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期望未来 假书童供出真相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孙三娘见赵盼儿满眼忧愁,便握住她的手说道:


    “盼儿,我相信县衙的人一定有办法将他们两个的嘴撬开的,刚刚那县尉不是已经向你承诺过嘛,我看这事多半能成。”


    赵盼儿转头看着她:“三娘,谢谢你。”


    孙三娘愣了一下,旋即拍着她的手臂说道:“盼儿,你又客气了!”


    赵盼儿凝视她,嘴角嗫嚅着:“真的要多谢你,如果不是你帮着演戏拖延,我一个人肯定是做不到这些的。”


    孙三娘听得心中感触,又大大咧咧地摆手道:“客气啥啊,咱们什么关系,快别说这些了哈…”


    赵盼儿满心暖意,亦觉得自己的眼光果然不错,孙三娘确实是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好闺蜜。


    见赵盼儿似乎依旧很担心,孙三娘忙扶着她坐下,柔声劝慰着。


    赵盼儿轻轻点头,却仍是蹙眉道:


    “只怕那两个假书童供认出幕后主使后,那个县尉会畏惧权势,不敢将真相告知于我。”


    孙三娘听得一怔,旋即附和道:“这倒是,倘若这两个假书童是京城某个豪强权贵的家奴,县衙的知县怕也不敢轻易得罪。”


    “盼儿,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选择报官?”


    赵盼儿看着她,耐心解释:


    “一来,我们私下里定然问不出什么,若强行逼问,反而会让他们倒打一耙,倒不如先报官。”


    “二来,我听闻知县郑青田为人正直,是个难得的好官,他未必会畏惧强权,我盼着他能够向我说明真相。”


    孙三娘听了,微微皱眉,虽觉得赵盼儿这个想法过于将希望寄托于他人,但也明白,眼下赵盼儿的做法已是最佳之策,便笑着说道:


    “我也听人说起过咱们这个年轻的知县,他为人颇为不错,曾数次为民做主,想来此事会有好结果的。”


    赵盼儿再凝视她一眼,也跟着莞尔一笑,暂时抛却了那些烦忧。


    笑了笑后,她想到了什么,又对孙三娘说道:


    “三娘,明日咱们茶坊照常营业,另外,还得烦请三娘你帮着向茶客们说明,旭郎并未抛弃糟糠之妻,昨日那两个书童是假冒的,且已被县衙抓起来了。”


    孙三娘一听,便明白了她的意思,笑道:


    “好,不用等到明天,我现在就去和街坊邻居说这事,他们想败坏欧阳官人的名声,没门儿!”


    赵盼儿听得心中一暖,主动握了握她的手:


    “那就辛苦三娘你了。”


    孙三娘摆手道:“盼儿,你又来了,客气什么。”


    “话说回来,既然欧阳官人并未变心,我估摸着,再过一段时间,他定会派人来接你去汴京,到时候,你就是真正的进士娘子了,可别忘了我这个乡下妇人。”


    听了这话,赵盼儿俏脸微微泛红,美眸中闪过一丝期许,看着她回道:


    “放心吧,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了三娘你,若你家傅新贵同意,我可以接你去汴京住一段时间。”


    孙三娘先是一喜,随后眼神又黯淡了下来:


    “多谢盼儿你的好意,只是傅新贵肯定不会让我离开钱塘的。”


    赵盼儿见状,心中有些心疼,柔声劝慰道:“别这么说,到时候我帮你说说好话,或许会有用的。”


    这话一出,孙三娘又变得兴奋起来,激动地和赵盼儿说起汴京城繁荣昌盛的景象来,两人都不免有些心驰神往。


    …


    次日。


    赵氏茶坊照常开门迎客。


    茶坊的熟客们原本以为,赵盼儿遭遇欧阳旭悔婚之事后,定会一蹶不振,从此不再营业。


    没想到,茶坊竟又照常开张了,于是,熟客们纷纷前来捧场,顺便打听些八卦消息。


    赵盼儿正打算向大家解释清楚此事,见有熟客主动询问,便与孙三娘一道,将那两个假冒欧阳旭书童的事情娓娓道来。


    尤其是孙三娘,为了凸显赵盼儿的能力,添油加醋,如同说书人一般,将整件事情讲述得绘声绘色,俨然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众人闻言,这才释然,纷纷夸赞赵盼儿慧眼识人,竟能将那两个假冒的书童识破。


    得知这两个恶徒已被县衙抓获,众人无不拍手称快,直言抓得好,这样的恶徒,就该受到惩处。


    众多熟客对赵盼儿也愈发敬重了,不仅因为她聪慧过人,更因为赵盼儿如今已是进士娘子的身份。


    赵盼儿见众人并未怀疑欧阳旭变心,也无人指责欧阳旭的不是,这才松了一口气。


    同时,她暗暗期待着县衙能早日告知她真相。


    钱塘县衙。


    魏为命衙差将那两个假书童抓回县衙后,便吩咐人对两人进行严刑拷问。


    两个假书童本打算咬紧牙关,死不招供,毕竟,一旦说出来,他们便再无活路。


    然而,魏为为了与欧阳旭搭上关系,暗中指示狱卒们无论如何都要撬开这两人的嘴。


    狱卒们得到指示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对两人施以各种严酷刑罚,十二个时辰不间断。


    三天过去,两人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最终还是扛不住了。


    稍矮的那个突然疾呼:


    “我说…我说,我们是汴京城里高家老爷派来的人!”


    正在对他们施刑的县衙狱卒一听,立马停止了施刑,领头的狱卒头目厉声追问:


    “终于愿意说出口了啊,快说清楚,是哪个高家?又是哪个高家老爷?”


    此时的两个假书童,早已面目全非,蓬头垢面,身上满是血迹,伤痕累累,早已没了之前那般倨傲自得的态势。


    稍矮的那个,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


    “高家是高贵妃娘娘的娘家,高家老爷名讳高鹄,乃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


    听了这话,几个狱卒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刑具下意识地被扔在了地上,甚至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


    不论是高贵妃,还是高鹄,都不是他们这些县衙狱卒能够得罪得起的。


    半晌,狱卒头目才镇定了下来,盯着两人质疑道:


    “你们没有再撒谎吧?若敢再胡说八道,可别怪我们直接让你们去地府见阎王爷!”


    两个假书童忙不迭地点头:“自然不假,高老爷嘱咐过我们,若被识破,绝不能供认,可眼下,我们两个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说出真相了。”


    看着二人满脸痛苦和不安的样子,狱卒头目知道两人所言不假,脸色变了变,对身边的狱卒说道:


    “给两人松绑,换一间好一点的牢房,再拿点吃的来,我去通禀县尉大人。”


    说完,便快步走出这牢狱,去告知县尉魏为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