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作品:《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而空白,是关系的试金石。


    她关掉灯,坐在黑暗里靠着椅背。


    风铃在黑暗中轻轻响着,每一下都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寂静。


    03·海风里的名字


    风暴过境,夜晚潮气更重。


    宋斯年站在海边,鞋踩进湿沙里。


    他刚才忙到连喝口热水的时间都没有,等风稍小才摸到信号。


    手机屏幕上,是她三通未接电话的记录。


    他指尖在那几行字上停住。


    海风吹得他耳朵发冷,却让心口暖得发痛。


    他按下拨号键。


    那一刻,他第一次有了一种——


    怕。


    怕她误会。


    怕她委屈。


    怕她在远处的城市一个人站着、等着。


    电话响了两声,她接了。


    背景很安静,像在屋里坐了很久。


    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解释,而是——


    “苒子,


    我刚才真的……没办法接。”


    她没说“我知道”,也没说“我没等”。


    只轻轻问:


    “你……受伤了吗?”


    他怔住。


    海风打在侧脸上,有一瞬间的刺疼。


    他才意识到——


    她担心的是他本人,不是失联。


    他低声道:“没有。”


    “确定?”


    “嗯。”


    只是这声“嗯”,沉得像装了一整天的疲惫。


    她听出了。


    “宋斯年。”她的声音轻得像落了一片雪,“你以后,如果遇到危险——”


    他闭了闭眼,低声:“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她没再问。


    他继续道:


    “苒子。”


    “嗯?”


    “你今天……打了我三通电话。”


    “嗯。”


    “我看到了。”


    声音压得很低,像轻轻握紧了什么。


    她忽然笑了下:“那你记得接。”


    “好。”


    海风卷起沙尘,他的外套被吹得猎猎作响。


    指尖握着手机,像握着她的手。


    “苒子。”


    “嗯?”


    “你今天叫了我三次名字。”


    “有什么问题?”


    他轻轻呼了口气,语气像沉在水里回来的:


    “听起来……像你在我身边。”


    海边的天连着下了三天雨。


    雨声像一层薄雾压在屋檐上,把潮气逼进实验站的每个角落。


    木板都湿了,文件也卷了边。


    宋斯年趁雨小,推门出去透气。


    水汽重得像压在肩上,他呼吸了一口,胸腔才松开一点。


    手掌蹭到口袋里那张折得发软的纸,他捏了捏。


    那是她写的上封信。


    他突然意识到——


    他开始靠那几张薄薄的纸维持精神稳定。


    过去从没有这种情况。


    现在一旦隔得久,他就开始烦躁,就会怀疑风是不是吹断了城市那头的联结。


    雨水落在睫毛上,他闭眼,任凭风打在脸侧。


    他从不是脆弱的人,却发现思念是唯一让人毫无防备的东西。


    身后传来脚步声:“宋老师,头儿说今天要开联席会。外面风停了半小时,你要过去吗?”


    “过去。”


    他恢复了平常的语气,转身时,只有垂落下来的雨珠证明他刚才的失神。


    城市里,阮时苒正赶着出讲座的后续编辑。


    电视台的剪辑师把她那段前言强行删掉,她不是没生气,只是不值得浪费力气。


    工作越堆越多,她越感到一种奇怪的空缺。


    不是孤独,是心里有个角落被拉扯着,像线被轻轻扯着节奏。


    她给宋斯年发了条消息:


    【风停了吗?】


    过了十分钟,没回。


    她继续改稿。


    再一次抬头,已是两小时过去。


    她皱眉,放下笔,又发了条:


    【在忙?】


    屏幕熄了亮,亮了熄。


    她盯着那一片光,忽然想起那天的风暴——


    三通电话全落空。


    而今天,她不想重复那种“找不到人”的感觉。


    她拨了电话。


    响了六声。


    终于有人接。


    “苒子。”


    他的声音低沉,不是因为冷,而是……明显的疲惫。


    “你怎么一直没回?”她话出口时才发现自己语气真的急了一点。


    他那头沉默了半秒:“在会议。信号不好。”


    “你至少回个‘忙’,我不会打扰。”


    “我怕你担心。”


    “你不回,我更担心。”


    那边彻底安静。


    风声从话筒传来,压着潮味。


    他像是被说服了,又像是在那一刻突然看懂了她的心。


    “苒子。”他轻轻叫她。


    声音沉得让人想靠近。


    “嗯。”


    “你刚才,是不是……急了?”


    她低下头,看着桌角。


    不能说是,又不想否认。


    “没有。”她淡淡说。


    但尾音轻得泄了底。


    对面没拆穿,只是轻笑了一声,那笑里有风吹过木窗的声音,很暖。


    “你放心。”


    他说,“以后你发消息,不会再等那么久。”


    她没有回应,但握手机的手放松了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收了线,她坐在窗边望着外头。


    雪又开始下了,飘得零碎,落在窗沿像淡灰的影子。


    一阵风吹过,风铃响了两声。


    她忽然想象他在海边站着的样子——肩上是风,眼里是光。


    而她在这里,成了那一点能把他从风里拉回来的温度。


    那夜,宋斯年把会议资料整理好,坐在床沿。


    风从半开的窗吹进来,他握着手机,看着她最后发来的那句“早点休息”。


    他想起她刚才急促的呼吸。


    那不是情绪失控,是深深在意。


    他低头写信。


    字一笔一笔地落,比任何实验数据都慢。


    【苒子:今天的风比昨天小,但海水涨得快。我忽然发现,我不是怕风大,我是怕你找我时,我不在。——S】


    写完,他把信折好,放在枕边。


    窗外传来浪声,一浪接着一浪。


    像在提醒他——


    有人在另一端等他,


    她的名字比海风更重。


    天亮前的那一刻,


    风停了。


    潮水退去的声音像叹息。


    而远在城市的她做了一个梦——


    风铃响,门一开,他站在风里,背着光。


    她醒来时,眼下似乎还有一点潮意。


    她没哭。


    那是风吹的。


    门外的风铃忽然响了两下。


    像回应梦境。


    像回应海上的某个名字。


    她听得很久,然后轻声道:


    “宋斯年,你别掉队。”


    阮时苒下课后背着包走在校园里,冬夜的空气冷得干净。


    她被几个学生拦住,问问题,签报告,拖了一会儿才脱身。


    走到校门口时,她看到一个熟人——


    李致远。


    他靠在黑色轿车旁,围巾勒得紧,看起来像刚从会议室出来。


    “阮老师。”他点了点头,态度恭敬,却有种“不想来但必须来”的僵硬。


    “节目那边,我想当面和你说声抱歉。”


    “你是为删我内容道歉?”她语气很淡。


    “不是我删的,是上面那位新负责人。”他顿了一下,“不过……我没拦住。”


    阮时苒没说话。


    风吹过,将地上的树叶卷成一个小旋。


    她突然觉得冷,冷得不是气温,是一丝落差。


    李致远继续说:“我知道你在意表达方式。但节目是集体工作。”


    “我理解。”她抬头,“但我不喜欢我的内容被随意处理。”


    他抿了抿唇,像想说什么,又按下去。


    良久才道:“下次我尽量帮你争取。”


    “下次没有。”她简短道。


    李致远怔了一下:“你要退出?”


    “我不适合节目环境。”她轻声道,“研究不是表演。”


    “也是。”他低头笑了声,“你和宋教授,都一样。”


    她被这句话刺了一下。


    似乎一瞬间,心底某处发生了细微的错位。


    “宋教授这种人,”李致远忽然补了句,“要是没个能跟上他节奏的伴,就会把自己走丢。”


    阮时苒抬眼。


    风正亮,灯影落在她眼里,像深处某个暗漩突然被触动。


    “他不会走丢。”她说。


    “要真走丢,也不是我跟不上他。”


    李致远愣住,像被她这句不轻不重的话推得后退半步。


    “你们感情真好。”


    “我们在往前。”


    “希望你们能在一条线上。”


    “必然。”她笑了笑,“轨道会自己合上的。”


    她转身离开。


    背影干净得像砍断了所有可能的偏差。


    她回到家时,室内暖气正好。


    她把围巾挂好,习惯性看向茶几——


    那里常放着他寄来的信。


    今天没有新的。


    但她知道,他那边可能又忙。


    她去洗手间洗手时,手机在客厅亮起。


    等她擦干手出来时,是宋斯年的电话。


    一接通,他的声音听起来压着疲惫——


    那种忙到极限后才会出现的沉稳。


    “苒子,你到家了?”


    “嗯。”她坐到沙发上,“你呢?为什么现在才打?”


    “今天协调方案,有点……乱。”


    他说“乱”这个字时,语气罕见地暗了下去。


    “你们的人手还是不够?”


    “不是人手的问题。”


    他顿了两秒,“我跟技术组意见不一致。”


    “你坚持什么?”


    “数据采样按原计划。”


    “他们想改?”


    “他们想走快一点的路。”


    他轻轻吐出气,“但我不能让数据变形。”


    她能想象他皱着眉、站在风口边的样子。


    坚定、固执、硬得像礁石。


    “你吵架了?”她问。


    “没有。”他顿了顿,“只是坚持。”


    她忽然想到傍晚李致远说的那句:


    “要是没个能跟上他节奏的伴,他就会把自己走丢。”


    她不信。


    但她突然很想知道——


    “宋斯年。”


    “嗯?”


    “你现在……觉得你一个人吗?”


    电话那头像被风吹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没有。”他说,“你在我这。”


    并不是甜言蜜语,却稳得像在他胸口放了一盏灯。


    阮时苒轻轻倚到沙发背上,声音柔下来:“我刚见到李致远。”


    “哦?”


    “他说你这种人,需要有人跟你站一起,否则就会走偏。”


    沉默落下一瞬。


    海风似乎从电话里灌进来。


    然后他低声问:“你怎么回的?”


    “我回他说——”


    她停顿了下,像轻轻把某个情绪推到他怀里。


    “他不会走丢。


    真要走丢,也不是我跟不上他。”


    电话那头安静了好几秒。


    然后是一声低沉的笑。


    那笑不是轻松,而是被触到心口后才会发出来的那种温柔。


    “苒子。”


    他喊她的方式像把人整个人抱进胸口,“你今天……说了句狠话。”


    “没有。”


    “你在替我撑。”


    “我说的是事实。”


    他呼一口气,海风被压进声音里:“我想你。”


    她闭上眼,心口轻轻一颤。


    不是甜,是被对方长久的压抑与依赖一点点触到的那种深。


    “宋斯年。”她轻轻回应,“我也在往你那里走。”


    他说:“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


    “今天你说的那句话——”


    他停了停,像不想让情绪太满,却又压不下去。


    “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往前跑。”


    她没再说话。


    那一刻,她心里那道缝,被填上了一小块。


    深夜,城市的灯一盏盏暗下。


    海边的风也终于停了。


    两个地方,两个温度。


    可他们都知道——


    轨道真的在慢慢靠拢。


    风铃在窗边轻轻响了两下。


    像替谁回答了一个不敢说出口的问题:


    “我们终会走到一起,对吗?”


    阮时苒在沙发上坐了很久。


    直到手机屏幕暗下又亮起,


    她才意识到——


    电话结束后,她一句话也没说,可心跳却乱了好几拍。


    她起身倒了杯水,水汽在杯口弥散。


    她看着那层薄薄的白雾,忽然觉得有种说不上来的疲惫袭来——


    不是身体的,是心理上的。


    她其实怕。


    怕他那里更难、怕他撑得太久、怕他撑得太独。


    但她又清楚,不能把这种怕压在他肩上。


    他已经够累了。


    这时手机再次震了一下。


    他发来一句短短的消息:


    【苒子,我会把计划重新调整成你能跟上的节奏。】


    她盯着那句话,呼吸微微停住。


    重新调整成她能跟上的节奏?


    什么意思?


    是要放弃项目的一部分?


    还是为了她,把自己往下拉一段?


    她心里猛地一揪,


    一种不舒服的情绪从胸腔深处往上顶。


    她回: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几乎是秒回:


    【我怕你觉得……我走得太快。】


    她坐下,盯着那一句“太快”。


    眼眶竟隐隐发酸。


    海风那边。


    宋斯年站在临时宿舍的窗边,外头潮气黏着夜色。


    手机在手里,他盯着屏幕,指尖微微发紧。


    他其实犹豫了很久才发那条。


    他怕她担心。


    怕她觉得自己在往更远的地方去。


    怕她有一天突然发现——


    两人的生活轨道,走出了不同的曲线。


    他之前从不害怕“距离”。


    直到今天她说“他不会走丢”。


    直到那三个未接电话,把他心口撕开一道小小的口子。


    他第一次意识到两年的常驻,


    不是简单的“去”和“回”,


    而是——他们关系第一次被现实掰开了一条缝。


    手机亮了一下。


    她的回复不像平常,不冷也不暖。


    像藏了什么。


    他皱眉,打字:


    【你是不是误会了?】


    喜欢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请大家收藏:()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