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计中计,连环计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司马徽羽扇止于胸前,脸上浮现出拨云见日般的笑容。
“原来如此,好一个陈羡,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主公,我们之前的猜测没错,但也都没完全对!”
他走到沙盘前,羽扇轻轻地点在荆南区域:“张燕派到我们后方的这小股部队,看似无用,实际上却是一把插入我军心脏的尖刀!”
“可想而知,若是他成功煽动那些宗贼匪寇,一起联手攻打襄阳,到时候我军首尾难顾,定然大乱。”
“并且,他的目的并非是想利用这些乌合之众打下襄阳。”刘铮点了点头,思路逐渐清晰。
“而是要制造混乱,拉扯我军的注意力,逼迫我军分兵回援襄阳!”
“正是!”司马徽手指又从荆南滑向北面山区,“而张燕主力隐匿北山,看似蛰伏,实则在等待我军因后方动荡而露出破绽。”
“若是我军主力回援,王睿肯定不会视而不见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定会派兵与襄阳乱军对我军进行前后夹击”
“到那时,他这五万养精蓄锐的黑山悍匪,就会趁虚而入,直取兵力空虚的南阳!”
“随后见机行事,趁着襄阳与南阳中间大乱,他率领大军直接扑过来。”
“到时候,他就可一举平定襄阳南阳之乱,再南下将整个荆州收入囊中!”
话到此处,张燕的目的,已经清晰可见。
“好算计,当真是好算计!”刘铮不怒反笑,“若我等未能识破,不管是我,还是王睿,都被他算计在股掌之中了!”
一旁的张仲景听得刘铮跟司马徽的分析,也是冷汗涔涔,心中一阵后怕。
若非家中及时送来这份情报,那结果可想而知!
他依附刘铮,虽说夹带着私心,但归根结底,他还是期盼着刘铮的大业能成。
毕竟现在,不管是襄阳也好,还是樊城也罢,老百姓们的日子,都过得比以前还要滋润。
宁静祥和,蒸蒸日上!
就连刘铮与司马徽,也是感到毛骨悚然。
张燕此计,比起之前的蔡瑁明攻襄阳暗取黄天还要歹毒!
良久,刘铮森然开口:“既然他已出招,那我等便接着!两位,当此之时,我军该如何应对?”
司马徽沉吟片刻,脸上重新恢复运筹帷幄的从容,他轻摇羽扇,缓缓道:“陈羡此计虽毒,却亦有弱点。”
“其一,荆南宗贼各怀鬼胎,难以真正合力;”
“其二,其计谋核心在于‘误导’与‘时机’,一旦被识破,便可反向利用之。”
他走到沙盘前,开始排兵布阵:“徽意,依旧以我‘破敌三策’为骨,将其计就计!”
“明面上,我们的惑敌策需要更加逼真。”司马徽羽扇点在南阳城下,“令黄忠、张志二位将军,不仅每日挑战许败。”
“更要大张旗鼓,日夜不停地打造攻城器械,堆砌土山,并且散播我军粮草不足,不日即将发动总攻的谣言!”
“此举,意在让王睿和张燕都坚信,我军主力被他们牢牢吸引在南阳城下,决心一战而下!”
“暗地里,间敌策需更深入。”他的羽扇移向荆南和襄阳方向,“其一,请仲景先生与庞羲先生,利用你们在荆南的人脉势力,全力散播消息。”
“便说‘荆南各大宗帅已与刘铮将军秘密结盟,正集结兵力,准备拿下南阳后,共同驱逐黑山军出境!”
“此计,意在将水彻底搅浑,让那些收到‘邀请’的宗贼疑虑重重,不敢妄动,甚至反过来怀疑这是张燕或王睿的要出卖他们!”
张仲景立刻心领神会,郑重拱手:“在下与庞羲必尽力为之,定让荆南谣言四起,使敌探不出虚实!”
司马徽点头,继续道:“其二,主公需密令张郃将军。”
“让他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开出襄阳,做出驰援南阳前线的姿态。”
“行军不必过快,务必将声势造足,要让张燕派出去的那股部队清清楚楚地看到,刘铮因南阳久攻不下,已被迫从襄阳抽调重兵驰援!”
刘铮眼中精光一闪:“先生之意是……?”
“示敌以弱,引蛇出洞!”司马徽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张郃将军此行,乃是‘明援’。”
“他抵达樊城后,便可借地势隐匿行踪,偃旗息鼓。”
“在张燕和陈羡看来,我军主力被牵制南阳,襄阳守军又被调离。”
“此刻的襄阳,正是空虚之时!”
“如此,他们就会下令那股部队跟宗贼匪寇攻打襄阳,从而给他们的计划制造机会。”
“而张郃将军,等到他们攻打襄阳之际,从他们后方杀出,与李建将军前后夹击,襄阳之危自解!”
“妙!”刘铮忍不住赞道,“如此一来,张燕自以为得计,实则其每一步,都在我等算计之中!”
“至于最后的雷霆一击……”司马徽的目光最终落回南阳城,羽扇重重一点,“则需主公亲力亲为!”
“待张燕以为我军中计,开始攻打襄阳之际,主公便率大军做出回援襄阳之状。”
“张燕肯定会与王睿约定,正面出击追击主公。”
听到这里,刘铮恍然大悟:“如此,我需提前派出兵马埋伏在两侧,待王睿来追,我再率大军回头,三面夹击将其平定。”
“在此之前,再派一将率兵,等王睿大军出动以后,奇袭南阳,在张燕之前进驻南阳,此战则定矣。”
司马徽点了点头,看向刘铮:“此三线并举,惑敌为表,间敌为里,雷霆为果。”
“若能顺利,则南阳可下,张燕之谋亦可破!”
“即便其间有变,我军亦能掌握主动,随机应变。”
“至于这奇袭南阳的任务,我想只有子龙才能担任。”
“哈哈……”刘铮大笑。“军师所想,与我心中一致,子龙虽年少,但做事沉稳,又有一身武力,舍他其谁?”
语毕,刘铮冲帐外喊了一声:“传令,诸将齐聚中军大帐,不得有误。”
“是!”帐外传令兵应了一声,便匆匆赶去通知。
刘铮转向张仲景:“仲景先生,荆南之事,拜托了!”
“仲景义不容辞!”张仲景躬身领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