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甄嬛传之安陵容13

作品:《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碎玉轩内,甄嬛正与沈眉庄对弈。炭盆里的银丝炭噼啪作响,映得甄嬛眸中精光闪烁。


    "姐姐这步棋走得妙。"甄嬛指尖黑子轻轻一转,她突然将棋子重重按在"天元"位,"就像这步棋——皇上昨日翻了曹贵人的牌子。"


    沈眉庄会意一笑。曹琴默是华妃党羽,皇帝此举分明是在警告年氏一族。随着年羹尧打了胜仗,年氏一族越发张狂了。


    沈眉庄忽然从旁取出一卷佛经:"姐姐抄了《金刚经》,想请皇上指点。"


    甄嬛扫见经卷末尾那行簪花小楷"愿君如松柏,岁寒不凋零",不由轻笑。沈眉庄最懂如何用才女形象打动皇帝。


    日子就在后宫众人你来我往的争宠中,走到了腊月。


    腊月二十,军机处呈上西北捷报时,皇帝注意到年羹尧特意在折尾提了一句:"臣妹在宫,承蒙圣恩"。朱笔在砚台里蘸了三次,终究只批了个"准"字。


    敬事房的总管太监捧着彤史进来,悄声问:"皇上,今儿该翻绿头牌了..."


    皇帝突然将朱笔一搁:"摆驾翊坤宫。"


    轿辇经过景阳宫时,一缕木樨香随风飘来。皇帝闭目深吸,却对苏培盛道:"把前日内务府呈上的红珊瑚树,赐给宁贵人。"


    翊坤宫里,华妃正在看内务府账册。见圣驾突然到来,忙将册子往绣筐下一掩。


    "朕记得你素来怕冷。"皇帝解下玄狐大氅披在她肩上,"年节下的事交给下面人办便是,何苦自己劳神?"


    华妃眼波流转:"臣妾协理六宫是本分。"她突然咳嗽两声,皇帝连忙关心。


    一时间,翊坤宫帝妃温情脉脉。


    转眼就是除夕夜宴。


    戌时三刻,乾清宫前三十六盏鎏金宫灯次第亮起,将汉白玉阶映照得如同白昼。


    司礼监太监甩响净鞭,三声脆响划破雪夜的寂静。


    殿内,金丝楠木长案上铺着明黄云龙纹锦缎,御膳房呈上的珍馐美馔琳琅满目:


    前菜八品在青花瓷盘中依次排开:


    水晶肴肉薄如蝉翼,在烛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


    蜜汁火方上淋着晶莹的糖浆,点缀着几粒松子;


    糟鹅掌切成扇形,散发着淡淡的酒香;


    胭脂鹅脯色泽红润,摆成牡丹花样;


    熏鹿尾片片均匀,配着嫩绿的香菜;


    酱汁鹌鹑小巧精致,酱色透亮;


    糟鸭信整齐码放,每一片


    都透着粉嫩;


    琥珀桃仁在烛光下闪烁着蜜色的光芒;


    热菜十二道陆续由宫女们捧上:


    燕窝鸡丝羹盛在描金盖碗中,掀盖时热气氤氲;


    鹿筋炖熊掌用青花大盅盛着,汤汁浓白;


    蟹粉狮子头卧在碧绿的菜心上,金黄诱人;


    黄焖鱼翅在银器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


    清蒸鲥鱼保持着完整的形态,鱼鳞闪闪发亮;


    葱烧海参排列如花瓣,葱段翠绿;


    八宝鸭腹部鼓胀,散发着荷叶清香;


    火腿煨冬笋红白相间,汤汁清亮;


    糟蒸鲥鱼表面铺着一层酒糟,香气扑鼻;


    蜜汁火腿切片均匀,蜜色透亮;


    煨鹿筋晶莹剔透,配着鲜红的枸杞;


    清汤雪蛤盛在白玉碗中,汤色清澈见底;


    点心四样精致小巧:


    枣泥山药糕做成梅花形状,粉白相间;


    玫瑰酥层层叠叠,酥皮薄如蝉翼;


    豌豆黄切成菱形,嫩黄可人;


    茯苓饼雪白透亮,隐约可见其中的茯苓颗粒;


    御酒是三十年陈酿的"玉泉春",盛在九龙纹银壶中,斟入夜光杯时酒液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香气醇厚悠长。


    殿内四角的鎏金炭盆烧着上好的银丝炭,温暖如春。


    乐师们在屏风后奏着《中和韶乐》,琴瑟和鸣,笙箫悦耳。


    宫女们身着崭新的藕荷色宫装,手执鎏金酒壶侍立两侧,随时准备添酒布菜。


    随着司礼监太监一声长喝:"皇后娘娘驾到——",众妃嫔立即起身恭迎。


    皇后身着明黄色缂丝凤袍,袍上金线绣制的九凤朝阳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头戴点翠嵌宝金凤冠,正中一颗东珠有龙眼大小,垂下的珍珠流苏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她缓步走向上首主位,每一步都端庄稳重,凤袍下摆的云纹在红毯上若隐若现。


    "华妃娘娘到——"的唱报声刚落,就见华妃乘着八人抬的泥金步辇而来。


    她今日特意选了正红色缂丝凤袍,袍上金线密织的牡丹花纹富贵逼人。九尾点翠凤钗上的珍珠随着步伐轻轻颤动,耳畔的东珠坠子映着雪光,更显得肌肤如雪。


    行至殿前,她故意放慢脚步,让所有人都能看清她这一身华贵的装扮。


    今日后宫众人也是打扮一新。


    端妃身着绛紫色绣金菊宫装,发间只


    簪一支赤金步摇,虽不似华妃那般张扬,却自有一番沉稳气度。


    齐妃穿着杏黄色绣百蝶纹宫装,发髻上的金累丝蝴蝶簪栩栩如生,稍显她活泼的性子。


    贵人位份的嫔妃们按次序入席。


    甄嬛身着天水碧银纹袄裙,发间一支白玉簪,清丽脱俗。


    沈眉庄穿着月白色绣竹叶纹氅衣,发髻简单挽起,只点缀几颗珍珠,素雅大方。


    安陵容则选了葱绿色绣莲纹宫装,发间一支银簪,衬得肌肤如雪,安静地随众人入席。


    待众人落座,皇帝驾到。他身着明黄色龙袍,腰间系着白玉带,步履沉稳地走向主位。


    众妃嫔立即起身行礼,衣袂窸窣,环佩叮当,一时间殿内珠光宝气,熠熠生辉


    此时,御前总管高唱:"献年礼——",众妃嫔依次上前。


    皇后率先起身,两名宫女捧着一个紫檀木匣上前。匣盖开启,一尊羊脂白玉观音像在红绸衬托下莹润生辉。观音手持净瓶,衣袂飘飘,面容慈悲。


    "臣妾命人从南海普陀山请来这尊观音,由高僧开光,愿佑我大清国泰民安,皇上万福金安。"


    华妃轻摇团扇,似笑非笑道:"皇后娘娘这份礼倒是应景。只是臣妾听闻,这白玉最忌沾染俗气,需得日日诵经供奉才好。"


    她意有所指地瞥了眼皇后略显疲惫的面容,"娘娘近日操持宫务辛苦,怕是没这个闲工夫吧?"


    皇后神色不变,温声道:"华妃妹妹多虑了。本宫每日晨起必诵《金刚经》一卷,这观音像供奉在坤宁宫佛堂,自有专人打理。"


    皇帝微微颔首:"皇后有心了。"


    华妃款款起身,十二名太监抬着一架紫檀木屏风入殿。


    屏风上金丝嵌出《松鹤延年图》,仙鹤羽毛根根分明,松针苍翠欲滴,边角还嵌着螺钿,在烛光下流光溢彩。


    "臣妾兄长从苏州寻来这架屏风,出自名家之手,愿皇上福寿绵长。"


    皇后出声了:"这屏风上的仙鹤倒是栩栩如生。只是..."她故意顿了顿,"臣妾记得前朝有位画师,最擅画鹤,后来因贪墨被流放岭南。这画风,倒有几分相似。"


    华妃脸色微变,"皇后娘娘可能忙起来眼神不大好好。臣妾这屏风上的松树挺拔,是苏州张大师的手笔。张大师去年才被皇上召入宫中作画呢。"


    皇帝抚须微笑:"年将军有心了。"目光在屏风上多停留了片刻。


    端妃起身献礼,四名宫女


    捧着一个锦盒上前。盒中是一套雨过天青色的越窑茶具。"臣妾知皇上爱茶,这套茶具釉色纯净,最宜品茗。"


    华妃用帕子轻拭嘴角:"端妃这茶具倒是雅致。只是臣妾记得,上月内务府才进贡了十套类似的茶具,姐姐这份礼,莫不是从库房里现取的?"


    端妃不慌不忙:"华妃说笑了。这套茶具是臣妾娘家从余姚越窑旧址新得的,釉色更青翠三分。"她转向皇帝,"对着烛光看着盏底,有其独特的落款。这是新研发出的手艺。"


    皇帝拿起一只茶盏细看,果然见盏底显现独特的花纹,赞道:"确是好物,端妃费心了。"


    齐妃的礼物是一对金丝楠木镇纸。华妃瞥了一眼,淡淡道:"齐妃这礼倒是实在。只是皇上御书房里,这样的镇纸怕是不下二十对了吧?"


    齐妃不干了:"这对镇纸的木料是臣妾父亲从川蜀深山所得,木质比寻常金丝楠更为细密。"


    皇帝接过镇纸试了试,果然木料异常不错,笑道:"齐妃有心了。"


    轮到贵人献礼时,华妃看着甄嬛呈上的佛经,挑眉道:"莞贵人这字写得倒是不错。只是本宫记得,上月你才献过手抄的《心经》,这次又是佛经,莫不是只会抄经?"


    甄嬛不慌不忙福身:"回娘娘的话,臣妾愚钝,唯愿以笔墨为皇上祈福。这《金刚经》五千余字,臣妾每日抄写两个时辰,足足抄了半月。"她翻开经卷末页,"每一页右下角都标注了抄写时的天气、心境,也算是臣妾的一点心意。"


    皇帝仔细翻看,果然见每页都有小字标注"腊月初八,雪晴心静"之类的字样,眼中露出赞赏。


    沈眉庄的水仙花引来华妃轻笑:"沈贵人这花养得不错。只是除夕夜献花,未免太过小家子气。"


    甄嬛见状,适时开口:"娘娘有所不知。这水仙在民间称为''岁朝清供'',正合除夕之仪。且眉姐姐培育得法,让本应在春日开放的花提前绽放,恰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华妃被堵得一时语塞。皇帝也进行了称赞。


    随后看着安陵容晋献的礼物,其中有一个梅花香囊,忽然问道:"宁贵人这梅花采自何处?"


    安陵容恭敬答道:"回皇上,是臣妾在御花园西北角的梅林所采。那里有株老梅,花开得最晚,香气却最清冽。臣妾每日清晨去采带着晨露的花朵,用蜜腌了七日,才装入香囊。"


    皇帝将香囊放在鼻尖轻嗅,果然闻到一股清冷的梅香,混着若有若无的蜜


    甜,不由多看了安陵容几眼。华妃见状,手中团扇捏得咯吱作响。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