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时间不多了

作品:《大唐:魏家逆子,开局震惊李世民

    魏叔玉的话,使李世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个帝王,他当然明白这一句话的含金量有多重。


    只是他实在没有办法接受,自己梦寐以求的结果,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办到了?


    “就靠着这样就行了?从此之后,那些天下有才能之人,便能尽入吾彀了?”


    李世民看着魏叔玉,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


    却见魏叔玉摇了摇头。


    “不,这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后面需要做的每一步只会越发不容易。”


    “这又是为何?”李世民一脸疑惑。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基本搞明白了魏叔玉买卖学区房里面的猫腻。


    除了在那些大富大贵之人身上捞点油水之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利用学区房的事情,为自己的矿场学堂造势,或者说为自己的学说造势。


    这与李世民为科举造势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当看到那些官员们为了学区房的事情,竟然可以真金白银来支持的时候,李世民不可谓不为之震惊。


    他觉得自己的科举改革就要成功了。


    却不料到这个时候,被魏叔玉一下子泼了一盆冷水。


    “莫非陛下觉得,光是靠这一所乡下的学堂便能逆转眼下的局势吗?又或者说,靠着这所学堂,便能将真正想要为民请命,注重实事的人才选拔出来吗?”魏叔玉一脸冷笑道。


    “难道不能吗?”


    马周心中带着同样的疑惑。


    “莫非魏县子是觉得自己这间学堂的师资力量,难以与国子监他们抗衡?其实这个不难的,鉴于此次您这边辉煌战绩,我想京城不知有多少饱学鸿儒想要来您这边执教呢!


    再加上朝廷也会在日后对你这边同样优待,马某实在想不出,那些人还能成什么气候?”


    李世民看着一旁的魏叔玉,心中也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好奇。


    这小子,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一种意料不到的冲击。


    之前为了和卢玉山比试的事情,他一宿没睡,谁料到这小子三言两语便化解了危机。


    现在眼看着势头正好,他准备一鼓作气,将那些腐儒彻底清除出大臣的队伍时,这小子却又语出惊人,说是会难如登天。


    “哎……”


    李世民叹了口气,心中觉得也是有些无奈。


    这时,魏叔玉的声音响了起来。


    “马大人觉得,选拔人才这种事情,最重要的是哪个环节呢?”


    “自然是科举了。”


    马周如实答道。


    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终究是要走科举这一条道路的。


    就拿这一次的科举来说,国子监也好,弘文馆也罢,在考试之前,名气自然大得很,可是等到出了成绩之后,威望却一落千丈,反倒是魏叔玉这边的声望水涨船高。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却见魏叔玉摇了摇头,笑道:


    “不,最重要的一环并非在于科举,而是在于蒙学啊!”


    “蒙学?”


    听到这个,李世民与马周都是微微一愣。


    他们心中想过许多答案,州学,县学,可就是没有想过蒙学。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不过都是几岁的孩童而已,又怎么看得出来才能呢?


    魏叔玉微微一笑,也不打算卖关子,直接开口道:


    “陛下,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几千年来,这些世家大族们凭什么掌握着天下文脉,甚至外面还流传着什么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他们凭什么如此嚣张跋扈?”


    魏叔玉刚一开口,就觉得身边空气骤然一冷,两道寒芒似的目光直接朝自己射了过来。


    李世民寒着脸,没有说话。


    倒是一旁的马周,已经被魏叔玉的话给吓得半死。


    “我的小爷啊!这些话是能随便乱说的么?还流水的王朝?你是在想表达什么?


    大唐根基不稳?也会成为如同前隋那般短命的王朝吗?”


    意识到自己说地似乎有些过头了,魏叔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笑道:


    “那啥,弟子只是打个比方,恩师不用多想哈。”


    “你最好只是打个比方……”李世民黑着脸冷哼道。


    “说吧,他们的凭仗,到底是什么?”


    听到李世民的话,魏叔玉深深吸了口气,然后一字一句道:


    “弟子认为,他们最大的凭仗便是对文化经典释义权以及对读书写字的垄断权!”


    见李世民又皱起了眉头,魏叔玉不敢托大,连忙解释了起来。


    “其实从蒙学开始,那些读书人天然的就被划分到了他们的阵营当中,因为这与地方上的文化属性是密不可分的。


    就拿那些五姓七望的人来说,每一个家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绝对超乎朝廷的想象。


    只有他们认可的经典,才会被地方上大规模的推广,学习,以至于他们的家学成了地方上的官学,其他学派,反倒成了异端一样。


    如此一来,才蒙学开始,这些孩子便已经打上了他们的烙印。


    即便将来入了弟子的学堂又如何?


    无非是给别人做了嫁衣罢了。


    弟子甚至敢和您打赌,不出三年,弟子这小小学堂,就会被各大家族的人给渗透完毕。


    试问,那个时候,陛下还分别的出哪些是世家推出来的人,哪些是凭借自己努力考上的人吗?”


    “嘶……”


    听完魏叔玉的话,李世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就在片刻之前,他还对眼下的情景而沾沾自喜。


    觉得只要将科举改革进行下去,他迟早可以将山东士族给拿捏住。


    可在听完魏叔玉的分析之后,李世民后背已经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如何都想不到,那些人居然如此难缠。


    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李世民只觉得有些苦辣辣的。


    “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些吗?


    就只能干瞪眼的看着?”


    李世民叹了口气,一股烦躁感油然而生。


    其实他心里一直清楚,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眼下是因为有外患的缘故,在许多事情上,他还能乾纲独断。


    可随着周围外患平定,朝堂上必将步入一个帝王和大臣们共治的局面。


    那个时候,才是对他这个皇帝真正的考验。


    而且随着各项改革,他与世家们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若是到了那时,还是没能将他们控制住的话,那这大唐的江山社稷,可就危险了啊……”


    李世民握紧拳头,脸色一片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