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眼力
作品:《重生医界巅峰,开局救了女神的首富爹》 “王主任,出血点在脾门血管。”林新成突然开口。
王建军一愣,顺着林新成的目光看去,果然看见脾门处有一个撕裂口,血液正从那里喷涌而出。
“快,钳夹。”
张国强递过血管钳,王建军迅速夹住出血点。
血液终于止住了。
王建军松了口气,看向林新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好眼力。”
手术继续进行。
患者的脾脏破裂严重,必须切除。
王建军动作娴熟,很快完成了脾脏切除和血管缝合。
两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走出手术室,王建军拍了拍林新成的肩膀。
“小林,你很不错。”
林新成擦了擦额头的汗:“王主任过奖了。”
“不是过奖。”王建军认真道,“你刚才那一眼,救了患者的命。”
张国强也点头:“老王说得对,如果不是你及时发现出血点,患者很可能撑不住。”
林新成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这场手术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对这具身体而言却是一次重要的适应。
他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手术技巧正在逐渐恢复。
下午的学术交流会在医院的大会议室举行。
来的都是省内各大医院的专家,阵容强大。
林新成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听着台上的报告。
报告的内容涉及心血管、肿瘤、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每个专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但林新成听得有些失望。
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国外文献的翻译和总结,真正的原创性内容少之又少。
“接下来有请林城第一医院的褚建国院长分享他的研究。”主持人说道。
褚建国走上台,打开PPT。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他讲得很详细,数据翔实,逻辑清晰。
但林新成听着听着,眉头却皱了起来。
褚建国的研究方向没问题,但数据分析存在明显的缺陷,结论也过于片面。
“请问褚院长,您的研究样本量是多少?”台下有人提问。
“120例。”褚建国回答。
“样本量太小了吧?”提问的是省人民医院的李主任,“这样的数据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吗?”
褚建国脸色微变:“样本量虽然不大,但数据质量很高。”
“质量再高,样本量不够也说明不了问题。”李主任咄咄逼人,“我建议褚院长再扩大样本量,重新做一遍研究。”
褚建国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样本量不够,但收集样本需要时间和资金,林城第一医院的科研经费有限,根本做不到。
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林新成举起了手。
“我有个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他。
林新成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李主任,您刚才说样本量不够,那请问您认为多少样本量才够?”
李主任一愣,随即冷笑:“至少500例以上。”
“500例?”林新成摇头,“如果是500例的话,按照褚院长的研究方法,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三年后,这个研究还有意义吗?”
李主任脸色一沉:“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医学研究不能只看样本量,更要看研究的实际价值。”林新成语气平静,“褚院长的研究虽然样本量不大,但方法创新,数据可靠,完全可以作为早期探索性研究的参考。”
“况且。”林新成顿了顿,“如果李主任真的觉得样本量不够,不如拿出您的研究让大家看看?”
李主任脸色涨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哪有什么研究,刚才不过是想打压褚建国而已。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笑声。
褚建国看向林新成,眼中满是感激。
主持人连忙圆场:“好了好了,学术交流嘛,有争议是正常的。”
会议继续进行。
但所有人都记住了那个站起来为褚建国说话的年轻医生。
散会后,褚建国专门找到林新成。
“小林,谢谢你。”
“院长不用客气,我只是实话实说。”林新成笑道。
“不管怎么说,你今天帮了我大忙。”褚建国拍了拍林新成的肩膀,“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林新成点头。
他今天站出来,一方面是看不惯李主任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也是想在医学界露个脸。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林新成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晚上九点。
打开手机,发现微信上多了好几条消息。
第一条是庄静涵发来的:「今天的饭没吃好,改天我再请你。」
第二条是张国强:「明天早上七点查房,别迟到。」
第三条让他眉头一皱。
是陈杰发来的。
「林新成,你别以为攀上了院长就能在医院混下去。有本事你就等着,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后悔。」
林新成冷笑一声,直接把消息删了。
这种跳梁小丑,根本不值得他浪费时间。
躺在床上,他闭上眼睛开始回忆今天的手术。
那台脾脏破裂手术虽然不算复杂,但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了这具身体的状态。
力量、速度、精准度都在,但手感还差一点。
必须尽快找机会多上手术台。
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最快恢复到巅峰状态。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林新成就到了医院。
外科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几个医生在准备查房资料。
看见林新成进来,都友好地打了招呼。
“小林来得真早。”
“昨天的手术干得不错啊。”
林新成笑着点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七点整,张国强准时出现。
“走,查房。”
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病房。
第一个病人是昨天那个胃癌患者,今天要做术前准备。
张国强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各项指标,确认没问题后,转向林新成。
“小林,你来说说这台手术的要点。”
林新成走到病床前,翻看着病历。
“患者是胃窦部癌,肿瘤大小3厘米,淋巴结肿大。”他抬起头,“手术方式建议采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同时清扫第一、二站淋巴结。”
“术中需要注意什么?”张国强继续问。
“第一,保护十二指肠,避免损伤。第二,彻底清扫淋巴结,降低复发率。第三,重建消化道时要保证吻合口的血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