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离任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翻看着面前的考功簿子,手指在一个个名字上划过。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朱由检合上簿子,揉了揉自己的山根,对王承恩道:“王大伴,宣吏部左侍郎觐见。”


    “是,皇爷。”


    须臾,吏部左侍郎徐石麒在内侍的引领下,迈步进了西暖阁。


    “臣,吏部左侍郎徐石麒,参见陛下,恭请陛下万福金安。”


    朱由检抬手虚扶道:“免礼。”


    “臣谢陛下。”


    徐石麒起身后,朱由检上下打量对方一眼,开口问道:“此次吏部尚书出缺,朕未圈点你,心里可有怨言?”


    徐石麒闻言,脸色一变,忙是躬身道:“臣不敢!”


    “臣于天启二年获罪归乡,蒙陛下不弃, 拣拔臣于微末,臣没有任何怨言。”


    朱由检微微颔首,将桌案上那份考功名册递给王承恩,对徐石麒道:“名单上,朕圈定了几个人,吏部遴选合适的人去接任,这几人要进京,朕另有任用。”


    徐石麒从王承恩手里接过考功簿,定睛一瞧,旋即苦笑道:“陛下,眼下我大明的官员缺口很大,这一下要重新遴选一位布政使,一位按察使,两名知府,还有……”


    “这些话你不用和朕说,遴选官员,本就是你吏部的事。”


    “如果人手不够,那就从翰林院找人。”


    “翰林院也……”


    “是,臣遵旨。”


    徐石麒见朱由检面色不好看,不敢再多言,赶紧应了下来。


    ……


    三月三,山东兖州府。


    知府衙门内。


    朱统鉓正在翻看桌案上的账簿,通判黄泽达手里拿着一份公文,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府尊,京城吏部的故牒到了。”


    朱统鉓猛地抬起头,皱眉道:“吏部的故牒?”


    说着,他将手里的毛笔放下,有些狐疑的接过公文。


    翻看过后,朱统鉓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府尊,可是出什么事了?”


    黄泽达满是关切道。


    “无事,你去将诸葛同知请过来。”


    “是,府尊。”


    须臾,兖州府同知诸葛羲边来到了公廨。


    “府尊。”


    “诸葛兄,请坐。”


    朱统鉓一指自己下首的椅子,对诸葛羲邀请道。


    “谢府尊。”


    待诸葛羲坐下后,朱统鉓将那份故牒递给了对方。


    “诸葛兄,朱某要进京叙职,吏部让朱某举荐一人接任兖州府知府一职。”


    诸葛羲闻言,双眼顿时一亮。


    朱统鉓笑道:“朱某有意推举诸葛兄,接任知府一职。”


    “兖州府现在的民政很是繁复,如果从外面来一位知府的话,光是熟悉府中各项事务,恐怕就得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若是由诸葛兄来接任的话,就没这个问题,而且还能保证相关政务的延续性。”


    诸葛羲面露喜色,起身郑重施礼道:“下官多谢府尊。”


    接着,诸葛羲面色一肃,低声问道:“府尊,故牒上没说您下一步的去处,这……”


    “你就不用为我担心了。”


    “咱们还是先说正事儿,待朱某离开后,这兖州府的民政可就得由你总掌了。”


    “兖州府能有今时今日的盛景,和兖州的煤矿、铁矿密不可分,诸葛兄日后当继续鼓励支持乡绅、商贾开设炼焦、炼钢、水泥工坊,通过我们修浚的河道运送到江南、或者是通过海路运到辽南等地。”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问题,诸葛兄切记,万不可……”


    两人在公廨中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朱统鉓可谓是事无巨细,把自己心里对兖州府的想法,丝毫没有隐瞒的,全都说给了诸葛羲。


    第二天一早,天色还未大亮,朱统鉓就带着妻儿,以及府上的管家、长随、侍女,乘车出了兖州府后门。


    只是,马车刚一出门,还未来得及提速,就不得不停了下来。


    车厢内的朱统鉓掀开车帘,就看到了黑压压的人群。


    “大老爷,您可不能走!”


    “大老爷,您不能走呀!”


    “兖州府能够有今日,大老爷功不可没,还请大老爷垂怜我等小民,留在兖州。”


    一道道声音,在兖州府衙的后门大街上响起。


    看着跪在地上的乡绅百姓们,朱统鉓眼眶有些发红。


    诸葛羲上前一步,低声对朱统鉓道:“府尊,百姓们都舍不得府尊离开,要不您和他们说两句?”


    朱统鉓点了点头,轻咳一声,朗声道:“咳咳,诸位乡亲,兖州府能有今日,皆赖陛下鸿庥,百姓之辛劳,朱某微末之苦劳何足道哉?”


    “诸位乡亲还是都起来吧,天色马上就要大亮,该做工的都去做工,该读书的孩童都去读书,莫要因为朱某一人,耽搁了乡亲们的时辰。”


    朱统鉓说完后,跪在地上的百姓们,并无有起身的意思, 为首的汤肃,转头看了看,从地上爬起来,对身后的百姓们大声道:“诸位乡亲,且听汤某一言。”


    “府尊在兖州府为官数年,兖州府能有今天,一是托皇帝陛下鸿福,二是府尊和府县各位官老爷不辞辛劳。”


    “如今府尊要离任进京,定是朝廷要重用府尊,我等虽不想让府尊离开,但也不能耽误了府尊大老爷的前途不是?”


    “今日,我等兖州百姓齐聚于此,当按古礼,恭送府尊入京才是。”


    “对,对,莫要误了大老爷的前程。”


    “大老爷走了,我们怎么办?”


    “大老爷……”


    汤肃的话,让许多人出现了动摇,但还是有人并不想让朱统鉓离开,就在这个时候,诸葛羲站了出来:“诸位乡亲,如无意外,本官会接任兖州府知府一职,相比许多人也都认识本官,本官虽不及府尊之才学,但也不会轻易改弦更张,愿为朝廷看顾好兖州,看顾好兖州百姓。”


    有了诸葛羲这番话,百姓们都默默地让出一条路来。


    汤肃一挥手,两柄万民伞被人抬了出来。


    “府尊,时间尽皆,只是兖州府百姓连夜为您制作的万民伞,还请府尊收下,以安我等拳拳之心。”


    “大老爷,这是小老二的儿媳连夜蒸出来的炊饼,您路上带着吃。”


    “这是我刚煮出来的鸡子。”


    “这是……”


    百姓们纷纷将各自准备的吃食,递到了朱统鉓面前。


    面对此情此景,朱统鉓只得连连躬身,感谢周围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