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 8 章

作品:《盛京春深:帝心锁

    盛京城的夜总是格外寂静,可今夜的寂静下,却藏着令人窒息的暗流。关雎宫的烛火摇曳,林晚星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巡逻士兵脚步声,辗转难眠。皇太极处理朝政到深夜才回,身上带着淡淡的寒气,见她未睡,轻声问道:“怎么还没休息?是不是又在担心?”


    林晚星坐起身,为他披上一件披风:“臣妾总觉得,多尔衮不会善罢甘休,心里不安。” 她伸手抚上皇太极的眉间,那里因连日操劳拧出了深深的纹路,“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皇太极握住她的手,将脸贴在她的掌心,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有你在,不辛苦。索尼刚传来消息,察哈尔部已暗中调动兵马,预计三日后会与多尔衮在盛京城外汇合,看样子是要谋反了。”


    “三日后?” 林晚星心中一惊,“那明朝那边……”


    “明朝使者还在盛京,朕怀疑他们与多尔衮暗中有联系,想趁乱坐收渔利。” 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朕已下令,派人密切监视明朝使者,若有异动,即刻拿下。”


    林晚星沉默片刻,忽然想起什么,从枕下取出那枚缠枝莲纹玉佩 —— 这枚玉佩自她穿越而来便一直佩戴,边缘的暗红色痕迹在烛火下格外清晰。“大汗,臣妾总觉得这枚玉佩不一般。前几日臣妾头晕时,它曾微微发热,或许…… 它能帮我们什么。”


    皇太极接过玉佩,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若有所思:“这玉佩是朕当年赐给海兰珠(原主)的,据说曾被高僧开过光,能驱邪避灾。或许,它真能护你平安。” 他将玉佩重新系回林晚星颈间,“明日起,你待在宫中专心养病,不许再操心朝堂之事,平叛的事,交给朕就好。”


    林晚星点头应下,心中却已有了主意 —— 她虽不能亲临战场,却也想为皇太极做点什么。


    次日清晨,盛京城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多尔衮与察哈尔部的兵马已兵临城下。城楼上,皇太极一身盔甲,目光如炬,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叛军,高声喝道:“多尔衮!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勾结外敌,谋反叛乱?”


    多尔衮骑着战马,手持长剑,脸上满是野心:“皇太极,你霸占汗位多年,重用汉人,排挤宗室,早已失了人心!今日我便替天行道,废了你,另立贤君!” 他身后的察哈尔部首领也附和道:“后金与我察哈尔部本就水火不容,今日便一并清算!”


    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时,城内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 明朝使者竟趁机煽动部分百姓闹事,声称 “后金内乱,明军即将攻城”,试图扰乱军心。


    皇太极心中一沉,没想到明朝竟如此卑劣。他正想下令派人镇压,忽然见关雎宫方向传来一阵钟声 —— 那是宫中有急事时才会敲响的警钟。“不好!” 皇太极心中咯噔一下,怕是林晚星出事了。


    可此时战场局势危急,他根本无法脱身。就在他焦急万分时,索尼匆匆赶来:“大汗!宸妃娘娘派人送来一封信,说她已派人控制住明朝使者,还献上一计,可破叛军!”


    皇太极连忙拆开信,信上的字迹虽有些潦草,却透着坚定:“多尔衮叛军虽多,却人心不齐。察哈尔部为利益而来,可派人散布‘多尔衮欲吞并察哈尔部’的流言;同时利用缠枝莲纹玉佩 —— 原主曾受察哈尔部恩惠,玉佩可作为‘信物’,让亲信扮作察哈尔部旧人,劝说其首领反戈。明朝使者已被控制,可当众揭穿其与多尔衮勾结的证据,稳定民心。”


    皇太极看完信,眼中一亮。林晚星的计策竟如此周全,既抓住了叛军的弱点,又利用了玉佩的渊源,简直是雪中送炭!他立刻下令:“按宸妃的计策办!索尼,你带人去散布流言;鳌拜,你扮作察哈尔部旧人,拿着玉佩去见其首领;至于明朝使者,即刻押到城头,当众揭穿其阴谋!”


    “嗻!” 众人齐声应道,分头行动。


    城楼下,多尔衮正准备下令攻城,忽然见城中传来一阵喧哗,不少察哈尔部士兵交头接耳,神色慌张。原来索尼已派人散布了流言,察哈尔部首领听闻多尔衮欲吞并自己的部落,心中起了疑心。就在这时,鳌拜拿着缠枝莲纹玉佩,骑着马来到察哈尔部阵前,高声道:“首领!我是当年受你恩惠的旧部!多尔衮野心勃勃,怎会真心与你合作?这枚玉佩是科尔沁格格(原主)的信物,她曾说,察哈尔部若被蒙蔽,她定不会坐视不理!”


    察哈尔部首领看着那枚玉佩,又想起往日与原主的渊源,心中的疑心更重。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城头忽然押出明朝使者,皇太极高声道:“大家看好了!这就是明朝的使者,竟暗中与多尔衮勾结,想趁乱攻打盛京!今日朕便将他处死,让大家看看,背叛后金的下场!”


    刀光一闪,明朝使者的人头落地。城下的百姓见状,纷纷高呼 “大汗英明”,之前被煽动的骚动瞬间平息。察哈尔部首领见此情景,知道大势已去,当即下令:“调转马头,攻打多尔衮!”


    多尔衮没想到局势会突然逆转,又惊又怒:“你竟敢背叛我!” 他挥剑向察哈尔部首领砍去,两人战在一处。叛军失去统一指挥,顿时乱作一团。


    皇太极抓住时机,下令:“开城门,全军出击!”


    城门大开,后金士兵如潮水般涌出,向着叛军冲杀而去。皇太极一马当先,手中长剑挥舞,斩杀了数名叛军士兵。他的目光始终锁定着多尔衮,两人很快战在一处。多尔衮的武艺虽高,却不及皇太极沉稳,加上心中慌乱,渐渐落了下风。


    “噗!” 皇太极一剑刺穿多尔衮的肩膀,鲜血溅在盔甲上,格外刺眼。“多尔衮,你谋反叛乱,罪该万死!朕念在兄弟一场,留你全尸!”


    多尔衮倒在马下,看着皇太极,眼中满是不甘与怨恨,却再也无力反抗。随着他的被俘,叛军彻底溃败,察哈尔部也乖乖投降,一场即将爆发的叛乱,就这样被平息。


    皇太极骑着战马,望着城下欢呼的士兵与百姓,心中却只想立刻回到关雎宫。他勒紧缰绳,向着宫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关雎宫内,林晚星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听到殿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连忙迎了上去。皇太极一身盔甲,满身鲜血,却在看到她的瞬间,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我回来了。”


    林晚星再也忍不住,扑进他的怀里,泪水浸湿了他的盔甲:“你回来了就好,吓死臣妾了。”


    “别哭,” 皇太极轻轻拍着她的背,“我答应过你,会平安回来的。” 他低头看着林晚星颈间的缠枝莲纹玉佩,它在烛火下泛着淡淡的青光,“多亏了这枚玉佩,还有你的计策,才能这么快平定叛乱。”


    林晚星抬起头,擦了擦眼泪:“这都是大汗的功劳,臣妾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


    皇太极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在朕心中,你做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待朕处理完后续事宜,便册封你为宸妃,让你住进真正的关雎宫,给你天下女子都羡慕的荣宠。”


    林晚星心中一暖,靠在他怀里,轻声道:“臣妾不要什么荣宠,只要能陪在大汗身边,就够了。”


    可就在这时,林晚星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剧痛,一口鲜血吐在皇太极的盔甲上,染红了上面的纹路。她眼前一黑,再次昏了过去。


    “哈日珠拉!” 皇太极惊慌失措地抱住她,大声喊道,“传太医!快传太医!”


    李太医匆匆赶来,诊脉后脸色凝重:“大汗,宸妃娘娘是因连日忧思、心神耗损,加上今日情绪激动,旧疾复发。这次…… 这次比上次更严重,臣需立刻开方,但若想根治,怕是需要更珍贵的药材,还要娘娘长期静养,万万不可再受刺激。”


    皇太极心中自责不已,抱着昏迷的林晚星,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朕不管用什么代价,都要治好她!你需要什么药材,朕都给你找来!”


    接下来的日子,皇太极再次推掉所有朝政,专心照料林晚星。他派人四处寻找珍贵药材,甚至不惜动用后金的全部资源,只为能让她早日康复。林晚星昏迷了三天三夜,终于在第四天清晨醒来,看到皇太极布满血丝的眼睛,心中满是心疼:“大汗,你又没休息?”


    “你醒了就好。” 皇太极握住她的手,眼眶通红,“以后不许再吓朕了,答应朕,好好养病,好不好?”


    林晚星轻轻点头:“好,臣妾答应你。” 她看着窗外,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明亮,“大汗,叛乱平定了,明朝也不敢再轻易招惹我们,以后…… 我们是不是就能安稳过日子了?”


    皇太极沉默片刻,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会的,一定会的。朕会护着你,护着我们的家,让你再也不受任何委屈。”


    可他心中清楚,安稳的日子或许只是暂时的。明朝虽暂时受挫,却仍有实力;蒙古其他部落也虎视眈眈;宗室内部还有不少人对他心怀不满。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挑战。


    但只要有林晚星在身边,他就有信心面对一切。


    这日,林晚星身体好转,皇太极扶着她在庭院里散步。庭院里的牡丹开得正艳,五颜六色,格外美丽。“大汗,你看这牡丹,真好看。” 林晚星指着一朵粉色的牡丹,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皇太极看着她的笑容,心中满是欢喜:“你若是喜欢,朕便让人在庭院里种满牡丹,让你天天都能看到。”


    “不用了,” 林晚星摇摇头,“这样就很好了。” 她忽然想起什么,“大汗,多尔衮和察哈尔部的首领,你打算怎么处置?”


    “多尔衮谋反叛乱,罪无可赦,朕已将他打入大牢,待日后再做处置。察哈尔部首领虽有过错,但念在他最后反戈,朕饶了他一命,让他带着部落退回蒙古,永世不得再犯。” 皇太极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晚星点点头,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就在这时,她颈间的缠枝莲纹玉佩忽然再次微微发热,边缘的暗红色痕迹似乎变得更清晰了。她心中一动,或许这枚玉佩,真的与她的命运息息相关。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皇太极扶着林晚星,缓缓走回殿内。他看着怀中的女子,心中暗暗发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他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好她,守护好他们的爱情,守护好后金的江山。


    可他不知道的是,命运的齿轮,早已在暗中转动。林晚星的 “早逝” 宿命,依旧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而那枚缠枝莲纹玉佩,也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