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龙鱼饰卖15000元

作品:《重生:我赌石鉴宝养肥妻女

    老头瞥了一眼,漫不经心道:“前儿在河边捡的,看着像块破玉,没人要,你要是喜欢,给五块钱拿走,当个压咸菜的石头还行。”


    他根本没认出这是啥宝贝,只当是块普通的残玉。


    “五块?”沈浩心里头乐开了花,脸上却故意皱着眉,“这玩意儿脏兮兮的,拿回去还得洗,不值当,两块吧,我拿回去给孩子玩。”


    “你这小伙子,真会砍价。”


    老头撇撇嘴,“三块,不买拉倒。”


    “行,三块就三块。”


    沈浩赶紧掏出三块钱递过去,拿起那块玉,在裤子上蹭了蹭泥,揣进兜里,转身就走,生怕老头反悔。


    走出没两步,就听见身后有人喊道:“哎,小伙子,等一下!”


    沈浩心里一紧,难道老头反悔了?


    他硬着头皮回头,只见老头站起来,手里拿着个布包:“刚才忘了,这包里还有点碎玉,跟那石头是一块捡的,你要不要?一块给五块钱就行。”


    沈浩打开布包一看,里头是几块碎玉碴子,看着像是从刚才那块鱼龙饰上掉下来的,虽然碎了,可上面的纹路还在。


    他赶紧点头:“要!要!”


    说着,又掏了两块钱递过去,把布包揣好,这次没敢再耽搁,快步往前走。


    走到没人的地方,沈浩才把那块鱼龙饰掏出来,借着阳光仔细看。


    泥蹭掉不少,龙首的眼睛、嘴里的宝珠都露出来了。


    雕工精细得很,翅膀上的羽毛根根分明,鱼身上的斜格纹也清晰得很。


    尤其是那穿孔,边缘光滑,一看就是戴了很多年的老物件。


    “好家伙,这下捡到宝了。”


    沈浩心里美得不行,把玉小心翼翼地包好揣进怀里。


    辽金时期的鱼龙饰,虽然不算顶级国宝,可在收藏市场上相当抢手,最少也能卖个万儿八千的,离他去帝都买房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他摸了摸怀里的玉,继续在文玩街逛着,准备继续捡漏。


    可惜,接下来就没有好东西了。


    想了一下,他决定先去把龙鱼饰卖了再说。


    因此,他脚步轻快地往李老板的文物商店走去。


    这东西还是卖给懂行的好,李老板识货,给的价也公道。


    沈浩揣着那块鱼龙饰,很快就到了李老板的文物商店。


    他推开文物商店的门,李老板正趴在柜台上算账,听见动静抬头一看,见是他,立马眉开眼笑:“哟,小伙子,这才隔了一天,又来给我送宝贝了?”


    “李老板眼尖。”


    沈浩笑着往柜台前走去,压低声音道,“还真淘着一件好东西,您给掌掌眼。”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块鱼龙饰,小心翼翼放在柜台上的绒布上。


    李老板的老花镜“唰”地滑到鼻尖,他赶紧扶了扶,拿起放大镜凑上去,嘴里“咦”了一声,手指轻轻戳了戳龙首:“这是……辽金的鱼龙饰?”


    “老板好眼力。”


    沈浩没意外,李老板在这行混了几十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李老板没接话,拿着放大镜左看右看,连鱼身的斜格纹都数了两遍,又翻过来瞅那穿孔。


    最后,长长舒了口气。


    “好家伙,这雕工,这包浆,正经老物件!你从哪儿淘来的?”


    “文玩街瞎逛的时候淘到的。”


    沈浩说得轻描淡写。


    “你这运气,真是没谁了。”


    李老板直起身,咂咂嘴。


    “实不相瞒,这鱼龙饰在市面上不多见,尤其是这么完整的,前两年有个藏家想找,出到一万二都没淘着。”


    沈浩心里一喜,一万二?比他预想的还多!


    他强装镇定:“那老板您看,这玩意儿能给个啥价?”


    李老板搓了搓手,沉吟片刻:“咱打交道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我不坑你,这样,一万五,这东西我收了,咋样?”


    “一万五?”沈浩心里头乐开了花,脸上却故意皱皱眉,“老板,您这价有点……”


    “别跟我讨价还价。”


    李老板摆摆手,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


    “我这儿刚收了批货,手头有点紧,要不然再多钱我也给得起,咱打交道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各让一步,就一万五了,怎么样?”


    “得,看您实在。”


    沈浩见好就收,这价已经超出预期了。


    他接过钱数了数,一百五十张红票子,崭新的,摸着就踏实。


    李老板把鱼龙饰小心收进木盒里,又跟沈浩聊了几句文玩街的行情,说最近来了批从乡下收的老物件,让他有空去瞅瞅。


    沈浩应着,揣好钱刚要走,就看见门口进来个穿中山装的男人,手里抱着个青花瓷瓶,跟李老板说要鉴定。


    沈浩瞥了一眼那瓷瓶,心里头“哟”了一声,瓶底那落款看着眼熟,跟他今儿在文玩街见过的赝品一个路数,釉色也发飘,不像正经老货。


    他没吭声,悄悄退了出去,这种事犯不着多嘴,免得招人嫌。


    出了商店,沈浩摸了摸兜里的钱,心里盘算着,加上昨儿的一万五,现在手头有三万了。


    帝都郊区的房子一平七百,一百平才七万,照这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凑够。


    当然,捡漏这东西并不是说天天都有,也得看运气。


    他今天把文玩街都逛了一遍,也就捡漏了一个龙鱼饰,其他的全部都是赝品。


    路过街角的供销社,沈浩拐了进去。


    里头货架上摆着花花绿绿的糖果,还有印着红牡丹的雪花膏。


    他想起王红梅洗手时总念叨手干,就拿了一盒雪花膏,又抓了两把水果糖,给圆圆和月月的,俩丫头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正经糖果呢。


    付了钱往外走,正好碰见老李家的三轮车往回开,车斗里都是村里的熟人,张大妈和她的孙子孙女。


    “小浩,回家吗?”老李喊他。


    “回!”


    沈浩跳上车斗,把几颗糖果往张大妈的孙子孙女手里塞,“拿着吃。”


    张大妈的孙子孙女开心的接过去就往嘴里塞,甜得直咂嘴。


    车斗里又热闹起来,张大妈问他买啥好东西了,沈浩扬了扬手里的雪花膏:“给我媳妇买的,城里人都用这个。”


    “哟,沈浩这是疼老婆了。”


    张大妈笑得眼角起了褶子,“前儿还听人说你俩吵架,我就说嘛,小年轻哪有不拌嘴的。”


    沈浩嘿嘿笑,没解释。


    他知道,村里人以前都把他当反面教材,说他懒、说他赌,现在能让他们改口,靠的不是嘴说,是实实在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