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捡到一只猫1
作品:《无名山上有什么》 今年秋天,李陶然租给王婶子家的两亩薄田大丰收,加上她先前在山里挖出两株十年份的野山参,卖了十两银子。
就想着从村长家搬出去,把爹娘还在时的屋子修缮一番,住进去。
她十六岁了,不敢再叫村长家照顾着。
手头的银钱除去修屋子和给帮工的辛苦钱,还能剩不少,足够李陶然支撑一段日子。
旧屋背靠大山。
她爹是个猎户才敢住在此处。
十岁以前,李陶然跟着他爹李岙山学了些打猎的本领。这些年勤学不辍,腿脚功夫也不错。
后来李岙山旧疾复发,撒手人寰。
村长家收留了孤身一人的陶然。
李岙山留下钱财中的五十多两,被村长家一并领走,用作养大她的报酬。
李陶然现在小有积蓄,不想再寄人篱下。在王婶的帮助下,和村长娘子假意推脱拉扯个几个来回,就顺利搬出来了。
她虽住在村长家,但平日里是村里人接济才顺利长大。
除了上山找点山货,打点猎物,还能帮村民写信读信,挣生活所需。
多亏了李岙山的先见之明,找镇上的老秀才给女儿取了名字,还花钱让他教女儿识字写字。
老屋的修缮请的是村里的木工瓦匠,外加几个打杂的。
大家都知道李陶然的状况,只收了材料钱,就来帮忙了。
她拎着小包袱,站在老屋门口时,正逢王婶子王桂娘和她丈夫石磊收拾完杂物,准备离开。
王桂娘见她来,满眼笑意道:“陶然回来了啊,看婶子给你收拾清楚了,今天晚上可得好好睡一觉。”
李陶然和王桂娘家交情颇深,笑道:“谢谢婶子,要不是您,我还没那么容易搬出来。”
王桂娘和村长家是亲戚,早看不惯那家人欺负个小姑娘了,“谢什么,都是乡里乡亲的。”
“叔没什么好帮你的,家里的大黄下崽了。你一个小妮儿住着,狗崽子送你一只,好养活,你吃什么它吃什么。”
李陶然这才注意到石磊提着的篮子,盖着一层碎花布,一只小狗崽的脑袋“噗”地一下顶开碎花布,“汪!”
中气十足。
感谢的话不宜多说,李陶然接过篮子,“以后石叔有需要,我肯定尽力帮忙。”
“说的什么话,把你叔你婶子当外人了?”王桂娘嗔怪道。
“家里还有活计,等会让二虎来给你送饭。”王桂娘说完,生怕她追上来道谢,不等李陶然应答,夫妻二人便离开了。
李陶然失笑,目送他们远去。
新立起来的半人高土墙看着还算牢固,带上院门,她正式住进来属于自己的家中。
“汪汪!”
噢,还有一只小狗。
王桂娘家养的是村里常见的大黄狗,送她的这只竟是只黑狗崽。
李陶然还挺喜欢它的,肉嘟嘟毛乎乎的,活泼可爱。
叫什么名字呢?
她蹲下来,双手掐住狗崽的上肢,举起来仔细观察了一下。
嗯,是只小母狗啊。
那就叫小黑吧。
“小黑?”李陶然试着叫它。
小黑热情地吐出舌头,哈着气 ,尾巴摇的飞快,带起的风把地上的尘土都扬起来了。
李陶然把它放回地上,任由它在院子里撒欢,这里蹭蹭,那里闻闻。
这座小院子的屋子是砖瓦房,在村子里是很少见的。
李陶然几年来住在村长家,也会时不时回来看看。
三间屋子,她一个人住绰绰有余了。
厨房里摆着李陶然托王婶子买来的锅碗瓢盆,还有特意留下的一篮子菜和装满水的水缸。
堆柴的地方也放得满满当当,李陶然在心里清点着这些东西。想等她安顿好后,也开垦一片小菜园,养些鸡鸭,给王婶子送点过去。
厨房紧挨着卧房,方便天冷时烧炕。
土炕上铺着竹席,叠放整齐的三床被褥都是崭新的,价格也不便宜。
他们这边没有种棉花的,一床厚实的棉被少不得要一二两银子。李陶然一口气买了三床,掌柜的就给她便宜了点,只要了五两银子,还送了床竹席。
加上修缮房子和托王婶子采买收拾屋子的钱,李陶然卖山参得的十两银子还剩下三两多。
租出去的两亩田地,王婶子家出种子又出力,还和陶然五五分,一石加半石的大米,省着点够她吃大半年了。
还有半麻袋秕谷,可以用来喂鸡。
随身带的包裹装的东西不多,只有几件常穿的衣物,还有一个小木盒。
简单地把衣物收到箱子里后,李陶然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装着的正是几块碎银和铜钱。
她清点了下,一共是五两银子另六十八文钱。
今晚好好休息,明日上午去山里采点山货,找找还有没有药材,多攒点钱,心里才踏实。
下午就在家中开垦一片菜地,种点萝卜、蔓菁、冬葵什么的。最好再种些芥菜,在下霜前腌成咸菜,冬日里的嚼用就有着落了。
李陶然在心里不断盘算着,却听见外头传来两声狗叫,紧接着是个小孩在喊她,“李姐姐!李姐姐!你在家吗?”
“马上来!”
李陶然从木盒里拿出十二文钱,再仔细地关上盒子。
土炕和墙的夹角处,有一块地砖,她熟练的把地砖撬起,下面空出来的小洞正好能放下一个木盒子。
她爹在时,他们家的钱也是放在这里的。
李陶然把砖严丝合缝地放回去,拍拍衣角,出去的时候,小孩正和小黑玩得高兴。
“李姐姐,我娘让我来给你送饭。她说你刚住进来,又是一个人,肯定来不及开火。”
小孩是王婶子家的,二虎,大名石二虎,今年刚八岁。
王婶子家有三个孩子,老大石大虎,十五岁,在镇上做学徒。
老三石二虎,正是追猫逗狗的调皮年纪。
还有一个十一岁的女儿,石明月。小姑娘怪腼腆的,和李陶然坐一屋,像是两个哑巴,一整天都说不上一句话。
石二虎端着碗的手举得高高的,小黑围在他脚边兴奋地跳来跳去。
李陶然见他动作,忍住笑意,“谢谢二虎啦”,接过二虎手上的碗,朝厨房走去。
小黑立刻缀在李陶然脚边,屁颠屁颠地跟上。
任务完成,石二虎就准备回家了,“李姐姐,我走了啊。”
李陶然还有些事儿要交代,于是便转头向小男孩招招手,“等会儿,先过来。”
二虎眼睛一亮,小跑着追上去。
碗里的饭菜被分出一半,木碗放在地上,小黑就知道是它的口粮,忙埋头猛吃。
剩下的半碗上还卧着个荷包蛋,李陶然先是装到自家的碗里,再在用来洗碗的桶里清洗干净才递给二虎。
二虎这时出奇地安静,期待地看着她。
李陶然觉得好笑,摸摸他的脑袋,做出个咬果子的动作,再指指上面,“去吗?”
二虎马上就懂了,“要上山采果子吗?什么时候?明天?”
李陶然点点头。
二虎高兴坏了,他早就想去山里玩了,奈何没有李姐姐带着,他爹娘都不同意。
“好,我现在就回去就和爹娘说。”他话都没说完就往外跑,被李陶然一把拽出。
“急什么,还没说完呢。”她从腰间的小荷包里,倒出那十二文钱,递给二虎。
“李姐姐!你别这样,我娘要骂我的。”二虎摆着手想要推脱,可是会些腿脚功夫的李陶然根本不给他机会,固执地把钱塞到他手里。
“真不行李姐姐,我要拿了钱,我爹得打断我的腿!”
李陶然不依不饶,捏着二虎的手腕,在他手上把钱分成两份。
指着十文,“这些是饭菜钱,总不好白吃你家的。”
指着两文,接着做了个“嘘”的手势,“这些是辛苦你跑腿,来给我送饭的。”
她家的屋子离王桂娘家还有些距离,确切来说是所有村民家都有些距离。
二虎了然于心,嘴上还是推脱着道:“这不好吧。”
李陶然哪管他好不好,拧着他的肩膀就给推出去了。
“怎么不好,行了,快回去吧。”
“那好吧!我明天早上再来找你!”二虎说着话跑远了。
一扭头,小黑已经吃完,围着李陶然不停吐舌头了。
狗崽子的精力实在太过旺盛。李陶然又拿出一个小木碗盛满水,端到厨房外面的地上放下,小黑就甩着尾巴去喝水了。
吃完饭,李陶然就要开始干活了。
存放粮食的屋子还很空,里头的农具也是新的。
李岙山在时的那些全都被村长家一并拿走了。
对于村长家,李陶然还是感谢的,但要再说些别的感情,那是没有的。
当初,她爹上山打猎,遇上结伴上山逮野货的石磊和还不是村长的王厚德。
两人一个晕倒在地,一个被蟒蛇缠住。
危急关头,李岙山一箭射中蟒蛇的七寸,蛇当场毙命。
石磊得以存活,软软地瘫倒。
李岙山上前查看,才发现早就晕过去的王厚德啥事儿没有,约莫是吓晕了。
石磊除却身上的淤痕,也没有大碍。
他们把王厚德架着下了山,送回家中。
王厚德的妻子还以为她男人出了什么事儿,听了来龙去脉后,又是心惊又是无语。
千恩万谢地送两人出去。
石磊回家后,也把这事儿告诉了妻子。
王桂娘还怀着孕呢,是头胎。石磊心疼她,才想上山弄点肉味儿回家。
便约着妻子的表哥王厚德,一块儿去了。
没成想,两人没一个中用的,也没经验。幸而碰见了李岙山。
第二天,石磊提着点家里种的菜和刚摸出来的鸡蛋,上门感谢。
李岙山觉得是举手之劳,又看石磊是真心实意地感激,一副他不收下就不走的样子,就收下了。
至于王厚德,也就在村里碰见时口头道了声谢。
李岙山也不在意这些。
好些年过去,李岙山的妻子莫云娘有孕,孕吐的厉害。
找大夫瞧也没瞧出个什么来。
一个云游的道士偶然路过此地,夫妻俩精心地招待了他。
道士盯着莫云娘的肚子若有所思,又走出院子看了看背靠着的大山,恍然大悟。
“你妻子被这山影响了。你们住得靠山太近了,若不做些什么,这孩子恐怕保不住。”
李岙山不解,“被山影响?”
道士捋了把胡子,高深莫测道:“天机不可泄露。”
李岙山也不想知道什么天机,他只想知道怎么能让妻子和孩子活下来,“道长可有解法?”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道长,我是个粗人,听不懂这些。”
“咳,依老道看啊,解法就在山上。你上山去找找。”
“找什么?”
“你找到了就知道了。”
李岙山满头雾水,但还是依言去做了。
临行前,他把妻子交给了王桂娘一家,并叮嘱道:“云娘,你安心等我回来,顺利的话不出三日我就能下山。”
莫云娘一面关心孩子,一面担忧丈夫的安危,“找不到就算了,不要强求。道长说的也不知真假,或许没事儿呢。”
“可你肚子疼却是真的。”
夫妻俩在这儿纠结着,王桂娘看不下去了,“李大哥,我和磊哥会照看好嫂子的,且都安心吧。”
李岙山郑重地点点头,朝山上去了。
道士还住在他们家,每日由石大虎给他送饭。
不过两日,还真让李岙山找到东西了。
他怀里揣着个用布包着的草下山了。
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特点。
道士看了,竟还真是这玩意儿。
“不错不错,等你妻子生产那日,熬成水服下,可争取一线生机。”
道士走了。
李岙山还是焦心,啥叫一线生机?那就是大概率还是会死啊!
肚子都这么大了,留也不是,打掉也不是。无论怎样都会伤身。
生产那日,莫云娘大出血了,产婆和李岙山都急得不行。
赶紧把草拿出来,一沾水就化开了。
喂给莫云娘喝下,血马上就止住了。
从天黑到天亮。
孩子终于生出来了,是个哭声很弱的女娃。
莫云娘的气息越来越弱,没来及和丈夫说最后一句话,就撒手人寰了。
李岙山抱着孩子,一言不发地给妻子办了葬礼。
想起请来的大夫说,这孩子多半撑不过满月。看了莫云娘的情况,又和产婆交谈后,还诧异道:“这孩子应该生不出来的啊,怎得还能降生?”
李岙山这次明白一线生机是什么意思。
本来该一尸两命的,多亏那草。
孩子最终还是活下来了,那大夫见了啧啧称奇。
莫云娘被埋在半山腰上。
那位置只能从他家后院出发,走条隐蔽的小路上山才能找到。
李岙山常带着李陶然去祭拜。
直到李陶然十岁,李岙山身上常年打猎留下的旧疾复发,走了。
王厚德这时候做了村长,主动提出要收留她。
王桂娘其实也想,她家已经有三个孩子了,要是咬咬牙,添双筷子,也能撑。
奈何王厚德盛情难却,说自己家人少,负担小。
李陶然哪儿也不想去。可是若不去,她就要被官府送去慈幼院了。
她还想常回家给爹娘扫墓。
便答应下去村长家了。
王厚德这时候还保持着村长的脸面,等李陶然去了他家,扭头就让儿子带人把李家能搬走的东西都搬回自己家里。
美其名曰,怕陶然在自己家住不惯。
且李岙山死前,告诉李陶然家里还有些银子,谁收留了她,便分出五十两来,给那户人家。
后来王厚德跟着大夫来了李家,李陶然赶着去叫王桂娘一家。
就这个间隙,李岙山没了。
五十两银子的事儿,就王厚德知道。
李陶然以为王厚德告诉了王桂娘。
想着王婶子家三个孩子,就算有五十两,收留她也不容易。
李陶然不多问,跟着村长走了。
剩下二十两银子,她埋在李岙山和莫云娘的墓前,这辈子大概都不会用吧。
思绪飘远了。
李陶然拿了把锄头,去了后院。
她规划好了,后边儿种菜,前面养点小鸡小鸭。
望着高高的大山,李陶然想着,待会儿锄完地,再去看看爹娘吧。
刚把泥土翻开几块,李陶然就好像听到有什么东西在叫唤。
起初还以为是前面的小黑在呜咽,仔细一听,好像是……断断续续的嘤咛?
开文大吉!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本书物价
1两银子=1000文=1贯钱
1石=100斤
1匹普通的绢布=1.5贯钱
注:李岙(ào)山
首发晋江,感谢大家支持正版[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捡到一只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