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庞家庞越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面对蔡中与蒯祺扭曲事实的构陷,庞羲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焦急地看向刘峥,眼神充满了恳求与不安。


    此刻,庞家存亡以及他的生死,全系在刘铮一人身上。


    刚刚选择归顺刘铮的他,并不了解刘铮是个怎样的人。


    庞家好不容易在这绝境中看到一线生机,若是因为蔡中跟蒯祺临死反扑的污蔑而前功尽弃,那庞家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见此情形,蔡中蒯祺相视一眼,两人眼睛里都浮现出会心的眼神。


    在他们看来,三大家族荣辱与共,本就是一体。


    庞羲背叛他们,庞家也会万劫不复才对!


    然而,刘峥却一脸平静。


    他淡淡地瞥了一眼蔡中和蒯祺,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


    “你们以为这样做,就能颠倒是非,破坏我们内部的信任?”


    这种拙劣的离间计,在他眼中如同儿戏。


    听到刘铮的话,蔡中与蒯祺不约而同愣了一下。


    然而,刘铮却没有再理会他们,而是转头看向怒气腾腾的黄忠:“汉升,我知你报仇心切,如果我是你,也巴不得将三大家族的人碎尸万段。”


    停顿片刻,刘铮继续说到:“我以黄天大将军的名义在此向你保证,凡是参与屠戮你家人的凶手,不管牵扯到庞家什么人,只要查证属实,绝不姑息!”


    “届时,我会将所有真凶交由你亲手处置,以告慰你家人在天之灵!”


    他目光炯炯,扫过庞羲,也扫过地上瑟瑟发抖的蔡中、蒯祺,最终回到黄忠脸上:“然,是非曲直,需有实据。”


    “此二人不过是心有不甘,才会在此胡乱判咬,想要离间我等关系。”


    “若因一时冲动,令我等陷入内乱,岂不是令亲者痛仇者快?”


    “南阳乃蔡、蒯、庞三家根基所在,此事真相,到了南阳,一查便知,定然水落石出。”


    原本胸中怒气冲天的黄忠,在听到刘铮这番话以后,心中的疑虑和暴戾稍稍平息。


    他虽是武将,但胸中亦有心智,更有刘铮这一番诚恳言辞灌顶,自不会继续抓着不放。


    只见黄忠一双虎目瞪了蔡中蒯祺一眼,随后又直勾勾看着庞羲:“今日看在主公面上,我便给你庞家一个自证的机会。”


    感受到黄忠杀意凌然的眼神,庞羲如芒在背,弯身作揖:“将军放心,我所言若有不实,无需将军动手,我自刎于将军面前。”


    黄忠没有理会,转而看向刘铮:“主公既如此说,末将便等着南阳城破之日,真相大白之时,望主公到时候莫要食言!”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刘峥郑重承诺。


    紧接着刘铮转头,看着庞羲,语气不容置疑:“你也不必担忧。”


    “若你庞家果真如你所说,曾尽力劝阻,我刘峥绝非是非不分之人。”


    “但若查实确有参与……”他的眼神骤然转冷,“也休怪我刘铮不讲情面!”


    一番话,不仅安抚了激动的黄忠,给了他一个明确的交代和承诺。


    同时也暂时将矛盾转移,保住了庞羲与庞家的希望。


    一场潜在的内部危机,就这样被刘峥巧妙地化解。


    虽然黄忠心中的疙瘩并未完全消除,但至少暂时稳住了局面。


    “子龙,儁乂,志远。”刘峥不再纠缠此事,开始下达命令,“迅速肃清城内残敌,安抚百姓,接管城防!统计缴获粮草军械,清点降卒!”


    “汉升,你部负责维持城内秩序,尤其是府库重地,严禁劫掠!”


    “谢志。”刘峥看向主动投诚的守将,“你熟悉邓城情况,协助张郃将军处理善后,稳定人心。若表现良好,自有封赏。”


    “末将遵命!定不负主公重托!”谢志激动地抱拳领命。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众将领命而去,高效地运转起来。


    原本混乱的邓城很快变得平静下来,黄巾军展现出了良好的纪律性和执行力。


    ……


    与此同时,南阳城内,庞家府邸。


    庞家原本已经退休的庞越,高坐于主位之上。


    须发皆白,眼神却炯炯有神,似乎能看穿眼前的所有。


    下首坐着的,是庞家一众核心子弟。


    屋内的氛围,显得有些沉重与压抑。


    庞羲派出的心腹家臣,此刻正汇报着邓城发生的一切。


    尤其是庞羲决定配合刘峥,以及刘峥给出的承诺和条件,一字不落地说了出来。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大堂内瞬间炸开了锅。


    “荒谬!庞羲侄儿怎能如此轻易相信那黄巾贼首的鬼话!”


    “我庞家世代簪缨,岂能屈身事贼?这是奇耻大辱!”


    “刘峥小儿,不过是仗着几分运气,我庞家岂能向他低头!”


    “若是归顺,蔡家、蒯家还有王刺史岂能放过我们?这是要将庞家置于死地啊!”


    ……


    大部分族人情绪激动,纷纷出言反对。


    言语间充满了对黄巾军的鄙夷,以及对未来的悲观。


    庞越静静地听着,并没有着急开口,那张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疲惫和忧虑。


    自黄巾入荆州以来,庞家便被卷入这场漩涡。


    先是儿子庞德民与蔡、蒯两家联手对抗刘峥,结果兵败身死,庞家精锐损失惨重。


    本该安享晚年的他,不得已重新出山主持大局。


    自从刘峥在襄阳大败蔡瑁后,庞越就已经心生退意,无心再与这个神秘的年轻人对抗。


    再加上庞德公也曾从来信,信中明确言道:“刘峥此子,非常人也,观其行事,深谙韬略,胸怀大志,非池中之物。”


    “庞家若能避其锋芒,则为上策;若避无可避,则顺势而为,或可保全。”


    若非之前摸不清刘峥的态度,加上蔡氏、蒯氏以及刺史王睿的步步紧逼,他也不会同意再次与他们联手。


    如今,孙子庞羲从邓城传来消息,刘峥明确给出了出路,并且这一切都是因为司马徽的情面……


    想到这里,庞越心里长叹一口气。


    既然刘铮给了台阶,要是不下,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庞越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屋内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这位决定家族命运的老人。


    庞越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或激动、或惶恐、或不服的脸,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诸位,且静一静,老夫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他顿了顿,问道:“第一,刘铮拿下邓城,兵力扩充至六万,若不归顺,我们庞家独自抵挡他的兵锋?”


    闻言,众人沉默,纷纷低下了头。


    邓城三万守军旦夕覆灭,庞家如今这点力量与他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