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不论多少钱,沈家出的起

作品:《你拿军功换平妻,我诰命加身嫁王府

    坐在高处的皇后娘娘沉声发问:“世子妃,这是什么意思?”


    沈明月咬了咬唇。


    那日叶枕戈告诉她,太后娘娘其实不喜奢侈,太过贵重的东西未必能送到太后娘娘心坎上。


    但太后钟情玉兰,因为这是她与先帝的定情之花。


    她花了好些时日才寻来了一株能在冬日绽放的玉兰盆景,再配以精致的画珐琅长方盆,这样既不显庸俗,又精美好看。


    而且据叶枕戈所说,太后的生辰正好是当年她与先帝的大婚之日。


    所以这份礼物既能贺寿,又能让太后想起昔日温情,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现在,盆中玉兰不见踪影,还被人插上了几棵野草!


    想到刚才程碧玉提出要当众看她的贺礼,沈明月地看向程碧玉,竟正对上程碧玉幸灾乐祸的眼神。


    她得意地欣赏着沈明月的窘态,高兴地差点笑出声。


    沈明月,你不是能言善辩么?


    如今贺礼出了这么大的岔子,看你怎么圆回来!


    沈明月眼皮一跳。


    一定是程碧玉搞的鬼!


    寿宴贺礼在呈上之前,需要统一送去库房登记。但


    她自芳菲园后就再也没见过程碧玉,直到刚才程碧玉才现身。


    这大把的时间,足够程碧玉动手脚!


    安平县主趁机火上浇油,“世子妃,你莫不是想笑话太后如今虽有一身绫罗绸缎加身,如这珐琅盆一样精致,但过去也是草民出身,所以故意放两科野草羞辱太后?”


    大镛人人都知道,太后娘娘原不是什么京中贵女。


    当年大镛战乱四起,一次征战途中,先帝认识了太后娘娘,被她的睿智折服,才娶了她。


    后来几位皇子夺权,是太后一力将先帝扶上皇座。


    但即便如此,太后娘娘当皇后时,依然有不少人喜欢拿她的出身做文章,甚至有大臣几度建议废后。


    如今的太后虽然金尊玉贵,但过往是抹不去的!


    安平县主的话让太后眉心一皱。


    叶枕戈起身:“皇祖母……”


    太后冷声,“胜意,你让世子妃自己说。”


    她看向沈明月,声音里带着几分疏离。


    沈明月默了默,在大家的注目下,她走到大殿中央,跪了下去。


    安平县主心中一喜。


    沈明月这是觉得逃脱不了,准备跪地求饶?


    沈明月敛眉:“太后娘娘明鉴,您当年随先帝征战四方,应当认识这盆中的‘野草’是什么。”


    太后定睛一看,道:“这是粟苗。”


    皇后闻言怔了怔。


    “粟苗?”


    她出自名门,从未吃过苦,并不认识此物。


    倒是她身旁的嬷嬷凑低声提醒,“娘娘,粟,就是小米。这苗子长大以后,能产不少谷子。”


    皇后娘娘抿了抿唇,问沈明月:“是粟苗又如何?”


    沈明月道:“臣妇听闻,近来江州水患让皇上和太后娘娘格外忧心。太后娘娘不仅捐了银两赈灾,还在寿宴前沐浴斋戒三天,向上天祝祷江州百姓平安。”


    皇后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因为水患一事,皇上已经半个月都没踏足后宫了。


    就连今日太后办寿宴皇上都没空过来,只是早早去太后寝宫请过安,便又扎进了宣政殿里头。


    沈明月道:“臣妇铭记太后赐婚的恩情,所以想为太后娘娘分忧,效仿太后娘娘为江州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太后的神情缓和了几分。


    “你要如何分忧?”


    沈明月:“太后娘娘,臣妇家中还算富裕,嫁妆亦有不少。臣妇愿捐银钱采买粟米十万斤,缓和江州灾情!”


    沈明月说完,对着太后郑重一拜。


    华光殿内的视线齐刷刷落到了沈明月身上。


    “十万斤?!”


    “沈明月疯了吗……如今的户部恐怕一时半会儿都凑不出这么多钱买米!”


    “难道就没人好奇沈明月到底有多少嫁妆,竟然够她这么挥霍?”


    安平县主脸色铁青。


    就这盆里的两棵野草,竟也能让沈明月翻身?


    什么粟苗?


    她怎么看都像是两棵破草!


    这样大不敬的罪名,沈明月竟然能靠捐钱解决,沈明月到底有多少钱!


    扭头看向程碧玉,安平县主眼底的火星子几乎要蹿出来。


    你到底是怎么办事的?


    程碧玉神色难看。


    当时安平县主帮她支开看守之人后,她立刻毁了沈明月准备的玉兰盆景,还顺手拔了宫墙边的两棵野草插进去。


    哪知道那么巧,那野草竟是粟苗!


    程碧玉不信邪道:“世子妃,你可知十万斤粟米要多少钱?若你放出狠话,最后兑现不了,那就是欺瞒太后,是重罪!”


    沈明月看向她,“不论多少钱,沈家出的起!”


    她说过,她有钱。


    她有很多钱!


    用这些钱解她眼下困境,还能做善事赈灾,她不觉得心疼。


    “哈哈哈哈哈,好!好个沈明月!”


    太后娘娘忽然大笑出声。


    比起一件小小的贺礼,她当然更在乎江州灾情。


    沈明月的态度也让她很满意。


    明明是沈家捐钱买粮,沈明月却说是是效仿她,为她分忧,这也更显得她爱民如子,忧心百姓。


    胜意挑的人,有点意思。


    太后对身侧的李嬷嬷使了个眼神。


    李嬷嬷立即上前,把沈明月扶了起来,“世子妃,方才唤错了。”


    沈明月一愣。


    李嬷嬷:“您和世子爷一样,该唤太后娘娘一声皇祖母!”


    沈明月怔了怔,连忙改口:“皇祖母!”


    “嗯!”


    太后娘娘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环顾一圈,说道:“若你们都能像世子妃一样,为民生计,大镛百姓何愁不能安居乐业,我大镛国力何愁不能民富国强。”


    沈明月走回叶枕戈身边坐下,暗自松了一口气。


    今天这关,她算是过去了!


    好在直到宴会结束,没再出过什么差错。


    宫门口,沈明月正准备上马车,身后突然传来一道戏谑的笑声。


    “世子妃今天也令我刮目相看啊!”


    沈明月回头一看,竟是叶锦乾。


    他玩味道:“出手便是十万斤粟米,今日的风头怕是被世子妃一人独占了。”


    沈明月没好气道:“关你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