.3%。"
袁媛接过投资条款书,快速浏览着关键内容。
里面有对赌协议,红木要求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60%。
"杜总,"袁媛合上文件,"3.5亿的估值是基于什么标准?"
"考虑到行业平均PE和贵司的规模..."
"但我们的毛利率是行业平均的1.5倍,"袁媛打断他,示意王小雨切换PPT,"会员复购率62%,B端业务季度环比增长85%。按照这个增速,明年估值至少5亿。"
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增长曲线和同业对比数据。杜志明与团队成员交换了一个眼神。
徐毅适时补充:"别忘了我们刚与丸红达成的日本市场合作协议,那可是每年2000万的增量市场。"
谈判持续了三个小时。
袁媛时而强硬时而灵活,在估值、董事会席位、否决权等关键条款上据理力争。
针对对赌条款,"要么去掉对赌,要么我们找别家。"
杜志明挑眉:"袁总这么自信?"
袁
媛打开手机,调出一封邮件:"这是今早收到的,新加坡淡马锡对我们的投资意向书,估值3.8亿,没有对赌。"
会议室一时安静。
杜志明突然笑了:"袁总果然名不虚传。好,去掉对赌,但估值只能提到4亿。"
"4.2亿,"袁媛斩钉截铁,"并且我要保留51%的控股权。"
最终,当双方握手达成协议时,时钟已指向下午两点。
袁媛的团队忍不住小声欢呼起来,连一向严肃的财务总监都露出了笑容。
"合作愉快。"杜志明握着袁媛的手说,"红木投资过上百家企业,像茶言物语这样数据漂亮、团队扎实的确实不多见。"
送走红木团队后,袁媛长舒一口气,这才感到饥肠辘辘。
徐毅笑着递给她一个纸袋:"知道你肯定没吃午饭,三明治和咖啡,老样子。"
"谢了。"袁媛咬了一口三明治,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丸红那边的首批货下周发往日本,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这可是我们国际化第一步。"
徐毅眼中闪着光,"想想看,三年后''茶言物语''可能会成为像星巴克一样的国际品牌!"
袁媛笑着摇头:"先别想那么远,把眼前的事做好,先赚钱。"
事业顺顺利利的进展着。
飞机降落在省城机场时,天空飘起了小雪。袁媛刚走出接机口,就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
"姐!这儿!"
她抬头,看到弟弟袁家和正冲她挥手。半年不见,这个高三学生似乎又长高了些,穿着深蓝色的羽绒服,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你怎么来了?路这么远?"袁媛笑着走过去,顺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妈怕你等急了,让我先打车过来。"家和接过她的行李箱,眼睛亮晶晶的,"姐,你现在真的像电视里的女总裁一样!"
袁媛失笑:"少贫嘴,走吧,先回家。"
坐在出租车上,家和一直兴奋地说着大学里的事,袁媛安静地听着,偶尔问几句。
窗外的景色从城市的高楼渐渐变成郊区的田野,最后驶入熟悉的乡镇小路。
当车子停在家门口时,袁媛看到父亲正蹲在门口,母亲系着围裙,站在门口张望。
"爸!妈!"她推开车门,喊了一声。
母亲快步走过来,一把拉住她的手:"哎哟,手怎么这么凉?快进屋,饭都做好了!"
父亲也站起身,拍了拍手默默的拉过行李箱。
家的味道扑面而来——腊肉的香气、炭火盆的暖意、还有母亲身上淡淡的油烟味。
除夕夜,袁家的小院里挂起了红灯笼。
袁母做了一桌子的菜——腊味合蒸、红烧鲤鱼、梅菜扣肉、手工蛋饺……全是袁媛最爱吃的。
父亲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白酒,给每个人都倒了一小杯。
"来,咱们家今年可是双喜临门!"父亲举起酒杯,脸上泛着红光,"一是年底考试成绩进了年级前十,老师说这个成绩考上海的学校没问题。二是媛媛的公司越做越好!"
袁媛笑着抿了一口酒,从包里拿出两个厚厚的红包,推到父母面前:"爸,妈,这是给你们的。"
母亲打开一看,吓了一跳:"这……这么多?"
"今年公司赚钱了,这是分红。"袁媛轻声说,"我打算在上海买两套房子,一套大的给你们住,一套我自己住。"
父亲愣住了:"这……我们去上海住?那家里的地……"
"地可以租给别人种,或者干脆交给叔叔家打理。"袁媛早就想好了,"你们辛苦了一辈子,该享享福了。上海医疗条件好,你和妈年纪大了,住那边我也放心。"
母亲眼眶有些红:"可是……我们在乡下住惯了……"
袁媛握住她的手:"妈,先试试,如果不习惯,我们再想办法,好吗?"
家和在一旁插嘴:"爸,妈,姐现在可厉害了!她的茶言物语在上海有二十多家店,连日本人都来找她合作!你们不去看看,怎么知道不喜欢?"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重重点头:"行!听闺女的!"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