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新的线索

作品:《预知未来厄运,我成了警局常客

    唐甜轻声问,“现在呢?你还这么想吗?”


    张红摇摇头,眼泪无声滑落。


    “我不知道,我只希望妈妈能好起来。”


    回到市局,周秉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一特殊情况。


    经过讨论,决定对张红采取取保候审,让她先去医院照顾母亲。


    同时,周秉私下联系了周氏集团的慈善基金会,为张红的母亲安排了医疗救助。


    三天后,医院传来好消息,张红的母亲手术成功,病情稳定。


    站在病房外,张红对周秉和唐甜深深鞠躬。


    “谢谢!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报答你们。”


    唐甜扶起她,“好好照顾你母亲,同时配合我们的调查,就是最好的报答。”


    张红用力点头,“我会的!我会把我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们!”


    在随后的审讯中,张红提供了重要线索。


    她曾无意中听到王大牛与一个大客户通话时,提到一个名为新希望的基金会。


    “王大牛说,这个基金会是他们的高级客户俱乐部,”


    张红回忆道,“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的客户才能加入,享受定制服务。”


    这一线索让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


    技术队很快锁定了一个名为“新希望慈善基金会”的组织,表面上是资助贫困学生,实则很可能是犯罪集团的掩护。


    就在周秉准备深入调查这个基金会时,他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周队长吗?我是张红母亲的主治医生。”


    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在为李素珍女士做全面检查时,我们发现她的癌细胞类型非常特殊,与最近几起环境污染案的受害者高度相似。”


    周秉的心猛地一沉。


    “我们怀疑,她的癌症并非自然发生,而是与某些企业的违规排污有关。”


    案件似乎又牵扯出了新的线索。


    环境污染、人口贩卖、权钱交易,这一切就仿佛一张大网,笼罩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周秉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匆匆来往的行人。


    他们中,有多少人像张红一样,被生活逼到绝境?


    又有多少人,利用他人的绝望牟取暴利?


    唐甜走到他身边,轻声问,“在想什么?”


    周秉没有立即回答,目光沉沉地望向远处高楼缝隙间露出一角的工业烟囱。


    灰白色的烟雾正缓缓融入天际,与灰蒙蒙的天空融为一体。


    “我在想,那些违规排污的人,难道就没想过,这么做是在伤害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他们以为自己住着高档小区,喝着特供的纯净水,就能完全躲避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吗?”


    唐甜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轻叹了口气。


    “是啊,毒素通过食物链层层积累,那些排污企业高管餐桌上的进口三文鱼,可能就含有他们工厂排入河海的重金属,他们孩子呼吸的空气,也带着从整个城市循环而来的污染物。”


    周秉收回目光,眉头紧锁。


    “张红母亲的病例报告让我想起最近接到的三起类似病例,都集中在城北工业区附近,应该不是巧合。”


    “技术队刚发来初步分析报告。”唐甜点亮平板电脑,调出一张地图,上面标记着几个闪烁的红点。


    “我们叠加了特殊癌症病例分布与工业园区位置,发现高度重合。尤其是新希望基金会名下的化工厂,正好位于辐射中心。”


    就在这时,周秉的手机响起。


    他接听后脸色越发凝重。


    “法医那边在张红母亲血液中检测出了一种罕见的工业溶剂成分,这种成分只在新希望旗下的精细化工公司使用过。”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环境污染不再是案件的背景,而是串联起所有线索的关键。


    那些被贩卖的劳工,或许正是这些污染企业的隐性受害者。


    而“新希望”基金会,很可能在利用慈善掩盖双重罪行。


    “排污者终将自食其果。”


    周秉拿起外套,“看来,是时候去会一会这个慈善基金会了。”


    “但是在这之前,我想我需要回家一趟。”


    周秉的话让唐甜微微一怔。


    她认识的周秉是雷厉风行的行动派,很少在案件关键时刻因私事放缓节奏。


    “回家?现在?”


    唐甜看了眼手表,“需要我一起去吗?”


    “不,你留在局里,继续梳理新希望基金会的资金流向。”


    周秉已经拿起车钥匙,“有些事,我必须先问清楚我爸。”


    四十分钟后,周秉的车驶入车库。


    推开家门,茶香扑面而来。


    周爸爸正坐在客厅泡茶,看到儿子突然回来,有些意外。


    “儿子?怎么这个点回来,有急事?”


    说着又拿出一个茶杯。


    周秉在父亲对面坐下,直入主题。


    “爸,我想以市局的名义,联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建立一个规范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示范区,需要您给点建议。”


    周爸爸倒茶的手顿了顿。


    他放下茶壶,神色严肃起来。


    “你查到化工厂违规排污的事了?”


    “比想象中更严重。”


    周秉简要说明了张红母亲的特殊病例以及与“新希望”基金会的关联。


    “非法排污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成了滋生其他犯罪的土壤,我想,与其只追查惩罚,不如同时提供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周爸爸沉默片刻,起身从书房取出一本厚厚的笔记。


    “三十年前,我们周家的化工厂是全市环保标杆。”


    他指着笔记上的流程图。


    “可现在那些企业,不是没有技术达标,而是不愿承担每吨水多出来的三毛钱处理费。”


    周秉翻看了多年来的排污记录。


    问道,“如果警方牵头,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便利和正面宣传,您觉得会有企业响应吗?”


    “难。”


    周爸爸摇头,“除非……”


    他若有所思地看向儿子。


    “除非你能抓住一个足够大的典型,杀一儆百。同时,让参与示范区的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比如,由示范区统一处理能降低他们百分之十的综合成本。”


    周秉的手机突然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