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旧案惊风

作品:《雨叩青檐

    第三章:旧案惊风


    沈府的雕花木窗半开着,将初秋的风筛成细细的缕,拂过沈清辞腕间的玉镯,漾起细碎的凉。她坐在母亲下首,听着正厅里隐约传来的谈话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釉色温润,却暖不了掌心的微凉。


    “……当年李御史一案牵连甚广,沈大人既是故交,想必留有几分旧物?”是顾昀之的声音,比那日在别院听来更显沉肃,少了几分温润,多了几分武将的锐利。


    父亲的声音带着斟酌:“此事过去多年,卷宗早由吏部封存,家中纵有旧物,也多是寻常书信……”


    沈清辞端着茶盏的手轻轻一颤。李御史,这个名字像一枚生锈的针,猝不及防刺入记忆。她幼时曾见过那位李伯伯,总爱捏着她的羊角辫笑说“清辞这孩子,眼睛像极了她娘”,后来却突然获罪流放,没过两年便客死异乡。父亲那几日总是锁着眉,母亲夜里常对着烛火垂泪,府里的气氛沉得像要下雨。


    “寻常书信或许更见真章。”顾昀之语气平稳,“顾某奉密令查访旧案,并非要翻旧账,只是想弄清当年真相,还冤者一个清白。”


    正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父亲陪着顾昀之出来。沈清辞忙收回思绪,低头敛目,却还是撞上了顾昀之投来的目光。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是了然,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便转向父亲:“若沈大人方便,顾某想借书房一观旧物,绝不妄动府中私产。”


    父亲沉吟片刻:“顾将军请看便是,清辞,你引顾将军去西厢房书房。”


    沈清辞起身应是,垂眸走在前面。廊下的桂花开得正盛,细碎的金落在青石板上,香气浓得化不开。顾昀之的脚步声跟在身后,不疾不徐,却像踩在她的心尖上,让她想起那日雨中他湿透的披风,和今日他腰间悬着的玉佩——那玉佩的形状,竟与父亲书房里一枚旧玉有几分相似。


    “沈姑娘。”顾昀之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那日晚晴居的松子,还合口味?”


    沈清辞脚步微顿,低声道:“多谢公子记挂,很好。”


    他轻笑一声:“姑娘喜欢便好。”


    到了书房,沈清辞推开雕花木门:“家父的旧物多在左侧书架,劳烦将军自便。”她转身想退出去,却被顾昀之叫住。


    “姑娘可知李御史?”他目光落在书架顶层一叠泛黄的卷宗上,声音压得很低。


    沈清辞背对着他,指尖攥紧了袖口:“幼时略有耳闻,只知是家父故人。”


    “故人……”顾昀之拿起一卷旧信,“李御史当年因‘通敌’罪名获罪,而首告之人,是你父亲的同僚。”他顿了顿,转头看她,“姑娘不好奇真相?”


    窗外的风卷着桂花香涌进来,吹得烛火摇曳。沈清辞转过身,迎上他的目光,那双曾让她觉得亮如寒星的眼睛,此刻盛满了探究,却并无恶意。


    “家父从未提及,想来自有缘由。”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将军是为查案,便请专心查看;若是为试探,那便不必了。”


    顾昀之看着她苍白脸上忽然亮起的倔强,像雨后沾着水珠的兰草,看似柔弱,却自有风骨。他收起探究,颔首道:“是顾某唐突了。”


    沈清辞没再说话,转身出了书房。廊下的桂花还在落,她却觉得那香气里,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涩。原来他寻来晚晴居,从来不止为还一把伞;原来那场雨里的初遇,真的藏着她不知道的深意。


    而书房内,顾昀之展开那封泛黄的信,墨迹已有些模糊,却能看清末尾的署名——正是沈父的笔迹。信里提及“李兄行事磊落,断不会通敌,此事恐有蹊跷”,字迹力透纸背,带着显而易见的焦灼。


    他指尖拂过那行字,望向窗外沈清辞离去的方向,眸光渐沉。这场旧案,果然比他想的更复杂。而那个看似温婉的沈家小姐,或许比所有人以为的,都要清醒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