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继续逼迫孔家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月港相对于大明来说,还是有些小了,难以负担大明越来越繁茂的海上贸易,以至于出现了诸多海上走私的情况。”


    “朕倒是觉得,堵不如疏,与其花费精力去治理走私,不如彻底放开海禁,朝廷还能多一分收入?”


    “至于倭寇的问题,朕有上直卫,如果有倭寇胆敢进犯,那正好用来练兵了。”


    说完后,朱由检又看向温体仁问道:“首辅,你以为如何?”


    被点到名字的温体仁当即出班道:“陛下圣明。”


    其余几位阁臣也都纷纷出班道:“臣附议,赞同开放海禁。”


    朱由检眉头一挑,笑道:“既如此,那内阁就着手处理此事吧。”


    “嗯,各处市舶司就交由户部来管理。”


    “户部。”


    郭允厚听到皇帝叫自己,忙是躬身回道:“臣在。”


    “户部要尽快拿出一个方略,看看这市舶司该如何征税。”


    朱由检说完后,郭允厚就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一份奏本,对朱由检说道:“回陛下,户部结合历朝对市舶司的管理,已经拿出了一份适合大明的管理办法,还请陛下御览。”


    “朕就不看了,正好百官都在,你就说说吧。”


    “臣遵旨。”


    郭允厚答应一声,就收起奏本,开始为群臣讲解起来。


    “陛下,诸位同僚,户部的意思是,一,朝廷在各处的市舶司,会向有意出海贸易的商船,发放船引,且不再限制数量。”


    “只要是我大明子民,有人作保,就可以向市舶司申请船引,每张船引作价三百两。”


    “另外,市舶司也不再限制上商船前往的目的地,海商可以自由选择交易对象。”


    “第二, 市舶司会对进出的货物进行检查,朝廷严禁出口的货物,一点都不能外流, 禁止进口的货物,同样一点都不能流入大明。”


    “同时,市舶司会对货物进行分类,出口的货物,价值高的征收……”


    郭允厚准备的很是充分,对各种货物征税的比例也不尽相同。


    总之就是,进口的东西,价值越高,征收的税也就越高, 出口的东西则是正好相反,价值越高,征收的越低。


    朱由检对此还是很满意的。


    但有些细节还是要进行一些修正。


    等郭允厚说完后,朱由检点头道:“户部制定的对市舶司的管理办法,整体上朕没有意见,只是有些细节还需要完善。”


    “就像是这个交易对象,为表彰镇海伯对大明海防的贡献,对扶桑的贸易,朕已经交给他,其余的海商就不要去了。”


    “还有制定的税率,也需要再好生想想,这些等日后再商议也不迟。”


    “其余的都差不多,就按郭卿的意思办吧。”


    “内阁要全力协助,朕会从内廷挑选一些提举太监,进入各市舶司监督户部征税之事。”


    “同时,朕也会命西厂,对各地市舶司进行监督,这一点朕先说在头里,谁敢给朕玩儿中饱私囊、官商勾结那一套,朕决不轻饶!”


    这是西厂重建后,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被放在台前。


    朱由检对西厂的定位,就是监管大明的科技和经济。


    东厂负责针对锦衣卫和百官,锦衣卫负责针对大明境内的士绅百姓,其下辖的军情司,则是针对周边各国。


    听朱由检说完后, 一些心思灵活的官员,已经暗自思量起来。


    既然不再限制船引的数量,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掺和一手?


    朱由检也知道,一旦彻底放开海禁,这些官员绝对不会老实。


    但他却不打算阻止,甚至还会鼓励他们出海。


    等满朝文武,天下士绅都从海贸上获得利益的时候,那就会推动整个大明对海外的探索。


    甚至为了倾销自己的货物,还会对外发起战争。


    等大明境内的货物产量跟不上的时候,还有可能催生工业革命。


    英国不就是这样吗?


    大量的出口货物,以至于国内的产能跟不上,人口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是发展机械。


    大明之所以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庞大的人口,就意味着充足的生产力,生产的货物足够使用和贩卖,也就没有大力发展机械的动力。


    就像是昨天一样,有了这件事,谁还会管孔家那点事?


    虽然有几名清流,在朝会上弹劾朱聿键欺辱孔圣后人,但却没有生出什么波澜。


    早朝结束后,京里的各家各户就都忙活起来。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海贸上分一杯羹。


    而山东的孔胤植就难受了。


    自己想要借助朝中官员的力量,给皇帝施压的想法,算是彻底的没戏了。


    朱聿键在得知京里的情况后,直接找上了孔胤植。


    衍圣公府,此时中门大开,静等舞阳王殿下的莅临。


    孔胤植的心情很是不好,大量的土地眼看就要被朝廷收回,每年还要向朝廷交税,搁谁身上都会不高兴,这很正常。


    不过与之相反,朱聿键的心情可是好的很。


    一进入衍圣公府,朱聿键就笑呵呵的对孔胤问道:“衍圣公这段时间累了吧?”


    孔胤植有些不解。


    朱聿键接着说道:“这次和京里的古旧联系,孔府没少花银子办吧?”


    孔胤植顿时脸色大囧,忙是躬身道:“殿下误会了,京里发生的事,和臣和孔家没有任何的关系,都是一些投机之辈,借着我孔家的名头,在外面胡言乱语,还请殿下明鉴。”


    朱聿键眉头一挑,也没有再说什么,哈哈一笑,就随着对方进入了正堂。


    待众人分头落座后,朱聿键又对孔胤植问道:“衍圣公,不知圣人墓碑之事,是怎么处理的?”


    听到这个问题,孔胤植的脸色愈发的难看了。


    “殿下,先祖的王号,乃是传自前唐,太祖皇帝当初也没反对,您看……?”


    虽是心里恨不得掐死对方,但孔胤植还是苦着脸,对朱聿键哀求道。


    后者看了眼堂内的孔家众人,语重心长道:“世宗皇帝也是为孔圣考虑,周天子也是王,孔圣乃是周臣,生前最重礼乐,死后和周天子同爵,是不是有些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