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有人负重前行

作品:《大唐:魏家逆子,开局震惊李世民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以及众人都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这首诗要说是魏征的作品也就罢了,好歹人家做到了这个位置上,而且还经常和李世民打交道,一来二去,有了这些感悟也就是了。


    一个小小的子爵,连一个正经差事都没干过的少年, 居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来。


    真正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房相,你想要为魏叔玉求情,也不用做到这个地步吧,要是别的事情,下官还不好说什么,可是这诗词一道,讲的就是一个言由心生,那魏叔玉未曾经历过这样东西,又怎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难道他还是个天才不成?”


    在众人的一片沉默之中,弘文馆馆主谢恒率先站了出来。


    面对李世民,甚至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都表现的谦虚有礼,那是因为房玄龄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


    可是面对谢恒这样出身自五姓七望家族的领头人,在成婚的时候,领教了这些人的恶心之处以后,房玄龄早就对这些人没有什么滤镜了。


    所谓的百年世家,名门望族,不过是一群见风使舵,自私自利的蠹虫罢了。


    只见房玄龄淡淡扫了谢恒一眼,冷笑道:


    “天才?若说世上真有这样的天才又如何?别的不说,光说是魏叔玉自回到长安之后,做的那桩桩件件,哪一件是普通人的手笔,又给朝廷带来了多少进账,别的不说,光说他在周至那边开设矿场,收留那些流民,便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反观之,谢大人自任弘文馆馆主以来,又为朝廷做了什么?”


    “你……”


    面对着房玄龄的质问,谢恒一下子就被怼的哑口无言,只得满脸涨红的在那里生闷气。


    “咳咳,房相,有什么话好好说便是了,何苦如此出言刻薄挖苦同僚?”


    眼看谢恒吃瘪,一旁的卢玉山自然是要救一救的。


    卢玉山从座位上起来,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笑道:


    “陛下,老臣以为,这诗词一道终究是小道,登不得什么大雅之堂,方才房相说的那稳固江山的道理,老朽也颇为认同,咱们又何必纠结于一首诗词的归属,不妨让房相讲讲,这首诗与他那的道理,有何关系才是……”


    卢玉山说完话,便又老神在在的坐回到了座位上。


    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什么都和他没有关系似的。


    听到他的话,长孙无忌面露赞许的神色。


    不愧是老祭酒啊!


    手段当真是老辣!


    若是揪着这首诗不放,那么极有可能会让李世民对魏叔玉起了惜才的心思,再要处置可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自家老板的心思,长孙无忌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若说是古往今来的帝皇,谁最爱惜人才的话,当今这位说第一,那便绝没有人敢说第二的。


    果然,在卢玉山说完之后,李世民便不再深究这首诗的由来,而是看向了房玄龄,面露疑惑之色。


    “对啊……房相还是先解释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吧……”


    眼见李世民没有上钩,房玄龄目光中闪过一抹可惜之色。


    因为他之前确实有着特别的心思,想要以这样的方式去提醒李世民,虽说魏叔玉闯下了大祸,可是之前这个孩子对大唐的贡献可也是实打实的啊!


    而且在收留流民方面,太子李承乾的表现同样亮眼。


    这倒不是房玄龄因为私人关系替太子说话,而是他是真心认为,一个如此善待百姓的太子,将来若是做了皇帝,也绝对不会坏到哪里去。


    不过眼下李世民既然发问了,房玄龄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将他原本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回禀陛下,微臣之所以提到这首诗,便是因为历朝历代之所以可以承袭下来,说到底承袭的是制度,而非是人……汉朝继承的乃是秦制,晋朝又继承汉制,到了咱们大唐,想来陛下以及诸位大人也都明白,咱们的规矩法度,大多是从隋朝继承而来。


    陛下若是想要稳固江山,那么这继承的规矩自然是需要先定下来,一旦确立,便不可轻易改变,否则那才是只管稳定一时朝局,却为将来埋下祸根才是……”


    房玄龄说完这番话,便直接跪倒在地,面露惨然之色。


    他明白,自己这番话虽然说的在理,却说在了李世民的痛点之上,完全属于在伤口上撒盐了。


    实际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天底下的王朝的继承制度,说起来只有一条,那便嫡长子继承制。


    只不过这样的制度,在李世民手里被小小的改变了一下。


    但是作为一个自诩正统的君王,作为一个想要成为天下表率的男人。


    李世民自然也是希望可以将这个制度继承下去的。


    否则也不会在李承乾刚出生没多久,就册立为东宫太子。


    为的就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怕人家说,老子是反贼,现在好了,生的儿子也不讲长幼有序,成了一窝子的反贼。


    这句话对于李世民来说,天然便有着退烧贴的作用,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


    因为这句话,同样犯了李世民的忌讳。


    所以在说出来之后,房玄龄便主动跪到地上领罪。


    他知道,即便李世民认可了自己的说辞,但往后在李世民的心中,他们这对君臣已经有了隔阂。


    房玄龄再也不会是李世民最亲最近的人了。


    但为了魏叔玉和太子,房玄龄也认了。


    一旁的长孙无忌看着地上的房玄龄,脸上露出一抹讶然之色。


    他完全没有想到房玄龄为了这两个人居然做到了这个地步。


    以他对李世民的理解,怕是过不了多久,房玄龄便要失去相位了吧。


    “为了两个毫无血亲关系的人,便去触动陛下的逆鳞,真的值吗?”


    长孙无忌扪心自问,然后摇了摇头。


    他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


    很快,他的嘴角便多了一抹笑容。


    因为他知道自此之后,这个朝堂上,再也没有人可以和自己抗衡了。


    若是房玄龄被罢相之后,不管是谁上来,见了自己不都得矮一头吗?


    嘿嘿,这一次想不到还是个三喜临门啊!


    废掉了太子与魏叔玉,还捎带起了房玄龄,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啊!


    长孙无忌低着头,眉宇间尽是笑容。


    就在这时,只听得龙椅上传来了一声叹息。


    “玄龄,你这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