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张郃归顺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先生。”


    一直侍立在旁默默学习的刘禾忽然轻声开口,声音轻柔,却很清晰。


    “我观此人虽高热不退,脉象却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而非黄燥,嘴唇亦无血色。”


    “是否……不宜再用大黄、石膏等大寒之药强行攻伐?”


    “而应……而应先以少量人参、甘草扶其将绝之元气,再辅以金银花、连翘等性缓之药清其热毒,徐徐图之?”


    赵义珍闻言,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璀璨精光!


    他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不过八岁的女娃。


    她所言之理,竟与自己苦思冥想、反复权衡后得出的最终结论,不谋而合!


    这等仅凭几日观察便能掌握的望闻问切之术,这等超乎常人的辨证施治之灵气,简直是他行医数十年都未曾见过的绝世璞玉!


    “你……你以前当真未曾学过医?”赵义珍的声音有些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此刻的所见所闻。


    刘禾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只是听先生这几日为病人诊治时,时常提及脉象、舌苔之变化,自己私下里揣摩的。”


    赵义珍倒吸一口凉气,他看着刘禾那双清澈而又充满了对知识渴望的眼睛,心中再无任何犹豫。


    他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沾染了药渍的葛布长衫,对着刘禾,深深地行了一个长揖。


    “先生,您这是做什么?!”刘禾大惊失色,连忙闪身躲开。


    “姑娘。”赵义珍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发现绝世瑰宝的激动与郑重,“老夫赵义珍,一生所学,不敢说登峰造极,却也自信有几分心得。”


    “今日,老夫愿将这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闻言,刘禾两眼放光,欣喜若狂:“嗯嗯,我愿意,我非常愿意!”


    在帐内所有病患和士卒的见证下,刘禾恭恭敬敬地整理好自己的衣衫,对着赵义珍,行了三跪九叩的拜师大礼。


    接下来的几日,在师徒二人的合力之下。


    奇迹,终于在这座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城市里,绽放出了一朵希望之花。


    城中每日新增的病例数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隔离区内,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死亡率被控制在了一个惊人的低水平。


    甚至开始有病患高热退去,渐渐康复!


    当第一个康复的百姓,颤颤巍巍地走出隔离区,跪倒在帅府门前,高呼“刘渠帅是活菩萨”时,整个卢奴县城,沸腾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从最初的恐惧和怀疑,转变为由衷的感激与信赖。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黄巾军熬制汤药,清理街道,将自己家中多余的柴火、布料捐献出来。


    军与民,在共同对抗天灾的过程中,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了一起。


    【叮!您在卢奴县的抗疫行动,深得民心,极大安抚了城中百姓的恐慌情绪,您的内政技能【安抚】经验值大幅提升,等级提升为:安抚(小成)!】


    【安抚(小成):您在治理地盘时,民心恢复速度提升20℅,百姓对您政令的服从度和拥护度提升20℅!】


    听到脑海中传来的系统提示音,正在查看防疫日志的刘峥,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仗,他打赢了。


    而在这场胜利中,收获最大的,或许并非只有刘峥一个人。


    隔离营房内,张郃看着母亲在刘禾那近乎忘我的照料下,一天天地好转起来。


    那滚烫的体温渐渐恢复正常,干裂的嘴唇重新变得红润,浑浊的双眼也再次恢复了神采……


    当看到母亲颤颤巍巍地坐起身,接过刘禾亲手喂来的温热米粥。


    虽虚弱却已无性命之忧时,张郃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个在沙场上面对千军万马都未曾眨过一下眼睛的河北硬汉,此刻却泪水夺眶而出。


    他缓缓转过身,对着正准备收拾药碗、悄然离去的刘禾和赵义珍,没有丝毫的犹豫。


    “噗通”一声,双膝重重地跪在了冰冷而潮湿的地面上,行了一个响亮的叩首大礼。


    “姑娘,先生,救我老母再生之恩,张郃……没齿难忘!”


    他知道,这份恩情,重如泰山,足以让他用一生去偿还。


    “儿啊,这姑娘真的是那位黄巾军大帅的妹妹?”张母将碗里的粥放回到床边的木柜上,靠在床头的墙上问道。


    张郃点了点头:“嗯,是的。”


    这几天看到刘禾每天都来对母亲悉心照料,张郃将刘峥劝降跟心里的困惑告诉了她。


    心里面从小到大接受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把他折磨得够呛。


    选择投靠刘峥,就是不忠;但是刘峥小妹救了生母,如果不去,那便是不义。


    此刻的张郃心乱如麻,不知如何选择。


    看着表情难受的儿子,张母微微一笑:“孩子,你从小到大立志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如今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以前没有黄巾军造反,那些官绅也没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都是皇上是老百姓的父亲,但是现在这个父亲都不管他子女的死活了,这样下去我们还能活下去吗?”


    “我看那小姑娘,是刘渠帅的妹妹,身份这般高贵,却不辞辛劳照顾我们这些苦难百姓。”


    “儿啊,你是个男子汉,做事情怎么还比不上人家一个小姑娘啊?”


    她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谁对老百姓好,谁就值得自己的儿子去追随。


    听到母亲的话,迷茫中的张郃瞬间恍然大悟,拉着母亲的手坚定说道:“娘,孩儿懂了,只是往后,要苦了您老了。”


    有一个造反的儿子,老人家的名声也会跟着不好。


    对此,张母只是摇了摇头,笑道:“娘半截身子都埋到土里了,只要儿子你以后有出路,娘这辈子就值了。”


    显然,她觉得自己的儿子跟着刘峥,会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前途。


    ……


    次日一早,张郃穿戴着他那身标志性的汉军校尉甲胄,主动来到了刘峥的帅府之外。


    他没有再被押解,也没有再被束缚。


    “渠帅!”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坚定,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末将张郃,愿为渠帅效死!从今往后,但凭驱策,万死不辞!”


    他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但那眼神中的决绝与忠诚,足以说明一切。


    刘峥不仅救了他母亲的命,更让他在这支所谓的“反贼”队伍中,看到了比大汉朝廷更光明、更有人情味的希望。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经历了信仰的崩塌与重建之后,他,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