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珍珠圆子
作品:《穿成弃妇带俩娃,我立女户发家暴富》 珍珠圆子?
乔大响嘹亮的吆喝声立刻吸引了不少目光。
恰巧,一位牵着孩子的妇人刚走出布庄,她刚在布庄里买了七十多文布匹,听到吆喝,便走了过来。
她还在惊奇木桶里的东西,她身边的小女儿早就被甜香味吸引着蹦跶了。
女孩蹦起来后看到木桶里漂浮的彩色圆子,立马扯着娘亲的衣角嚷嚷:“娘!我要吃那个!好看!”
妇人被女儿闹着,闻着空气中丝丝缕缕的甜香,自己也动了心。
她问道:“小娘子,我刚买了七十多文的布匹,再进去凑够一百文,能免费试吃不?”
乔大响听见妇人问话,立马凑过来:“没问题!可以的!”
妇人一听,马上转身回了布庄,不多时拿着一根布条出来。
这布条是沈禾和布庄掌柜商量好花费满一百文的凭证,她接过布条,笑道:“嫂嫂,你选哪个?”
妇人抱去女儿,女孩全部看过后,选了米酒桂花酿木薯圆子,这个最好看。
沈禾盛了一碗,木桶不是很保温,现在糖水只是温热。
小女孩接过,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娘!好甜!”她咔嚓咬破一个粉色圆子,还好吃!
妇人自己也尝了一口,脸上顿时露出惊喜,好看又好吃,而且这一碗分量很是实在,自己可是赚到了。
旁边的孩子刚才碍于身高原因没有看到木桶里的东西,可现在妇人蹲下陪小女孩一起吃后,他们立刻看到了碗里五颜六色的圆子。
彩色的东西对小孩最有吸引力,更何况是他们吃过见过的彩色东西。
一时间,孩子们纷纷拉着自家大人的手:“爹/娘,我也要喝那个!”
别说小孩子,大人们见这母女俩吃的香甜,也心动了。
“好好好,买买买。”
“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彩的吃食。”
“珍珠圆子,可是用珍珠做的?”
“正好天快冷了,也该添置点厚布料做冬衣了。”
“走,进去看看布!”
一位穿着绸衫的中年汉子走过来,粗声问道:“小娘子,你这甜汤,不买布能直接买不?”
沈禾应道:“能的,糖水十文一碗,香煎圆子十文一份,一份十五颗。”
“成,先来碗米酒酿尝尝。”汉子爽快地数出十文钱。
沈禾接过钱,沈玉舒利落的盛了一碗递过去。
汉子接过碗,咕咚喝了一大口,米酒的醇香和桂花的清甜在口中散开,珍珠圆子软糯弹牙,他眼睛一亮,几口就把碗里的喝光嚼净了,咂咂嘴:“不错,那个什么煎圆子饼,也来一份。”
沈禾赶紧夹出十五个小圆子放在碗里递过去。
汉子用小勺舀了一个煎圆子,咬了一口,外皮微脆,内里却十分软糯,这种口感是他从未吃过的,顿时赞不绝口:“这个更香,有嚼头,好吃。小娘子,给我包两份......不,包三份这个煎圆子带走。”
打包?沈禾一愣,她光顾着准备碗勺,还真没想过有人要带走。
不过她反应极快,立刻假装低头在放碗的木桶里翻找,实则心神一动,迅速从系统里买了一叠油纸和麻绳。
拿出来三张油纸,快速包好三份焦糖煎圆子,仔细系上麻绳,递了过去。
汉子付了铜板,提着打包好的吃食,乐呵呵走了。
他这一开头,像是提醒了众人,不买布也可以来买。
十文一碗,这个价格虽然不算便宜,但咬咬牙还是能掏出来的。
而且众人长这么大都是第一次听说什么‘珍珠圆子’,那汉子还说什么‘有嚼头’,长的这么好看的东西竟然有嚼头,一下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给我也来一碗米酒桂花酿的。”
“我要山楂羹!”
“那煎圆子看着不错,给我也来一份!”
“娘,我要喝那个有花花的!”
摊子前顿时热闹起来。有从布庄里买完东西免费领取的,也有纯粹被吆喝和热闹吸引,直接掏钱买的。
布庄掌柜见人源源不断的进来,立马指使伙计把库房里积压的那批颜色稍暗的棉布拿出来降价处理。
刚说完价格,棉布便被抢着要,这种暗淡颜色刚好适合秋冬穿。
看着店内的热闹场景景象,布庄掌柜凑到郑德祥身边道:“东家,这位沈娘子,可真是位财神奶奶啊!”难怪东家特意叮嘱一旦此人过来,要立刻通知他。
郑德祥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岂止是财神奶奶,简直就是福星,上次救了女儿,这次给自家引财。
楼上,乔昭宁看着楼下的热闹场景,心痒难耐。
婶婶负责收钱接单,玉舒妹妹负责盛糖水,玉珍妹妹负责清洗餐具,两人时不时再轮换一下......她能看到三人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但她们却都笑得很开心。
引得她都想下去干活了。
她想了几次,终于忍不住下去,就算爹不同意,她也要在旁边吆喝两声!
然而刚到楼下,就听到外面婶婶的声音:“不好意思,今天的已经卖完了,您明天再来吧,还是这里。”
沈禾也完全没想到竟会卖这么快。
不过半个时辰,三大桶糖水和那一大盆的焦糖煎圆子就被抢购一空了。
布庄里,几个刚凑足一百文钱的客人兴冲冲地拿着布条出来,一见摊子空了,顿时满脸失望:“哎呀!怎么这就没了!”“我刚挑好布凑够数......”
布庄掌柜听见沈禾说那句话后马上去拿零布头了,这些布头都是方方正正的,长宽各约半米左右,他笑呵呵地迎上去:“各位娘子,糖水有限,先到先得,不过也不好让几位娘子失望。这点小玩意不成敬意,各位娘子拿着,就当是代糖水了。沈娘子的手艺大家都看见了,若是想尝糖水,明日带着家里人来不是更好?还能多尝两种糖水。”
这些布头虽然不大,却是细布做的,能缝好几个帕子,得了小礼物,几位客人心里也舒坦不少,这才欢欢喜喜的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