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小天师,你是道门弟子吧?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张应京闻言,躬身回道:“回陛下,家父身体还好,龙虎山掌教之位,暂时还轮不到臣。”


    朱由检听他这么说,顿时乐了。


    “得,你的意思朕明白了,那就先这么着吧,以后的事等将来再说。”


    他这幅态度,可是和刚才完全不一样。


    但陈于泰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和张应京闲扯了两句,朱由检又看向了那个叫薄珏的年轻人。


    “薄珏?”


    “臣在。”


    薄珏躬身回道。


    “苏州人?”


    薄珏一愣,旋即赶紧解释道:“陛下,臣自幼家贫,和那人可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听他这么说,朱由检顿时乐了。


    “薄探花无须如此,既然锦衣卫没有将你捉拿下狱,那就证明你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臣谢陛下。”


    和几位新科进士们短暂的寒暄过后,朱由检面色一肃,对众人问道:“卿等都是新科进士,按国朝传统,你们这些人中的一甲进士,要进入翰林院。”


    “二甲进士们也要进入六部,及京城各衙门观政,三甲进士们则任各衙主事,亦或外放州县。”


    “但想来你们也清楚,崇祯元年的进士,包括一甲的刘若宰等人,全都被朕放到了山东。”


    “现在看来,他们这些人在山东干的还不错。”


    “朕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也要全部外放,从地方官开始做起。”


    对朱由检这个安排,无论是陈于泰为首的传统进士,还是方以智他们为首的科学院众人,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环顾一眼众人,朱由检见没人反对,继而笑道:“行了,今儿个你我君臣,也算是见过了,至于对你们的安排,等朕和朝臣们商议后,再定。”


    “臣等谢陛下。”


    “今日就到这里,等着吏部的任命吧。”


    说完,朱由检就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臣等恭送陛下。”


    一众进士们,齐齐施礼道。


    出奉天殿的时候,两拨人也是泾渭分明。


    陈于泰这边,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幸进之臣。


    顿时,对面方以智他们就炸开了锅。


    “谁?谁在大放厥词?”


    张应京出身龙虎山,当代天师的嫡长子,下一代龙虎山掌教,在朱由检面前,看起来很是恭谨,但对这些学四书五经的进士们,可是没那么客气了。


    “小天师,你乃道门弟子吧?”


    曹景参不阴不阳的来了一句。


    张应京的脸色当即就阴沉了下来。


    “陛下的旨意,只要是大明子民,就可以参加朝廷的抡才大典,曹探花是想反对不成?”


    薄珏年轻气盛,哪里会惯着他?


    一句话就给怼了回去。


    一方是研习四书五经的传统文士,一方大多是科学院出来的新式读书人,前者从心里就看不上张应京、薄珏他们。


    嗯, 不包括方以智。


    而朱由检刚才的态度,又让陈于泰他们,对方以智和张应京等人,愈发的不满。


    这才连皇宫都没出,就爆发了冲突。


    陈于泰见己方要吃亏,赶紧站了出来,笑着对张应京和薄珏拱手道:“两位,曹同年并无此意,还请小天师和子珏兄莫要误会。”


    张应京冷哼哼一声,没有说话。


    薄珏语气有些生硬道:“你们是崇祯四年正科的进士,我们也是恩科进士,谁也莫要高高在上。”


    薄珏这话,让陈于泰也皱起了眉头。


    其实,刚才那句幸进之臣,也说到了陈于泰的心里。


    他对这些人也是一百个看不上。


    但这里毕竟是皇宫,自己毕竟是状元, 自是不好表现的太过明显。


    他没有理会薄珏, 而是对一直没有说话的方以智等人,再次拱手道:“密之兄,诸位兄台,这里是皇宫,我等还是莫要在此逗留的好。”


    说完后,陈于泰就带头向着宫外走去。


    方以智依旧是没有说话,只是面色平静的看了他们一眼。


    “咱们也走吧。”


    张应京转头,对众人说了一句。


    就在他们也要出宫的时候,一名内侍忽然追了上来。


    “诸位,诸位。”


    内侍气喘吁吁的对众人喊了一句。


    所有人尽皆回头。


    就连陈于泰他们也停下了脚步。


    “皇爷口谕。”


    内侍见众人停下,这才站定,高声喊道。


    “臣等恭请圣安。”


    “圣躬安。”


    内侍对乾清宫的方向拱了拱手,面色严肃道:“皇爷口谕, 宣方以智、张应京、薄珏觐见。”


    “臣等遵旨!”


    方以智、张应京和薄珏三人赶紧跪地领旨。


    陈于泰他们则是面面相觑。


    等方以智他们三人随内侍离开之后,陈于泰等人也是冷哼一声,大踏步的离开了紫禁城。


    乾清宫,偏殿。


    一身柘黄色九龙袍的朱由检,随意的坐在软塌上,静静的挺方正化说完,刚才发生在外朝的事儿。


    “好了,朕知道了,宣他们进来吧。”


    “是,皇爷。”


    方正化低声回了一句。


    不一会儿。


    方以智三人就在一名内侍的引领下,进入了偏殿。


    “臣等参见陛下。”


    “免了。”


    朱由检抬了抬手,看了眼三人,直接开门见山道:“朕有半年没回京了,科学院现在如何了?”


    张应京和薄珏皆是看向了方以智。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道异彩,旋即又恢复正常。


    方以智躬身道:“启奏陛下,科学院大学堂在我等科举后,再次扩招,现在有学生近千人,其中不乏从国子监转过来的。”


    “相比之前,这些学生的底子更好,虽是在物理(明朝有这个词,前文提过)和术数,以及动手能力上有所欠缺,但臣以为,他们日后的成就,不会太低。”


    朱由检微微颔首,继续问道:“最近可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回陛下,王徵王学士的蒸汽机,现在已经能够推动一艘木船,据王学士所说,顶多再有半年,蒸汽机就可以用在研磨机等机械上。”


    听到这里,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这一点在另一个世界已经得到了证明。


    朱由检对此自然清楚的很,单靠大明自己慢慢发展,是决计不可能爆发工业革命的,至少是在英国之前,不可能孕育出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