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无力对西北用兵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朱由检对周应秋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


    相对于那些经过科举考上来的文官, 朱由检显然更加相信亲军的将士们。


    这些人知道他们的荣华富贵,都是怎么来的。


    也知道该向谁效忠。


    等关于扶桑的事儿,都商议的差不多了后,朱由检又命人去将五府的英国公、定国公、辽国公,以及留守京城的侯伯都找了来。


    这样的阵容,已经完全可以开一场大朝会了。


    朱由检坐在武英殿的御座上,面色严肃的对温体仁道:“首辅,将西北和乌斯藏的情况,和诸卿都说说吧。”


    温体仁这才明白,皇帝一次召见这么多文武大臣,原来是和西北以及乌斯藏局势有关。


    整理一番衣袍,温体仁出班转身,面向群臣道:“诸位同僚。”


    “据文震孟从卫藏……”


    温体仁将西北和乌斯藏如今的情况,详细的和在场的众人做了介绍。


    等其说完后,朱由检直接对英国公张维贤问道:“英国公,对此你怎么看?”


    张维贤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如前两年了,但眼神依旧锐利。


    听朱由检上来就询问自己的意见,张维贤心里也很是感激。


    “回陛下,我大明西北如今天灾不断,若是朝廷决议对西北用兵的话,所需粮草,恐怕都需要从北直隶、山东、南直隶等地筹集,光是粮草的转运,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臣以为,如果能够不用兵的话,还是不用兵的好。”


    朱由检听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转头看向了郭允厚。


    郭允厚自是明白他的意思,直接出班道:“陛下,臣赞同英国公的意见,若是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自是极好的。”


    “但是。”


    郭允厚忽然来了一个大转折。


    “但是,无论是西海的朝克图台吉,还是吐鲁番的固始汗,都是野心勃勃之辈。”


    “臣以为,他们恐怕不会轻易退出西北。”


    孙承宗有些意外的看了眼郭允厚,开口问道:“郭部堂的意思是,支持对朝廷对西北用兵?”


    郭允厚微微摇头道:“郭某并非此意,只是觉得,就算是朝廷遣使前往,两部也不会接受大明的要求,退出西海和吐鲁番。”


    朱由检对郭允厚的说法很是赞同。


    大明自嘉靖三年,放弃关西七卫,退入嘉峪关,已经过去了百年,对当地的影响力几近于无。


    单纯想要通过外交手段,就想让蒙古人退出关西,很难。


    “工部。”


    朱由检一开口,众人皆是一愣。


    正在商议对关西用兵的事,您老人家忽然找工部是什么意思?


    虽是不解,但徐光启还是赶紧站来出来。


    “臣在。”


    “我大明现在有多少纺织工坊,这些纺织工坊,每月需消耗多少棉花?”


    “松江府等地的棉花,是否可以支应这些工坊所需?”


    这下子,殿内的所有人更懵了。


    徐光启也是满心的不解。


    “怎么?卿身为工部尚书,难道连这些都不知道吗?”


    “回陛下,据工部统计,至崇祯五年五月,大明共有纺织工坊三百七十四座,每月可产出棉布一百余万匹。”(数据来源于清前期)


    “按照最新的纺织工艺,每匹棉布需棉花五斤,一百万匹就是五百万斤棉花。”(江南纺织的棉布织数高,密度大,重量也要比北方的重。)


    “一年下来就是六千万斤棉花,松江府周围、北直隶、山东等地的棉花种植量,这两年也是与日俱增,以臣估算,现在尚可勉励支应各地工坊所需。”


    朱由检微微颔首。


    “卿等有没有想过,西北那边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极为适合用来种植棉花。”


    “山陕一直以来就有种植棉花的历史,甘州以及往西的大片区域,都极为适合种植棉花。”


    “如果朝廷可以收回关西七卫的话,是不是可以在西北大量种植棉花,用来从海外,或是江南换取粮食?”


    听朱由检这么说,郭允厚的眼睛顿时亮了。


    西北的旱情越来越严重,种植粮食是不用想了。


    但如果种植耐旱的棉花的话,那应该就没问题了。


    就像皇帝所说,西北完全可以用棉花,从江南换取粮食。


    心思通透后,郭允厚第一个表态道:“陛下,臣以为可行。”


    徐光启也躬身道:“臣以为可以试试。”


    见两人先后表态,其余人等也都纷纷开口,表示支持。


    朱由检等众人都表态后,这才将话题重新拉了回来。


    “既然朝廷要在西北推广棉花种植,那自然就不能允许强敌在旁窥视。”


    “兵部。”


    “臣在。”


    李邦华出班施礼。


    “下令命洪承畴兵出西宁卫,将朝克图赶出西海。”


    “下令三边总制杨嗣昌,兵出嘉峪关,威慑固始汗。”


    朱由检话音一落,李邦华赶紧躬身领命。


    等李邦华退下后,朱由检继续道:“就像英国公刚才所说,我大明现在欲要对西北用兵,实是力有未逮。”


    “此次大军出关,要以威慑为主,莫要轻启战端。”


    “臣遵旨。”


    李邦华再次应道。


    不是朱由检不想打,而是缺粮食。


    大明现在的粮食缺口太大了。


    尤其是山陕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根本就支撑不起大军消耗。


    至于从江南调粮?


    光是路上的消耗,就能让郭允厚掏空户部的家底儿。


    现在的情况就是,大明有实力对海外用兵,但却没办法在西北、西南有所建树。


    除非是等西北的旱情缓解。


    或是大明拿下整个东南半岛,获得稳定的粮食产地。


    等群臣离开后,朱由检又站到了舆图前,用手里的指挥棒,在舆图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圆圈。


    如果有同样来自后世的人看到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个圈儿很是熟悉。


    这个圈儿,就是中原的天然屏障。


    西起巴尔喀什湖、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至扶桑诸岛,北起东、西萨彦岭、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群岛。


    长叹一声,朱由检手里的指挥棒,重重的点在了东南半岛上。


    大明想要获得充足的粮食,最合适的地方就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