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张燕自尽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此时的张燕,脸上也沾染了一些蔡、蒯两家的鲜血。


    然而,他并没有像他们一样求饶,反而是一脸平静。


    回顾这一生,憋屈过,也风光过。


    从拿起武器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随时丧命的准备。


    倘若他与刘铮互换身份,也断然不会因为对方的哀求而心慈手软。


    刘铮缓缓走到张燕面前,蹲下身,语气平静:“张燕,你虽为寇,却也是一方枭雄,与蔡、蒯之流不同。”


    “你我立场不同,沙场争锋,败了,无话可说。”


    张燕抬起头,惨然一笑:“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峥摇了摇头:“我不杀你,你麾下黑山旧部,我会妥善安置,愿归乡者,发放路费,愿从军者,一视同仁。”


    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张燕:“但是,你心里应该清楚,他们若是要投降,就必须没有后顾之忧!”


    张燕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刘峥,最终发出一阵长笑:“哈哈……好,好一个刘铮!”


    刘铮言外之意,他自然能够听出来。


    无非是只有他死了,黑山军才会一心一意为黄巾卖命。


    虽说刘铮此举过于腹黑,但也算是给他留了一个体面。


    他终于开始正视眼前这个年轻的宿敌,这番手段与心性,真的是一个十几岁的人应该有的吗?


    终于,张燕长叹一声:“我张燕纵横河北,没想到最后竟会栽在你这黄口小儿手上,但也不冤!”


    见状,刘铮吩咐左右:“给张帅松绑。”


    闻言,亲卫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


    赵云等将见状,纷纷手按佩剑上前,护在刘铮身边。


    见状,刘铮抬手示意:“都退下,我的武艺都在你们之上,他做不了什么。”


    此话一出,众人这才退至刘铮身后,但一双双眼睛依旧警惕地盯着张燕。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张燕心中认可了刘铮的镇定:“刘将军,你了不起,是个人物。”


    “黑风军,今后就拜托你了。”


    刘铮微微颔首:“放心,我会带着他们,过上你想象中的安稳日子。”


    “安稳日子”四个字,像是一记重锤,重重地砸在张燕心头。


    是啊,当初选择落草为寇,不就是为了求一个安稳日子吗?


    后来有了,但是他却把兄弟们忘了,只当他们是自己手上的武器……


    念及于此,张燕这才明白,自己面对刘铮为何会失败。


    轻叹一声,张燕转头看向陈羡,郑重地躬身行礼:“燕得遇先生指点迷津,三生有幸。”


    “前些日子之事,是燕之错,如今悔之无用,望先生切莫惦念,燕在此给先生赔不是了。”


    说着,连续给陈羡鞠了三次躬。


    见状,陈羡却是愣住。


    他自觉与张燕恩断义绝,如今对方这番姿态,倒是让他有所触动。


    以前与对方促膝长谈把酒言欢的画面,依稀浮现于眼前……


    只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陈羡抱拳还礼,轻声开口:“将军且安心去,羡自当于将军忌日前往祭奠将军。”


    显然,张燕最后的态度,刷新了陈羡重新对待他的态度。


    听到陈羡的话,张燕顿感欣喜,脸上浮现出知足的笑容。


    下一刻。


    “铿锵——!!!”


    张燕拔出刘铮身上佩剑,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便架到自己的脖子上,看向刘铮:“只有你的剑,才配斩我。”


    说完,张燕转头,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黑山军的脸:“兄弟们,我张燕德不配位,只顾自己享受,忘了你们的努力付出,不配做你们的将军。”


    “往后,你们跟着黄巾军,跟着刘将军好好干,别丢咱们黑山军的脸!”


    语毕,张燕手上用劲,冰冷的剑刃瞬间划过大动脉。


    “呃——”


    一声闷哼,血溅当场,颓然倒地。


    这位曾经纵横河北的黑山主帅,就此结束了他枭雄的一生……


    众人见状,无不唏嘘感慨。


    随着张燕自尽身亡,这场公审大会便画上句号。


    然而,公审大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刘峥“公正严明,有仇必报,有德必赏”的形象,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宛城百姓的心中。


    公审大会刚结束,百姓们才刚回到城中,便看到一条条令他们欣喜若狂的新政布告从刺史府发出,张贴在宛城的每一个角落!


    “开仓放粮!凡南阳受灾之民,皆可凭户籍,到官仓领取一月口粮!”


    消息传出,那些在瘟疫和战乱中食不果腹的百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当他们真的从官仓里领到粮食时,无数人跪倒在地,朝着刺史府的方向,泣不成声地磕头。


    “均田免赋!凡无地、少地之农户,皆可到官府登记,划分田地,即日起,南阳全境,一年免缴一切赋税!”


    这一条政令,更是如同一道天雷,炸响在所有贫苦大众的心头!


    耕者有其田!


    这是他们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时间,整个南阳都沸腾了!


    百姓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狂喜与希望!


    “军功授田!凡我黄巾将士,无论新旧,皆按战功大小,分授田产,以为永业!”


    这条政令,则彻底稳固了军心。


    无论是跟随刘峥一路走来的黄巾老兵,还是刚刚投诚的王睿、张燕旧部。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他们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未来,一个值得用性命去捍卫的未来!


    新政之下,不管是军心还是民心,皆彻底归附。


    南阳百姓的拥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无数青壮男子,踊跃报名参军,短短数日,黄巾军便扩充了近万兵源!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张燕、王睿旧部,在亲眼见证了新政带来的巨大变化后,再无二心,纷纷真心实意地选择投诚。


    至此,荆州北境,彻底稳固!


    刘峥与司马徽站在南阳城头,望着下方那一片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倍感欣慰。


    尤其是司马徽,心中对刘铮那份敬仰之情,更为浓烈。


    他万万没想到,万千百姓梦寐以求的理想,竟然在这个十几岁的上年身上得到实现!


    片刻后,司马徽缓缓开口:“主公,荆北已定,王睿、张燕及三大家族亦不复存在,此时正是发兵荆南,横扫荆州最佳时机。”


    南郡之战,不仅让黄巾军从原来的七万扩张到十二万,更是让刘铮威名响彻荆州大地。


    刘铮闻言,眼眸中迸发出闪烁的光芒:“天予不受,反受其咎,传令,回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