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抓捕活动

作品:《预知未来厄运,我成了警局常客

    病房里只有心电监护仪规律而冰冷的滴答声回应着他。


    书店后巷狭窄、潮湿,弥漫着垃圾和旧纸张混合的霉味。


    警戒线已经拉起。


    周秉赶到时,两名戴着白手套的技术警员正小心翼翼地围着一个嵌在墙壁里的、早已锈迹斑斑的废弃铁皮邮箱。


    “周队!”负责现场的技术组长迎上来,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发现线索的锐利,“邮箱缝隙里确实有东西,塞得很深,用镊子才取出来。”他递过一个透明物证袋。


    袋子里是一个小巧的黑色U盘,同样沾满了灰尘和铁锈屑。


    “就是这个?”


    周秉的目光锐利地扫过U盘,又看向那个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旧邮箱。


    “对。邮箱内部和外部我们都仔细检查过了,除了这个U盘,没有其他物品。指纹采集正在进行,但邮箱表面锈蚀严重,又在室外暴露多年,提取到有效指纹的可能性不大。”


    “U盘内容呢?”周秉追问,心弦紧绷。SD卡里的内容已经足够触目惊心,这个被特意藏匿的U盘里,又会是什么?


    “刚取出来,还没来得及连接设备读取。需要带回技术科做安全处理和内容分析。”组长解释道,“考虑到SD卡内容的性质,这个U盘里的东西恐怕也不干净。”


    周秉深吸一口气,正午的太阳也无法驱散心头的寒意。


    “立刻送回技术科,最高优先级处理,我要第一时间知道里面有什么。另外,邮箱本身,包括周围的每一寸墙壁、地面,都给我再筛一遍,看有没有其他暗格、标记或者微量物证!”


    “明白!”组长立刻指挥手下行动。


    周秉站在巷口,抬头望向书店二楼那扇窗户。


    刘老板声称他看到方旭塞东西的位置。


    视角清晰,位置隐蔽,方旭选择这里,说明他对这个临时窝点周围的环境极其熟悉,也透着一股病态的谨慎和掌控欲。


    这个U盘,是来不及带走的罪证?还是故意留下的某种东西?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许星河的电话:“星河,唐甜怎么样?”


    “还没醒,但生命体征平稳。医生来看过,说暂时没有危险,可能精神冲击太大,需要时间缓冲。”许星河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关切,“后巷那边怎么样?”


    “找到了。一个U盘,方旭塞进废弃邮箱的。”周秉言简意赅,“正在送回技术科分析。我这边处理完就回去。”


    “好。U盘”许星河顿了一下,声音沉了下去,“我有种不好的预感,那孙子藏的东西,怕不是比地下室里的更让人恶心。”


    “兵来将挡。”周秉打断他,语气冷硬,“是福是祸,看了才知道,守好唐甜。”


    他挂断电话,目光重新投向那个被技术警员小心拆卸、打包的旧邮箱。


    方旭的影子仿佛还残留在巷子的阴影里,那双在夜视仪后闪烁着非人红光的眼睛,似乎正在嘲笑着他们的追逐。


    警局技术科内。


    SD卡的内容已经被完全导出并加密保存,相关的影像截图和初步报告正摆在网安和刑侦负责人的桌上。


    而那个刚刚送来的黑色U盘,在经历了物理隔离、病毒扫描等一系列安全程序后,终于被连接上了专用的分析设备。


    周秉赶回局里,径直走进技术科。


    几名核心技术人员都围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他们异常严肃的脸上。


    “周队。”技术组组长声音干涩,“U盘解密了,里面是另一个文件夹。加密方式更复杂,但已经破解了。”


    屏幕上,一个文件夹图标静静躺着,文件夹的名字,是用冰冷的英文字母标注的一个名字。


    yuxinxin


    于欣欣!


    “打开它。”周秉的声音听不出情绪,但周身散发出的寒意让周围的技术人员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警员点击鼠标。


    文件夹里,是数量更多、角度更为刁钻、内容更加不堪入目的照片,甚至还有几段更清晰的视频片段。


    拍摄地点显然不止于那个堆满旧书的地下室角落,背景有时是纯黑的幕布,有时是看起来像廉价旅馆的房间,受害者都处于深度昏迷或意识模糊的状态。


    方旭的身影在视频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虽然大部分时候戴着黑色手套,但偶尔露出的侧脸和那抹标志性的、令人作呕的病态笑容,清晰无比。


    那双眼睛,即使没有夜视仪,在昏暗的光线下也闪烁着一种捕食者般的、令人心悸的光。


    技术科里一片死寂,只有电脑风扇的嗡鸣和压抑的呼吸声。


    愤怒和恶心感在每个人胸腔里翻涌。


    “还有”鼠标滚轮划到最后,“最后一张照片很特别。”


    屏幕定格。


    这张照片的背景看起来像是私人住所。


    光线是自然、柔和的午后日光,透过一扇干净的落地窗照射进来,甚至能看到窗外阳台上几盆生机盎然的绿植。


    照片的中心,是一个年轻女孩。


    她穿着简单的居家服,一件浅蓝色的棉质T恤和一条米色休闲裤,正背对着镜头,微微弯腰,似乎在整理窗台下的一个小书架。


    阳光勾勒出她纤细的侧影轮廓,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露出白皙的脖颈。


    是于欣欣。


    但不是昏迷不醒、任人摆布的状态。


    “这…”技术组长喉咙滚动了一下,声音干哑,“这角度像是偷拍。”


    “照片的视角是从房间的某个角落,大概是一个柜子或者门后,利用长焦镜头或者某种隐藏设备拍摄的。”


    几乎能看清于欣欣T恤上的细小褶皱和她手背的绒毛。


    “地点能确认吗?”周秉的声音低沉得可怕。


    “暂时不能。”技术警员艰难地回答,“照片没有明显的地理标识,窗外的建筑特征也很模糊。需要更专业的图像分析和可能的数据库比对,或者等受害者清醒后辨认。”


    周秉死死盯着屏幕上的于欣欣。


    这房间的布局,这光线的角度,这窗外的模糊景致。


    他好像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