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他,究竟是何人?

作品:《大汉极品纨绔

    看着老师给自己寄来的信封,当今皇上李立皱着眉头。


    “《论侈靡政策及推恩令之实施》……”


    李立看着书信的内容,一点点往下看。


    本来,他脸色平静如水,可是越往下看,他的脸色越凝重,最后竟布满震惊!


    这封书信,无论是侈靡政策,还是推恩令,都异常大胆!


    身为当今皇帝,他自然知道,如今大汉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无论是诸侯王领土太大,威胁到了皇室,还是贫富差距太大,导致很多有钱人,已经不能为朝廷所用。


    而这两个计策,完美解决了现在大汉的两大困境。


    “这个颖川陆子,好像老师不是第一次提到他了!”


    记得上次,李元寄来的诗词,上面署名就是颖川陆子。


    当时,他还被那两首诗词惊艳许久,当即就命令人,把那两首诗词公之于众了。


    没想到,这个颖川陆子,不仅作得一手好诗词,对治国方面,也如此有天赋!


    只是,他也知道,无论是侈靡政策,还是推恩令,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开始实施的。


    这两个政策,都足够在大汉造成不小动荡,除非有很大魄力,不然哪怕是身为一国之君,也无法实施!


    “这个颖川陆子,到底是何人?如果他真的这么有才华,朕一定要让他在朝廷里任职!”


    李立默默想着。


    李立问道:“老师回来了吗?”


    他旁边一名宦官赶忙恭敬道:“回皇上,太傅前天已经启程,按照时间推断,预计今天下午,方能抵达长安。”


    李立点了点头,不过随后,他又话锋一转:“但是,老师这几次在信封中,提到的这个颖川陆子,都是化名,以老师的眼光,如果知道这人有才能,定会将他推荐于我……”


    可是,老师却迟迟没有推荐给自己,甚至没有把此人的真名告诉自己。


    这很可能,是那个人,不想暴露身份。


    李立这么想着,时间很快来到了下午。


    李立刚午休完,正在后花园遛弯,思考国家政策。


    突然,那个宦官跑过来,告诉他黎元回来了。


    李立大喜过望:“真的?!太好了,朕马上过去!”


    他急切的就要回去,只是下一秒,他顿时愣住了,看了眼自己身上的布衣,摸了摸头顶的发簪。


    “不,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去见老师,来人,给我准备衣裳…”


    他虽然是当今皇上,可是因为每次穿龙袍,带冠冕太麻烦了,所以很不喜欢,好多次都是只穿着一件布衣,前去接待大臣。


    黎元就对此非常恼怒,批评他不注重圣威。


    虽然李立还是没能改掉这个坏习惯,但也不敢就这样,直接去见老师。


    不然免不了又要被教训一顿。


    等到李立穿上龙袍,带上冠冕后,李立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李立赶紧托起龙袍,走下台阶,诚惶诚恐:“老师,学生来晚了,让老师等候多时!”


    面对黎元,他再也没了皇帝的气势,反而像是一个小孩对待长辈一样。


    而黎元,也没有了在陆京身边那种随意,变得严肃无比。


    “皇上,最近可温习经书了?”


    李立赶忙点头:“学生一日三次诵读经书,不敢懈怠!”


    “好,进去吧,我有事情跟你说!”


    “老师请!”


    李立赶紧站在旁边。


    不过,黎元走到他跟前,就停下了脚步。


    李立明白老师的用意,毕竟他现在是皇帝,怎么着也要走在最前面。


    虽然黎元是他的老师,但君臣之名,大于师生之名,而黎元又对这些名分非常看重,认为名分是礼制最重要的,不可乱了。


    来到宣室殿,李立先让黎元坐下,他自己才坐了下来。


    “老师,一路劳累辛苦了,不知老师现在身体如何了?”李立恭敬道。


    他也知道,黎元的身体每况日下,为此也日夜发愁。


    因为一旦老师倒下了,他一个人,不知能不能撑得起整个大汉。


    黎元摆了摆手:“没什么,这把老骨头还能扛得住,而且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给你的那封信,你可看到了?”


    “看到了,上午刚刚看到。”李立回答。


    黎元皱了皱眉:“上午才看?信件是什么时候到的?”


    听到这话,李立马上流下冷汗,有些紧张:“昨天,昨天晚上……”


    “哼,老夫寄给你的信件,昨夜就到了,你今天才看?”黎元表示出非常不满。


    “这个……老师,你也知道,最近兖州灾情严重,学生实在腾不出时间啊。”李立觉得有苦难言。


    兖州灾情已经好几年了,都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勃水决堤,蔓延了几百里,毁坏的房屋不计其数,损失难以估计。


    黎元自然也知道,这个皇上的难处,不过表面还是冷哼一声:“哼,那说明你处理政务还是太慢了!如果你快点处理,肯定有多余时间!”


    “学生愚钝!”李立深深低下头去。


    黎元也不想跟他计较这个了,问道:“罢了,言归正传,那信的内容,你觉得如何?”


    李立道:“老师,信里的内容,学生已经看完了,学生觉得,无论是侈靡政策,还是推恩令,需要实施起来,都必须要面临很大风险。”


    侈靡政策,那可是公然支持享受,支持人们去铺张浪费,这与现在大汉所推崇的简朴作风,大相径庭。


    一旦实施起来,估计朝廷那些大臣,都会跳出来反对,认为这个政策不是推崇节俭的本意。


    而推恩令更不用说了,直接把所有诸侯都得罪死了。


    “自然如此,圣人有言,大道难行。”黎元缓缓开口:“可是,该实行的,必须实行,不然只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现在如果实行推恩令,肯定得罪诸侯。


    以后实施了,同样会得罪诸侯。


    而诸侯只会一天比一天强,不会一天比一天弱。


    与其在他们强了以后再实施,不如在他们弱的时候实施起来。


    “学生明白,学生定会好好考虑这件事!”


    黎元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


    突然,李立想起什么,问道:“对了,老师,学生有一事不明。”


    “哦?什么事?”黎元看向他,仿佛已经知道他要问什么了,


    李立道:“老师信中所说颖川陆子,究竟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