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采木耳的发现
作品:《秦岭的兰花》 这年头什么人都有,有人到秦岭是来玩的,有人到秦岭是另有目的。
什么叫另有目的,吴珠认为,她第一眼看到这一对神秘的男女的时候,直觉告诉她,这两人另有目的。这个念头转过以后,她觉得这两人应该是情侣。
王军很小心地站在郑倩的后面,与郑倩保持了半个身位的关系,像极了一对正准备结婚的、女方处于强势阶段的情侣。
但是吴珠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感觉。情侣之间不是这样的。
王军总是很小心地站在郑倩的身后,郑倩对他说话的时候,会先嗯了一声,那一嗯之下,王军立刻到了郑倩的身边,而且说话的时候,一定低着头,他的身材本来就很高,这一低头,就更加显眼了,像一只低头的鸵鸟。
吴珠心里转了很多念头,只要不是情侣就好,这样就能少出很多事情来。至于两人看起来像是一个主人,一个奴仆,这种关系,更像是雇佣而来的。
吴珠在心里泛起了嘀咕。
“这一趟行程并不复杂,即使是没有我这个向导,这两个人也可以独自前往。我们心目中的队员,年纪一般在四十五岁至六十岁之间,这个年纪的人,即有徒步古道的愿望,又缺少相关徒步和秦岭旅行的经验,所以,他们才会参加我带队的这种团。这两个人,为什么呢?”
抱着这个疑问,这支队伍一点点向秦岭深处前进。
傥骆古道是秦岭北四道之中,保存最好的古道。成为保存最好的原因,是因为古道至今依然要穿过无人区,无人区甚至没有手机信号。但是这次吴珠的路线,难度极低。
前往池子的路,依然属于华阳镇的一部分。这一路的风景,美是很美,但是风景却很是单一,山并不算高,而且挤在了一起;在有些平坦的路面上,地面上的石砖甚至是由人工铺就补上的,因此走上去毫不费事。这一路上大家走得倒是很开心,尤其是谭哥和面条哥,大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拍照。
吴珠也非常关注郑倩和王军,他们两人走在队伍的最后,王军拖在最后一人。与其他人相比,他们对于眼前的风景,似乎没有太多的兴趣。这条通往池子的路,其中也有好几处是狭长的山道,只不过四周的山峦并没有展开,略显有点压抑。
吴珠很耐心地观察着所有人,她确定了一件事,那四位大哥的的确确是来秦岭里徒步的,他们对秦岭并不熟悉,即使是谭哥也是如此,别看他像是什么都懂的模样。至于郑倩两人,吴珠承认,自己对这两人非常重视,她总觉得这两人跟随着她的团,另有目的。
十点多钟的时候,风突然间变大了起来,天空上突然间出现了鱼鳞状的云朵,云朵在慢慢地累积,到了十二点钟的时候,开始落下一些细小的雨珠。
也就在这个时候,池子到了。
在山路中走了六到七个小时,所有人的体力都开始出现疲惫。在吴珠的身上,这种情况反应是,她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略显紧张,非常在意,至于那个池子……
在秦岭之中,池子有很多。
最著名的池子,当属于太白山的玉皇池,海拔三千米以上的玉皇池,主要依靠冰川的融水生成,池子虽然不大,但是想一想,你在山路上几经曲折。在初夏冒着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时而穿过太白叶松组成的树林,那树林中泥土潮湿,不小心脚会陷入沼泽一般的湿土里,你穿过树林,地面上全部比你的脑袋稍微小一点的砾石,一不小心,就会扭到脚。
你心里又气又恨,觉得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这不是没事给自己找苦头吃吗?
就在这时,你看到了玉皇池。
那个池子真心不大,大约只有六七个足球场般大小。想一想,山顶的寒风吹在身上,眼前尽是些灰色的石头中,突然间,出现了一坛蓝色的水池,颜色的对比加上此时的疲劳、颓废,突然间只觉得不仅仅是眼前一亮,而是你的心情,随着玉皇池的出现也变好了。
吴珠听到自己内心深处,微微笑了一下,她曾经跟队去过玉皇池,那一次,她是作为旅行团的队长助理去的。时间就在一年前,那时候,吴珠已经确定,自己大概是要依靠秦岭吃饭了。
秦岭的饭,好吃也不好吃。
吴珠记得自己儿时,大概就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秦岭的人开始多了,即有西安的老哥们儿,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那时候上秦岭的人,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相机,有些带着长镜头,大家都喜欢举着相机啪啪啪拍个不停,生怕把秦岭的景色给遗漏了什么。
那时候,吴珠记得自己就见过那个池子,当时她跟着爷爷去采蘑菇。蘑菇是真菌的一种,那个最著名的红伞伞白杆杆,就是有名的毒蘑菇毒蝇鹅膏菌,识别毒蘑菇,老年人肯定比年轻人和少年要强上了许多。所以,每一次采蘑菇,都是爷孙俩同行。
那天刚刚下过雨,雾气很大,那时候的华阳镇,还没有那个巨大的门楼。今天的镇子依河而建,当年则是很多居民散住在丘陵的山坡之上,要去采蘑菇,当然要采能卖上钱的那种。
当然,这是吴珠的想法。
“我采的蘑菇,我能提到一半的钱。”吴珠在心里说道,她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姑娘,那一年不过九岁,却成熟得像是城里的少女,什么都懂,也很精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最值钱的,就是木耳。”
在2008年,野生湿木耳的价格是八元一斤,不过采摘的时候比较麻烦。需要找到阴暗潮湿的地方,这样最适合寻找湿木耳的地方,往往就是北侧的山坡、或者躲在阳光之下的谷地。最适合长出野生湿木耳的,是潮湿的岩壁、倒下的枯树树干,或者是堆满了枯枝与落叶的草冢。
草冢,听名字就知道,就是枯枝与落叶,堆成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坟包,这也是秦岭人能看到的特殊景色。不过,草冢在北方四道能看到,到了穿越巴山的米仓道,就看不到了。
汉中以北的秦岭,出现暴雨的机会最近几年比较多,而汉中以南的地域,暴雨出场的次数一直比北道多。雨水一大,草冢就被冲散了。
有人说,秦岭的草冢,是每一座山的神灵的寄居之地。当然,每一座的山的神灵,却是不同的。
等等,回到采蘑菇的话题。
吴珠记得很清楚,自己上山之后,其实一直顺着一条岔路向山顶爬去。这座山不算太高,当地人称为破草鞋山,意思是穿着破草鞋也能爬到山顶。走的哪怕是羊肠般的小道,或者踩着被雨水从山顶冲刷下来的水道,也能走到山顶。
说是水道,其实就是雨天的水聚在一起,从山顶上冲刷下来。那种路本来会有很多石子,但是在破草鞋山,吴珠感觉脚下连石子都很少。这样的情况下,她爬得很快,大概半个钟头的模样,就爬了三百多米。
不要被各种影视剧所骗,一个身材健康的普通人,想半个小时内在四十度的山坡行进三百米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个一边采木耳,一边踩着泥土、草地向上而爬的小女孩。
然后呢?
然后就是那座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