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六经辨证问世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黄巾大营,中军帅帐。


    这座临时改造成“疫情总指挥所”的大帐内,诸将齐聚。


    张仲景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癫狂炽热的光芒。


    他身前的案几上,铺满了这几日来他亲手记录的、数百份病患的详细病例。


    每一份竹简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病患的脉象、舌苔、症状的细微变化以及用药后的反应。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


    他激动地站起身,声音充斥着兴奋与激动:“按照刘将军所提示的‘太阳’与‘阳明’两个纲领,再结合在下这几日观察数百名病患所得。”


    “在下发现,这伤寒之症,其传变规律,竟真的……真的可以被归纳总结!”


    一旁的赵义珍,此刻也是满脸的震撼与敬畏。


    他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了近二十岁的同道,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


    自己正在见证一位真正的医学宗师,破茧成蝶的伟大时刻!


    “张先生。”刘峥看着情绪激动的张仲景,心中也是大定,连忙追问道,“那……可有具体的章法了?”


    “有了!”张仲景拿起几卷竹简,走到那副简陋的人体经络图前。


    “在下以为,伤寒之邪侵入人体,乃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完全可以按照其侵犯的经络层次,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


    “其一,为‘太阳病’!”


    他的手指,点在了代表人体最外层防御的经络之上。


    “此为病之初起,邪在体表,故而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浮。治法,当以发汗解表为主,用麻黄、桂枝等辛温之药,将病邪直接驱逐出体外!”


    “若太阳病失治或误治,病邪便会传入第二层,是为‘阳明病’!”


    他的手指顺着经络向内移动。


    “邪已入里,与体内正气相争,化为里热。故而症状表现为高热不退、大汗不止、口渴烦躁、脉象洪大!”


    “此时,若再用发汗之法,无异于火上浇油!当以石膏、知母等大寒之药,清其里热,保其津液!”


    “阳明之后,若病邪继续深入,便会传入‘少阳病’……”


    张仲景越说越是兴奋,他将自己这几日结合刘峥的提示和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的“六经辨证”的理论雏形。


    第一次,完整地,向世人阐述了出来!


    虽然这套理论,在后世看来尚显粗糙,但在场的赵义珍跟诸位将军,早已听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


    将军们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的医学术语,但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场疫情,有救了!


    当张仲景阐述完毕,整个帅帐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寂。


    “张……张先生……”良久,赵义珍才用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语气,声音颤抖地说道,“您……您此番见解,足以……足以开创我中医千年未有之新格局啊!”


    “是啊!”帐内的黄巾将领们,也纷纷回过神来,爆发出由衷的赞叹!


    “张先生真乃神医在世!”


    “有先生在,我等何愁瘟疫不灭!”


    ……


    张仲景闻言,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转过身,对着主位上的刘峥,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


    “诸位谬赞了。”他看着刘峥,眼中充满了真挚的感激,“若非刘将军那番‘太阳’、‘阳明’的点拨,为在下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下穷尽一生,恐怕也难以窥得这‘六经辨证’之奥秘啊!”


    “先生言重了!”刘峥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我不过是拾人牙慧,从一本残破的古籍上,看到了一些只言片语罢了。”


    “能将这些零散的皮毛,总结归纳,升华为如此系统的传世理论,全赖先生高屋建瓴的医术与智慧!我刘峥,怎敢贪天之功?”


    他有自知之明,自己不过是开了个金手指,真正的创造者,还是眼前这位医圣。


    “古籍?”张仲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渴望,“不知……那本古籍如今何在?”


    刘峥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唉,实不相瞒,那是一本早已失传的绝籍。晚辈当年也只是有幸得见几页残篇,如今早已不知所踪了。”


    他顺势进言道:“先生,依晚辈之见,您今日之所得,已远超那本古籍!”


    “何不以此为基础,著书立说,将这‘六经辨证’之法,传之后世,以造福苍生,立不世之功德?”


    “正是!正是!”一旁的赵义珍也连忙打助攻,“张先生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张仲景闻言,抚须大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哈哈哈,不瞒二位,在下……正有此意!连书名,在下都已想好了,便叫……《伤寒杂病论》!”


    他顿了顿,又有些为难地说道:“只是,此书之源头,毕竟来自于刘将军……这作者之名,若只署我一人,恐……”


    “先生切莫多想!”刘峥立刻打断了他,语气斩钉截铁,“此书,理应由先生署名!也只能由先生署名!您的医德,您的医术,足以担此大任!”


    帐内众将也纷纷开口劝说,张仲景这才放下心中的负担,慨然应允。


    ……


    就在帐内气氛一片祥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之时。


    一名斥候,却神色凝重地,从帐外快步而入。


    “启禀渠帅,黑风寨有异动!”


    他单膝跪地,将一份紧急军报呈上。


    “虎头山渠帅张虎,已派遣其心腹大将袁崇虎,率领三千精锐,并携带两千石粮草,已于今日午时,抵达黑风寨!”


    “什么?!”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帐内的喜悦!


    张仲景与赵义珍对视一眼,知道军机大事,他们不便参与,当即识趣地起身告辞,前去指挥抗疫事宜。


    等到二人离开,刘峥那张刚刚还带着温和笑意的脸,瞬间变得冰冷如铁。


    他走到地图前,看着那代表着黑风寨与虎头山的两个标记,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看来,我们的计划,需要做一些小小的变动了。”


    他转身,看着帐下早已战意昂然的三位大将,沉声问道:“我之前吩咐之事,可已准备妥当?”


    “回主公!一切准备就绪!”三人齐声应道。


    “好!”刘峥点了点头,随即开始点将。


    “张志!今夜敌人若是来袭,由你先行迎战,佯装不敌将敌人引入北营腹地。”


    “若对方只有先头部队进包围圈,不必着急反攻,等我号令,但有一点,一定要确保南营的家属们安然无恙。”


    “喏!”张志欣然领命。


    “张郃!你率部死守南、东、西三面大营,但见营中火起,立马倾巢出动,对敌军进行合围!”


    “同时!”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将我们缴获的所有火油、干草,尽数……布置在北营那些早已被清空的营房之中!”


    “子龙!”


    “末将在!”


    “你率本部精锐,继续潜伏于北面密林,但见我令旗挥动,便火箭齐发,射向北营!”


    众将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残忍的光芒,快步而出。


    ……


    是夜,月黑风高。


    黑风寨与虎头山的七千人马,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蜿蜒前行。


    最终,汇集在了黄巾大营的北门之外。


    陈生与袁崇虎二人,齐头并进。


    脸上,都挂着贪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