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蝗灾来袭
作品:《穿成弃妇带俩娃,我立女户发家暴富》 第二天清晨,沈禾看着丝毫未动的阻门器和睡得安详的小狼崽,松了口气。
看来王屠户和张莹莹终于消停了。
起床穿衣,沈禾看着那身新买的成衣犹豫许久,还是忍痛套上了旧衣。
虽然全村人都知道她现在有钱,但是也不能太扎眼。
盖房子、开荒勉强算是过日子的必需品,村里人都能理解,可她若是转眼就换上新衣裳,那就有些太招摇了......
两个女儿也醒了,三人用最后剩下的半桶水洗了把脸。
吃过早饭,沈禾自己去镇上。
沈玉舒和沈玉珍原本也想跟着去,但沈禾坚持不让,索性拿树枝在地上写了她俩的名字,让二人识字。
两丫头这才安定下来。
沈禾走在大路上,这还是她穿来后第一次好好看看村周边的环境。
两边的田地里是快要成熟的稻子,可是今年接连经历了旱灾和洪灾,稻子长得并不好。
又小又矮不说,还稀稀拉拉的。
也难怪村里人人愁苦,就这收成,恐怕连往年的三分之一都赶不上。
而他们这里已经算是好的了,种的是晚稻,洪灾来的时候稻子因为没结穗重量轻活下来一些。
据说再靠南一些种早稻的地方,稻子成熟时刚好赶上洪灾,一年的辛苦全毁于一旦了。
没有粮食,现在夏秋时节尚且能挖野菜充饥,可等入了冬呢?
到时怕是要饿殍遍野,流民无数了。
沈禾想起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流民场景,不由打了个寒颤。
当时是局外人,看到只觉可怜。现在自己成了有可能要面对流民的人,则更多了一层浓浓的担忧。
流民并非全是老弱病残的好人,事实上,但凡能翻越几十上百公里的流民,多半是抢夺劫掠的恶人,不然早饿死在了路上。
入了冬,没粮食吃的人一旦流动起来,清河镇这南北相接的地方首当其冲。
想起自家低矮的院墙,沈禾深觉压力山大。
系统里倒是有一些好东西,但那些电网之类的大家伙动辄五十两银子起步......
沈禾现在已经发现了,系统里也就吃喝有关,以及常见的日用品便宜一些,但凡不常见的,那价格全部以‘两’为单位。
一时间也说不上它是贴心还是黑心了。
不过,这每天发现新危险再解决危险的感觉,就像是发现bug、修复bug......
糟糕,牛马的记忆又涌上心头!
摇摇头,把不干净的想法晃出去,沈禾加快脚步往镇上赶。
到了镇上,沈禾立刻感觉到今天人格外的多。
是逢集了吗?
不对,没有新增的摊子,就只是买东西的人多了。
沈禾有些奇怪,但也并未多想。
路过一家书坊,这里卖的也有笔墨纸砚,沈禾挑了两只中等品相的毛笔,拿去结账。
掌柜瞄了一眼:“二百三十文一支,总共四百六十文。”
沈禾:?!
她指着品相最差的毛笔问:“那个呢?”
掌柜:“一百二十文。”
沈禾立刻把两支毛笔放回原处,头也不回的走了。
身后传来书坊掌柜的轻嗤嘲讽:“穿成那样,一看就知道买不起!”
沈禾怒了,本来穿旧衣裳就不高兴,还要被嘲笑,这能忍?!
她扭头进了一旁的巷子,点开系统。
果然,上面最便宜的毛笔才十文钱一支。
果断买了一支。
拿到手里仔细看看,笔尖尖锐细如锥,笔头饱满圆润,笔毫劲健有弹性,完美符合毛笔“尖、齐、圆、健”四德。
现代工业果然没让她失望!
这品相可比书坊里两百多一支的好多了,甚至比得上里面最好品相的。
书坊掌柜既然瞧不起自己,那她坑起掌柜也不用心软。
这么好的毛笔,就按二百三十文一支卖给掌柜的,给他开开眼界,自己有的是好毛笔!
到时候只怕他还要求着自己多卖些给他。
越想越兴奋,沈禾点开系统,直接加购二十支。
这二十支卖出去,她能直接赚四十四两银子!
然而下一秒。
【叮,检测到宿主异常购买行为,此单已被限制交易。】
什么鬼?还能有限制?!
沈禾将数量改成一,交易成功,手里又多出一支毛笔。
再次点击购买,【叮,检测到宿主异常购买行为,此单已被限制交易。】提示又出现了。
她皱眉思索,看来系统只允许她买两只毛笔。
莫非......是系统检测到她想通过倒买倒卖来赚钱才有限制的?
所以只允许她购买给两个女儿准备的毛笔,一支多的都不给。
意识到这一点,沈禾直接关了系统。
反正以后还会有机会验证,不急于一时。
至于书坊掌柜......做生意还狗眼看人低,肯定赚不了大钱!
这种人,不配得到她的怒意!
把毛笔收好,沈禾继续去找卖猪崽的。
很快,她就发现不对劲。
以往赶早来买东西的人都神色悠闲,货比三家慢挑慢选,可是今天所有人都着急忙慌,好像在抢东西一样。
等走到卖粮食米面的地方,沈禾确定了这不是错觉。
只见粮铺门口停了两辆牛车,车上堆满了粮袋,车前则围满了人。
一个伙计站在车头上朝下方喧闹的人群大喊:“白米20文一斤,粟米10文一斤!要买的赶紧买,不买的别堵门!”
沈禾倒吸一口凉气,昨天她买的时候白米还是10文,粟米5文,这才一天就直接翻倍了?!
她连忙朝旁边摇头叹气的妇人问:“大姐,发生啥事了?粮食咋突然涨价这么多?”
妇人见她长相年轻,不像是历过事的,便语重心长道:“要闹蝗灾了!你赶紧回家拿钱屯粮食吧!不要嫌贵,等蝗灾来了想买都买不到!”
沈禾心里一突,继续问道:“这消息哪来的?”
“有批南边来的货船到了码头,上边下来的人都这么说,还说蝗虫最迟三天就到咱们这儿了!”
妇人回答完,不再和沈禾多说,挎着篮子排队去了。
沈禾面色凝重,她虽没见过蝗虫,可蝗灾的厉害她是知道的。
前世蝗虫上过一次热搜,那次她才知道这个似乎只在古代才出现的灾害竟然一直没被消灭。
纵然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也只能尽力预防,而一旦发生,也要面临不少损失。
而在防护措施几乎为零的古代,一旦发生蝗灾,那真是‘蝗虫过后,寸草不生。’
沈禾的心跳的厉害,要是在即将收获的时候发生了蝗灾,那简直是切断了农人最后的活路。
到时或许不用等南方的流民过来,这里的人就先成了流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