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颗纽扣
作品:《凝渊行者》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梧桐酒吧肯定没开门,妙言得睡懒觉。我下楼吃了一份清淡的早饭,开始琢磨今天该去哪里。刑警队和派出所肯定是不能去了,目前他们不太待见我,这也是人之常情,翻案涉及的流程很多,不能凭我的一个疑点就大张旗鼓地搞事情。
思来想去,我打算去精神病院碰碰运气,四年了,或许宋瑜妈妈的精神病能有所好转,医学每天都在进步,我总是愿意相信奇迹。
精神病院距离我很远,在另外一个城区的山上。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就喝了床头柜上的威士忌,那是一杯放了很久的波本,香味已经跑得没影了,但我相信交警的仪器能检测到可疑的血液酒精浓度。为了确保安全,我只好自己打车。
山上的风景不错,今天是这座城市冬日难得的暖阳天,平时阴天较多。山上有很多游客,要去精神病院就得穿过那些被游客的车辆围堵的景区,我被堵在路上半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我对接待我的前台人员说我是刑警队的,过来想查查四年前的某起案子。
我快速给那个戴着眼镜,瘦瘦小小的女生看了一眼我的警官证——不快不行,因为是假的。她没起疑,把我领到医院的后院里,她告诉我这时候是病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她的手指向一个老妇人。
“喏,那就是你要找的人。”
宋瑜的妈妈名叫李晶,是K县人,后嫁到W县,育有宋瑜、宋学淼姐弟俩。现在的她与这个世界脱轨了4年,我远远地看着她,她有些呆滞地坐在草地上晒太阳,看样子还未与现实接上轨。
我试着走近她,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就继续对着草地发呆。我也坐下来,轻轻喊她的名字,她迷茫地看着我:“你认识我?”
我点点头,微笑地说道:“不仅认识你,我还认识你的女儿。”
“我女儿?你找她吗?真是不巧,她早上刚来看过我,你没给她打电话约时间吗?”
看她如此认真的样子,我心里不由得一惊。
“你女儿早上来干什么了?”我决定顺着她的话随便聊聊。
“来给我生活费,她很负责,这么多年生活费都是她给。”李晶说话的时候还是看着草地,“她还给我喂了药,是个孝顺女儿。”
“宋学淼呢?他怎么不来看你?”
“谁?”她终于抬起头,“我不认识这个人。”
“你怎么会连自己儿子都不认识了?”
“儿子?我没有儿子,你不要乱说,走走走。”她慌乱地想要走开。
我拿出在网上找到的图片她:“这不是你儿子吗?”
她一挥手把我的手机打掉在地,蹲下来嘟嘟囔囔,我听不清她说的是什么。
“她一直是这样的状态。”我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我转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医生模样的人,白大褂都遮不住他练得十分壮硕的身材,茂密且乌黑的头发让他显得精力旺盛,不像是被工作折磨得心力憔悴的那种医生。
“你是……”
他主动向我伸手说:“我是李晶的主治医生,我接到反映说有警察上门调查,于是过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没什么特别的情况,就是一桩以前的案子,我翻卷宗的时候发现一点问题,所以想来碰碰运气。”
“那你运气很不好。”他直言不讳。
“看起来是的,她进来后一直都说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还会来看她吗?”
“基本如此,最开始还会念叨说警察搞错了,死的人不是她女儿。她儿子来过几次后来就再也没出现,费用倒是打得很及时,没让我们催过。后来她就经常把护士认成自己的女儿。”
“精神分裂?”
“不仅仅是,她的病情比较复杂,但也常见,治好的希望很渺茫。”医生环视周围,“你看这些人,住了好多年了,能出去的人不多。”
我没有心思去和他讨论精神病的治愈率这一大世界难题,他看上去倒兴致盎然。
“既然运气不好,我就不逗留了。”
“等等,”医生挽留我,“有件事我不知道和你要调查的事情有没有关系。你是调查宋瑜自杀那件事吗?我听说早就结案了。”
“案子是结了,不过最近有点新情况导致我需要核实一下那时候的情况。”我在胡编乱造这一块比较在行。
“其实我也不太确定这件事和你要查的有没有关系,但说说也无妨。”
“什么事?”
“宋瑜自杀之后,李晶在校园里发病,被送来医院的时候,她的右手攥着拳头,攥特别紧,不肯松。当时她很狂躁,我们给她打了镇静剂之后,才发现她手里攥着一粒扣子。”
“扣子?”
“普通的衬衣扣吧?她清醒后问我见到扣子没有,其实当时很慌乱,我看到扣子也没太在意,她提到我才想起来,后来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男款还是女款?”我问。
“分不清,就是一粒浅灰色的扣子,形状也没什么特别的。”
“她平时有清醒的时候吗?”
“偶尔会,但都不持久,药物治疗的好处就是病情稳定,坏处就是把人弄得傻乎乎的。他们想得少了,就稳定嘛。”
看来李晶这里并不能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她吃了四年药,打了四年针,真相早就随着那点可怜的意识沉浸在她大脑的不知道哪一个角落了。
唯一的收获就是那粒消失的扣子,不排除是李晶在案发现场拿到的。她攥得如此之紧,说明这对她来说很重要。我可以合理怀疑案发现场还有一个人,李晶见过,所以攥着那粒可以证明有人来过的物证。
可惜物证也在医院中遗失,和李晶的意识一样,不知道去了哪个角落。
或许在李晶那个思维的维度里,这件事早就水落石出,没什么秘密了,只有我们这些在社会上忙忙碌碌的人还在为这件事感到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