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敌方造势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绢布之上,一幅粗劣的肖像画占据了大半版面。
画中人五官扭曲,神情猥琐,若非下面标注着“黄巾贼首刘峥”,他自己都认不出来。
“这‘丑化’之术,倒也颇有几分神韵。”刘峥哭笑不得地自嘲道。
但当他看到下面的文字描述,以及最后的悬赏金额时,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
“身高九尺有余,力能扛鼎,使一柄‘冷月’长刀……擒杀者,赏百金,或一百万五铢钱!”
“好大的手笔!”身旁的李建倒吸一口凉气,“渠帅,您这可真是名扬冀州了,朝廷这是要让您成为众矢之的啊!”
刘峥却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不,这不是朝廷的意思,这是中山国相王琳的计策。”
他将那份海捕文书递给众人,冷笑道:“你们看,这文书以中山国相府的名义发出,言辞之间,极尽夸大我军之威胁。”
“他当真以为,凭这一纸悬赏就能要我的命?”
“此人,不过是想借我的名头,将我塑造成一个心腹大患,好引皇甫嵩的大军前来替他卖命。”
“同时,更是以此为借口,向朝廷哭穷,索要钱粮罢了!”
“什么?!”李建等人闻言,无不瞠目结舌,随即反应过来,纷纷怒骂王琳阴险狡诈。
“渠帅,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是否要暂避锋芒?”
“避?”刘峥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为何要避?”
他将那份海捕文书重新卷起,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了一枚关键的棋子。
“王琳想演戏,那我们就陪他演,甚至帮他把这场戏演得更大!”
刘峥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传我命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大张旗鼓,直逼中山国境!”
“我要让王琳觉得,我们真的要打过去了!”
“他不是要钱粮吗?我便给他一个最好的理由!”
刘峥心中清楚,王琳的这份“借刀计”,对他而言,反而是天大的好事。
王琳把他的威胁吹得越大,皇甫嵩就越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常山和中山。
这就为他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整合其他地区的黄巾军,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战略时间!
“王琳想拿我当棋子。”
刘峥望着卢奴县的方向,冷然一笑。
“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他,也不过是我棋盘上的一颗子而已!”
常山郡城外的官道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向着中山国的方向缓缓行进。
新得的甲胄兵刃让队伍的精气神焕然一新,但真正凝聚这数万之众的,是队伍中央那道骑在乌云踏雪之上的巍然身影。
“渠帅,您如今威名赫赫,带领我们打了这么多胜仗,还夺下了常山郡城,现在就算想低调,也低调不了了!”
心腹将领李建手持一份刚刚截获的绢布,脸上非但没有丝毫担忧,反而充满了异样的振奋与激动。
他将那份绢布呈给刘峥,正是中山国相王琳发出的天价海捕文书。
“您现在就是这冀州黑夜里最亮的那颗星,藏不住的,依我看,还不如就此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而且,这赏金的高低,说明在官府眼里,您的实力、影响力和威胁程度,已经达到了‘百万级’!”
“这或许会引来些许宵小之徒的觊觎,但同样会令天下豪杰、无数走投无路的兄弟,闻名而来,投奔于您!”
他越说越是兴奋,仿佛看到了黄巾大业的光明前景:
“您不是要在皇甫嵩大军到来前,整合整个冀州的黄巾势力吗?这份赏金,就是您的‘排面’,比任何战绩都管用!”
“哦?”刘峥闻言,一时有些惊疑。
他毕竟是后来者,对太平道乃至这个时代绿林好汉的潜规则并不完全了解,于是问道:“赏金高低,在黄巾军中很重要吗?”
“渠帅,太重要了!非常重要!”李建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人的名,树的影,不论是官府还是咱们绿林道,都最重名望!”
“这份赏令,就是朝廷官方给您盖了章的威望,是您实力的最好证明!”
他压低声音,向刘峥解释起黄巾军内部不成文的规矩:
“不瞒您说,咱们太平道中,天公、地公、人公三位将军,皆是赏千金、封万户侯的天价。”
“其下三十六方渠帅,个个也都是几十万赏金的人物,咱们黄巾军里,很多时候就是拿朝廷的赏金高低来论资排辈的!”
李建的眼神愈发热切:“您是被我们兄弟拥立的渠帅,并未得天公将军的任命文书,去收服其他渠帅,难免有人不服。”
“但现在,有了这份‘百万赏金令’,谁还敢质疑您的威望和资历?!这便是您名正言顺统领冀州黄巾的最好凭证!”
听完这番话,刘峥恍然大悟。
他一直以来都想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却忽略了这个时代背景下,“名人效应”的巨大作用。
在这信息闭塞、强者为尊的乱世,一份来自敌对阵营最高级别的“认证”,其分量远超自吹自擂。
“看来,是该改变想法了。”刘峥心中暗道,“我如今实力已至顶级,手握数万大军,确实低调不下去了。”
“王琳想拿我当靶子,引皇甫嵩来攻,却无意中给了我一块整合冀州黄巾的敲门砖。”
“是时候崭露锋芒,向这天下展示我强健的肌肉了!”
一念至此,刘峥再无犹豫。
他不仅没有销毁这份通缉令,反而当即下令,让斥候将这份海捕文书的抄录版,传遍中山国乃至整个冀州。
他要让所有还在挣扎、还在观望的黄巾残部都知道,冀州,出了一个值得他们追随的“百万级”渠帅!
末了,他收回心神。
看着眼前正一脸兴奋的李建等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既然如此,那今日的识字课,就练习这份海捕文书!”
“啊?!”李建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顿时有种学渣看到考卷时的惊慌与无奈。
“啊什么啊?”刘峥板起脸,声音不容置疑,“现在开始,我一个字一个字教你们,你们用木棍在地上写!”
“这上面每一个字,都关乎我们的名声和未来!”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自从在常山站稳脚跟后,便在军中强行推行识字教育。
他先亲自教导李建、朱炎等核心将领,再由他们逐级向下,教导各自麾下的屯长、什长,最终惠及每一个有心向学的底层士卒。
这占据了每日行军操练之余近三成的时间。
“诺!!!”
李建等人心中叫苦不迭,但刘峥的命令,他们不敢违抗。
对于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而言,读书识字,真的宛如听天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