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父女相见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院外,豫州刺史王允身披重甲,在数百名亲兵的簇拥下赶到了现场。
看着那座被围得水泄不通的破旧农房,他不禁眉头紧锁。
一旁的士孙瑞见状,开口安抚:“府君,切莫担心,小姐虽是一介女流,但向来识大体明大义。”
“此番不过是被刘铮挟持为人质,咱们解救出来就行。”
一番话,便将整个豫州给摘了出去。
然而,王允却是长叹一声,低声道:“这些道理我岂不自知?然你不知道,君儿那丫头此前听闻刘铮之事,便心生向往。”
“此番来罗山,也是为了伺机前往荆州与这黄巾贼首见上一面,唉……”
知女莫若父,王元君虽是女儿身,但向来性情直率,敢爱敢恨,脾性丝毫不输一般男儿。
自从得知刘铮事迹以后,她非但不觉得对方是叛逆,反而认为是个乱世英雄。
若不是王允管得紧,她早就已经感到荆州对刘铮一睹为快了。
就在这时,随着一声“嘎吱”声响,破院门被推开。
“父亲!”一声清脆的呼唤,让王允浑身一震。
他猛地抬头,只见院门口,自己的女儿王元君,正俏生生地站在那里,毫发无伤。
“君儿!”王允又惊又喜,下意识地就要上前。
“父亲留步!”王元君却抬手制止了他,神情严肃,“女儿有几句要事,想与父亲和瑞公单独一叙。”
王允愣住了,他看了一眼女儿身旁神情肃穆的王威,又看了看自己身侧同样面露疑惑的士孙瑞,心中充满了不解。
但一想到女儿的安危,他还是点了点头。
在数百名士兵那紧张的注视下,王允和士孙瑞二人,走进了那座危机四伏的小院。
“君儿!你……”
王允刚一进院子,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与担忧,开口便要呵斥。
然而,王元君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把所有到了嘴边的话,都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父亲,您不必动怒。”王元君对着王允盈盈一拜。
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与慌乱,反而一副镇定模样。
“女儿请您来,是想与您谈一笔……关乎豫州数十万军民身家性命的生意。”
王允当场愣住,他看着眼前这个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的女儿,一时间竟有些陌生。
王元君没有给他反应的时间,开门见山地说道:“父亲,我知道您现在在想什么。”
“您想冲进来,杀了刘铮,抓住他妹妹,以此向朝廷将功补过,对吗?”
王允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王元君继续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刀,剖析着最残酷的现实:
“第一,您杀不了他。刚才在城门洞,上百名王家精锐都拦不住他一人,您觉得现在再填多少人命进去才够?就算您杀了他,那又如何?”
“您别忘了,城外,赵云的五万大军正兵临城下!主帅惨死,那五万黄巾会做出什么事来?”
“他们会立刻踏平罗山,而后席卷整个豫州!届时,豫州战火连天,生灵涂炭,这个责任,您担得起吗?!”
王允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起来,额头的青筋突突直跳。
王元君没有停顿,抛出了第二个选择:
“第二,放走他。使者已经死了,死无对证!您完全可以上书朝廷,将使者之死的责任,全部推到刘铮身上!”
“就说贼首刘铮凶残狡诈,趁乱杀了使者,已经带着家眷从我们故意留下的北门缺口,向北逃窜了!”
“向北逃窜,能不能及时抓住便是朝廷之事。”
“如此一来,您不仅无过,反而有逼退贼首之功!既能保全豫州实力,又能向朝廷交差,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允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士孙瑞,发现对方正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
这个方案,与士孙瑞之前所提,竟不谋而合!
“可是……君儿你……”王允的声音有些干涩,“你与反贼家眷混在一起,此事若是传出去……”
“父亲多虑了。”王元君微微一笑,仿佛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从容不迫地给出了第三点。
“今天这里发生的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了我们自己人,还有谁知道呢?”
“女儿不过是在街上偶遇一位遭了兵灾的可怜孤女,心生怜悯,护送她出城回家罢了。谁能想到,她的兄长,竟是那黄巾贼首?”
“女儿也是被蒙在鼓里,险些遭了毒手,幸得父亲大人及时赶到,才得以脱险。”
“这个说法,您觉得……过得去吗?”
一番话,有理有据,进退有度。
将所有的利害关系,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甚至连王允最担心的退路和借口,都替他想好了!
王允彻底呆住了。
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亭亭玉立,在火光下侃侃而谈的女儿。
那张绝美的容颜上,闪烁着他从未见过的智慧与胆识。
这……这还是那个整天只知道吟诗作画,天真烂漫的女儿吗?
忠于朝廷,可能会让整个豫州陪葬,自己和家族也难逃罪责。
放走贼首,却能保全一切,将所有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
忠与义,生与死……
两难的抉择,如同两座大山,狠狠地压在了王允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士孙瑞,对着王允,几不可见地轻轻点了点头。
小院之内,火光摇曳,将每个人的脸都映照得忽明忽暗。
王允死死地盯着自己的女儿,那张一向威严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挣扎与纠结。
王元君的话,如同最锋利的尖刀,将他内心深处那点不堪的野望与血淋淋的现实,毫不留情地剖开,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理智告诉他,女儿说得对。
士孙瑞的眼神也在告诉他,放手,是唯一的活路。
可是……
一步登天!
这四个字,如同魔咒一般,在他脑海中疯狂地盘旋,啃噬着他的理智。
只要他此刻狠下心,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用人命去填,去堆!
必然能够将那已经力战多时、体力大损的刘铮耗死在这里!
只要刘铮一死,他王允,便是平定荆襄之乱的首功之臣!
这份功劳,足以让他超越四世三公的袁家,足以让太原王氏一跃成为大汉最顶级的门阀!
到那时,什么外戚,什么宦官,在他这位手握泼天大功的国之柱石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