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楚、鲁面谈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朱寿鋐的目光在那张绘制精细的舆图上缓缓移动,最终落在了自己鲁国以东的地方,舆图上三块毗邻的区域,上面分别用小楷标注着莒、燧、鄅三字,他眉头微蹙,眼中流露出疑惑之色,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朱华奎。(应该是朱华奎,朱华壁被主角给嘎了)


    “楚王叔,这莒、燧、鄅三国,不知分属哪位宗亲?孤此前似未听闻。”


    朱华奎放下手中的茶盏,身体微微前倾,也看向那舆图,为其解释道:“景厚有所不知,此三国乃是陛下为三位皇子所设之封国。”


    “皇子?”


    朱寿鋐微微一怔,随即追问道,“陛下当真是要连自己的儿子也分封到海外了?”


    “但这是不是有些太早?皇子的年岁应该还不到之国的年纪吧?”


    朱华奎似乎早已料到他有此一问,不疾不徐地道:“陛下确实是将自己儿子也封到了海外。”


    “莒王乃皇次子,其母族出自哈喇慎部,鄅王为皇四子,母族是科尔沁部。”


    “至于这燧国,乃是皇三子之封地,其母乃是宫里的田妃。”


    “陛下的意思是,令哈喇慎与科尔沁两部,先行抽调部分精壮牧民,于莒国和鄅国扎根。”


    “燧国那边,则由朝廷出面,征召我大明百姓充实国内,待三位皇子成年及冠之后,再行就藩之国。”


    朱寿鋐听完,眉头并未舒展,反而锁得更紧。


    沉默片刻,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莒、鄅两国的位置敲了敲,沉声道:“哈喇慎、科尔沁皆是蒙古人,这些人惯于骑射,民风彪悍,如今朝廷将其部众迁至我等身后,虽是皇子封国,然,终究非纯然朱家血脉,假以时日,若其势大,恐非诸藩之福啊。”


    朱寿鋐是真的有些担心,亚墨利加虽然藩国众多,但那都是朱家人,是大明人,如今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的蒙古人,而且三位藩王还不在,未来的变数就大大增加了。


    朱华奎闻言,却是轻轻一笑,摆了摆手:“景厚过虑了。”


    他伸手指向莒国西边的大片区域:“这里是辽国,莒国想要进犯鲁国,必须经过辽国,一旦辽国有警,你我二人可以立即出兵相助,合三国之兵,难道还挡不住区区一些蒙古鞑子吗?”


    “至于说鄅国,其西边是荆王的荆国,科尔沁人想必很难越过荆国,到达这里的。”


    他顿了顿,朱华奎又一指燧国所在的位置,接着说:“有我朱家子孙隔在中间,莒、鄅二国纵然有些许蒙部牧民,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朱寿鋐听后心中稍安,缓缓点头道:“楚王叔所言甚是,是孤一时思虑不周了。”


    “景厚能如此想,便是最好。”


    朱华奎笑了笑,将这个话题轻轻揭过。


    接着,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对了,景厚你比我等先到这亚墨利加,对此地风土、人情、物产乃至周边形势,想必已有深入了解,孤初来乍到,诸多不明,还望景厚不吝赐教,详细告知一二,也好让孤与后续而来的诸藩,心里有个底数。”


    朱寿鋐见朱华奎问起正事,也收敛了方才关于皇子封国的思绪。


    他命内侍换上新茶,这才沉吟着开口:“楚王叔既问,孤便据实相告。”


    “要说起来,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冬季还算是温暖,就是夏季有些干旱,降水主要是集中在冬季,不像山东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孤正在命人制定历书,用以农桑。”


    “而由此往内陆而行,地势渐高,有广袤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极宜耕种,寡人已命人试种稻米、小麦,长势颇佳。”


    “再往东,则有连绵群山,还有雪山,据土人言,山中蕴藏丰富,或有金银铜铁。”


    “至于王叔的楚国……”


    他指了指后世俄勒冈州的位置,继续道:“气候应该和孤的鲁国差不多,但具体的情况,孤就不是很清楚了。”


    “从舆图上看,鲁国和楚国看似很近,但实际上距离很远,如果按照舆图上划定的疆域,从新兖州到楚国,应该有两千多里的路程。”


    “两千多里?”


    朱华奎有些惊讶。


    他是没想到,鲁国的面积竟然会这么大。


    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卫星,也没有后世那种精确到楼栋的卫星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虽然经历数次修正,但依旧很是粗略,如今听朱寿鋐这么说,朱华奎自是惊讶不已。


    看到朱华奎这般反应, 朱寿鋐笑道:“楚王叔,诸藩的封国,任何一个都比朝鲜大得多,甚至……”


    他的手指落在辽国的位置上,接着说道:“就好比这辽国,如果真的按舆图上这么划分的话,孤推算,其疆域应该有两个山东那么大。”


    朱华奎先是眉头一皱,旋即苦笑道:“没想到,你我也……”


    “罢了,罢了。”


    朱华奎似是想要感慨一番,但终究是没把话说出口,而是又对朱寿鋐问道:“这么大的一片土地,难道就没有什么国家吗?”


    朱寿鋐苦笑着摇头道:“没有,孤也是很不明白,为何这么大的土地上,没有诞生国家。”


    “不过,这里倒是有不少的土人部落,可以说是星罗棋布,种类繁多,且言语各异,彼此之间互相征伐也是常事。”


    “近海处一些部落,如我鲁国周边,多有与我等接触者,其民或农耕,或渔猎,几乎没有任何的教化,看起来和我中原的夏商时期差不多。”


    “有些部落颇为友善,愿以皮毛、粮食换取我大明的布匹、铁器、瓷器。”


    “也有些部落,性情彪悍,敌意甚深,尤其是一些在内陆平原逐水草而居的土人,时常劫掠周边,甚至还攻击过孤的护军。”


    “寡人这两年,没少遣兵马征剿,楚王叔之国在北,需格外提防此类部落。”


    朱华奎有些不可置信道:“夏商时期?”


    “这……这实在是……实在是太过惊奇了。”


    朱寿鋐苦笑道:“不瞒王叔,孤也抓获、招募了不少的土人,并在新兖州,以及其他一些据点,设立学堂,以我汉家文化教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