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执棋之人
作品:《大梁第一言官》 之前萧云清倒是说过,这个先生是专门给赵旻请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合她,她有另外的先生。
这也让赵旻更加好奇,萧慕言找的先生究竟是谁。
萧福乐呵呵的打哈哈道,“大爷请来的先生肯定不是一般人,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不过人已经到了,你去看看?”
赵旻没有多想,直接走进院中。
一个身形欣长的男子背对着他坐在院中的亭子里,自顾自的在那里下棋。
赵旻看着他花白的头发,总觉得这人有些熟悉。
“来了?”
那人头也没回,但说话的语气也似曾相识。
赵旻快步上前,伸着脑袋看了一眼。
“师父!”
谢流云的目光这才从棋盘上挪开,满意的摸了把胡子。
“正是为师,有没有感到很惊喜?”
赵旻不自觉的点了点头,那确实,他怎么也想不到萧慕言给他请来的先生是帝师。
“不仅惊喜,还很意外了。”
谢流云哈哈一笑,指了指对面的位置,“坐,先陪我下盘棋,我也没想到萧家那小子会找到我。”
赵旻执起黑子,随便放在了棋盘上的空处,“萧大伯应该很希望我能拿下小三元。”
“诶你小子,放这里不就输了吗!”
谢流云也顾不得其他,赶紧把赵旻放下的棋子扣起来,“你应该放在这里。”
赵旻为难的笑了笑。
“师父,我没学过下棋。”
“好说,我来教你。”
赵旻犹豫了片刻,难道他不是来学习有关科考的知识吗?
最终还是决定,谢流云教什么他就学什么吧。
“专心点,下棋可不是简单的黑白子碰撞,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学会了你便能受益终身。”
谢流云的表情尤为耐人寻味,赵旻点了点头,“徒儿知道,棋盘错综复杂,局势波谲云诡,又何尝不似朝堂,有人可做做执棋人,而有的却只能是棋子。”
赵旻尤为认真,小脸儿上的神色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
谢流云却摆了摆手直接否认,笑的一脸狐狸相,令赵旻摸不着头脑。
“那是什么?”
“当然是陛下喜欢下棋了,他也是我教出来的。”
赵旻闭上了嘴,这老头儿是想看教出来的两个徒弟,究竟谁能成为执棋的那个吧。
还用猜吗?肯定是陛下啊。
他是疯了才会去把皇帝当棋子。
一连一个多月,谢流云一直在教赵旻如何下棋。
赵旻的棋艺也从一开始的难以入目到颇有建树。
“好,有天赋,当初陛下学了一年,才能在我手下撑过半个时辰,你只用了一个月。”
赵旻抿着唇,他倒不觉得这是什么好炫耀的,只不过下棋的确磨炼人的性子,常人走一步看一步,智者一步三策,圣人一眼看全局。
可赵旻却跟他们都不同,他每落下一子,都会给自己留下至少两个退路。
这也是谢流云最为满意的地方。
“若以棋看人,你现在去京城已经有足够的自保本领了。”
“师父,徒儿有个不情之请。”
赵旻说完后起身行了个礼,谢流云若有所思的抬起头。
“你说说看?”
院试过后,按理来说赵旻也该去更大的学堂念书。
谢流云近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隐约有把赵旻送往京城的打算。
自然,他自己也会跟着回去。
可赵旻却有其他想法。
“徒儿已然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但徒儿想等拿下院试案首后,出门游历一番。”
谢流云并没有拒绝,也没有应允,而是示意他先坐下。
“出门游历也是好事,等你考过了院试,如果还是这个决定,为师不会拦着。”
“多谢师父。”
谢流云离开不久,萧云清便偷偷溜了过来。
赵旻已经见怪不怪。
“小姐,你再不回去,一会儿你的先生就要追到这里来了。”
萧云清一听,顿时垮起了小脸儿,“别说了,我现在听到先生这俩字就头大,每天除了背不完的经史子集就是写不完的策论……”
她一股脑的把这些日子的委屈全部倒了出来,赵旻给萧云清倒了杯水。
自从萧家给萧云清找的先生来了之后,萧云清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到他这里大诉苦水。
“小姐,这个我真帮不了你,老夫人在这事儿上根本不松口。”
萧云清叹了口气,“那你跟我祖母说,亲自教导我,怎么样?”
赵旻摇了摇头,“行不通。”
“为什么啊?”
“怕你耽误我的课业……”
赵旻一句话,将萧云清的希望彻底覆灭。
萧家现在哪里当赵旻是书童啊,他们现在已经越传越离谱。
“赵旻,你真的愿意当我的童养夫吗?”
萧云清这话一出,赵旻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
“这都什么跟什么?”
见到赵旻如此失态,萧云清总算心里舒坦了许多。
“可不怪我啊,萧府都这么说,也不止是萧府,外面都这么传。”
赵旻嘴角抽搐片刻,别人怎么想的他不知道,但萧慕言和右相的目的很明确,把他培养成才,然后为了延续萧家兴盛出力。
谢流云先前也透露过,大梁皇帝苦世家久矣,赵旻虽然还没去京城,但是有前瞻性的世家大族,已经开始注意到他了。
包括萧家人。
但是萧家的选择很明确,他们站在了赵旻这边。
萧慕言找谢流云的时候,便已经交了底。
因此赵旻在萧家受到优待,也不过觉得受之有愧。
“小姐,你先别管那些乱七八糟的,如果你院试还能拿到前十,我就带你出去玩几个月。”
萧云清顿时瞪大了眼睛,忽闪忽闪流露出惊喜的光芒。
“你确定?我们能出去玩几个月?”
赵旻真挚的点点头,“我确定。”
“好!为了这几个月的自由,本小姐跟先生拼了!”
赵旻好笑的叹了口气,萧云清还真是……真性情!
开春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
由于院试的压力过大,学堂中也安静了不少,即便秦夫子不在,也没有什么嘈杂的声音。
并不是每个学子都会去参加院试,大家却出奇一致的用功学习。
秦夫子一脸高深走进学堂,目光不由得轮到了赵旻身上。
“为了让大家对自己的学识有初步了解,我们临安学堂跟青州书院准备联合举办一场比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