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粮草告急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当刘峥风驰电掣般赶回大本营时,看到的,是一片被死亡阴影所笼罩的景象。
他没有理会前来迎接的众将,径直冲入了那间早已被改为临时病房的营帐。
床上,刘禾小小的身体,蜷缩在被褥之中。
她原本略显红润的脸颊,此刻却是一片不正常的潮红。
嘴唇干裂起皮,眉头紧锁,即使在昏迷之中,也仿佛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刘峥伸出手,轻轻地碰了碰她的额头。
滚烫!
一股锥心刺骨的疼痛,狠狠地攥住了他的心脏!
他选择走上这条布满了荆棘与鲜血的道路,为的,不就是让自己的妹妹,能像他记忆中那个和平国度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地长大吗?
可现在,她却因为自己,躺在这里,与死神搏斗。
一股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愧疚与自责,如同潮水般,将他彻底淹没。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什么!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那是后世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
是张仲景集一生心血,总结出的、足以改变整个中医体系的系统性理论!
他不懂医术,不懂那些复杂的经络穴位、君臣佐使。
但是,他记得那个核心的、如同“总纲”般的思想!
对!就是这个!
此时的张仲景,虽然医术已经很高明,但距离他完成那部传世巨著,还有近二十年的时间!
他的“六经辨证”体系,很可能……还尚未成型!
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恰在此时,张仲景与赵义珍二人,也面色凝重地从外面查探疫情归来。
“渠帅。”张仲景对着刘峥,沉重地摇了摇头,“情况,很不乐观。此地疫病,夹杂湿热瘴气,变化多端。”
“在下虽尽力施为,却也只能对症下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其蔓延。”
刘峥闻言,看着这位未来的医圣那充满了无奈与疲惫的脸,深吸一口气。
用一种试探性的、近乎请教的语气,缓缓开口了。
“张先生,晚辈不通医理,只是……只是连日来,看着病患们的症状,心中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将军但说无妨。
“晚辈发现,”刘峥努力地回忆着脑海中那点可怜的、零散的知识,用最朴素的语言组织着,“这伤寒之症,虽都以高热为主,但细看之下,却又不尽相同。
“我记得我读过一本医家典籍,零零散散的记得一些内容。”
“有的人,只是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并无汗出,脉象浮紧。此症,是否可称之为‘太阳病’,病在体表,当以发汗解表为主?”
“而有的人,则是高热不退,大汗不止,口渴难耐,脉象洪大。此症,是否病邪已入阳明经,转为里热,当以清热生津为主,不可再用发汗之法?”
他只记得这两个最基础的、也是区别最明显的“证型”。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两句话,如同两道开天辟地的闪电,狠狠地劈在了张仲景的脑海之中!
他整个人,瞬间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太阳病……阳明病……
病在体表……病邪入里……
发汗解表……清热生津……
这些词,这些理论,如同无数颗被串联起来的珍珠。
瞬间将他脑海中那些零散的、杂乱的、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与医学思考,贯穿成了一条清晰无比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线索!
对啊!
为什么有的病人用麻黄汤一剂便愈,有的却越治越重?
为什么有的病人需要用石膏清热,有的却需要用桂枝解肌?
原来……
原来这伤寒之症,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会随着病邪的深浅、体质的强弱,而发生转变!
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先生?先生?”赵义珍看着张仲景那如同魔怔了一般的模样,担忧地呼唤着。
张仲景却仿佛没有听见。
他猛地转身,冲到案前,抓起笔墨,开始在竹简上疯狂地书写起来!
他的口中,还不停地喃喃自语:“太阳……阳明……那之后呢?少阳?再之后呢?”
他一把抓起刚刚写下的竹简,对着刘峥,行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大礼。
“刘将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是胜读一生书!”他的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颤抖,“在下……在下似乎……找到那扇门了!”
说罢,他再不理会任何人,拉起还在发愣的赵义珍,便如同疯了一般,冲出了帅帐!
“快!随我回药房!所有的病例,所有的药方,全部重新整理!快!!”
刘峥看着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希望,这位真正的医圣,能因为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而提前将那足以改变天下亿万生民命运的传世巨著,琢磨出来吧!
就在这时,营中粮官掀开帐门,表情慌乱。
刘峥见状,眉头轻皱,开口询问:“是否粮草告急?”
粮官闻言,躬身行礼:“将军,自从您离开,军中士卒跟家眷每日就吃两顿饭。”
“一顿是大家到周边采集的野菜,另一顿则是用这些野菜掺和粮食下肚,这才维持十日之久。”
“可如今……野菜被采完了,军中粮草,最多可维持三日。”
听到这话,刘峥点了点头:“知道了,我自会想法子解决,你先下去吧。”
等到粮官告辞,刘峥看着床上躺着的小妹,心中百感交集。
起初他只是想利用李建他们,让自己带着小妹逃出生天。
凭借他一身本事,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让小妹饿肚子。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莫名其妙成为了十万军民的依靠。
他穿越前只是个社畜,根本就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
唯一的依靠,无非是系统的加持,以及士兵百姓的信任。
这半年多以来,刘峥只感到真的好累。
曾几何时他也想过放弃,但他知道,只要一放弃,就失去了跟命运抗衡的机会。
别说什么找个地方躲起来,即将到来的乱世,战火将燃遍整个大汉疆域,又能躲到哪里去?
可眼下,十万张嘴等着粮食,该去哪找粮食呢?
买粮?不现实。
乱世当下,粮食都在那些商人跟世家手中,价格高到离谱。
就在这时,军中斥候来报,将陈生率众后撤的消息告诉刘峥。
闻言,刘峥忽然灵机一动,有了解决粮食的方法。
买不行,但可以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