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摊牌

作品:《大唐:魏家逆子,开局震惊李世民

    魏叔玉在魏征面前坐了下来。


    仔细想想,这应该还是两人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魏叔玉端起桌上的稀粥喝得漫不经心,魏征脸上看不出悲喜,只是看着自己这个儿子良久,忽然道:


    “你就没有什么要对为父说的吗?”


    “嗯?”魏叔玉抬头,不明所以。


    却见魏征叹了口气道:


    “我知道你还有老二,老三他们心中都有疑问,为何咱们家就不能像长安城其他人那样,活得轻松一点。”


    “你不要忘了,爹是一个降臣……”


    闻言,魏叔玉微微一愣。


    他这才意识到,魏征这是在自剖心路历程了。


    “身为一个降臣,唯一的求生之道,那便是做孤臣,不是爹不想和官员们来往,而是没办法和他们来往。”


    “陛下虽是明主,但猜忌心太强,若是爹和那些朝臣交往过甚,平日里自是没什么,可难免有朝一日,惹出圣上猜忌,那便要出祸事了。”


    听到这里,魏叔玉点了点头。


    魏征轻轻一笑,继续说道:


    “当然,若是爹一个人也无所谓了,可是你别忘了,在爹身后,还有一众昔日建成旧臣,因此,只要爹这杆旗帜不倒,只要爹不停犯上直谏,大家伙才能真正觉得安心。”


    “我想陛下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有了这一场君臣相得……”


    事实上,李世民的朝廷班底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分是来自于太上皇李渊的老臣,一部分是如魏征这样,李建成的旧部,最后才是自己秦王府的班底。


    为了稳定朝局,这三股力量,李世民都需要倚重,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也正因为如此,在初唐年间,才会同一时间产生如此多的宰相。


    魏征说了这么多,然后停了下来,看着魏叔玉笑道:


    “爹说的这么多,你明白吗?”


    自昨日宴会回来之后,魏征已经没了任何小看儿子的心思。


    从用春宫图修改奏折开始,再到关中治粮之策,再到盩厔买地的想法,再到那匪夷所思的治蝗之法,若还单纯地认为是运气好,那便是自欺欺人了。


    他不知道儿子在哪里学的这些本事,可事实摆在眼前,自己这个儿子,确实不容小觑。


    这也是魏征为何选择和魏叔玉在今天摊牌的原因。


    不是他不知道为官之道,而是碍于降臣身份的原因,这个官啊,只能这么当。


    他原本以为,话说到这个地步,以儿子的聪明,自然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哪想到魏叔玉的反应,却让魏征皱起了眉头。


    只见魏叔玉极为平静的点了点头,不卑不亢道:


    “我能理解,但不认同。”


    “嗯?”魏征脸上露出一抹疑惑。


    魏叔玉轻轻一笑,说出了让魏征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一句话。


    “爹,你觉得在陛下心中,是你重要,还是李建成重要?”


    “这……”


    魏征面露不悦之色,似乎是对儿子直呼故太子的名讳感到不满。


    他想了想,迟疑道:


    “自然是故太子比较重要……”


    很快,魏征又犹豫了起来。


    “难道是我?是了,故太子已然不在人世,陛下还是需要为父来稳定朝局……”


    然而,却见魏叔玉笑着摇了摇头。


    “都不对……”


    魏征抬起头来,就见魏叔玉笑道:


    “是没有李建成很重要……”


    “这是何意?”


    闻言,魏征脸上升起一抹恼意。


    他觉得魏叔玉这是在戏耍他。


    却见魏叔玉解释道:


    “陛下心心念念的,自然是最大程度,消除故太子的影响,很多事情过犹不及,父亲硬拗直臣的人设,眼下自然没有问题,可一旦时日久了,就会变成一种提醒,提醒着陛下,故太子的影响还在。


    你是故太子的旧臣,所以才需要不停地直言进谏证明自己。”


    “长此以往,岂不是每一次父亲谏言的时候,都变成了刷故太子存在的机会,这是陛下真心想看到的局面吗?”


    魏叔玉看着魏征,一字一句地说道:


    “父亲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公以此兴,必以此亡……”


    “放肆!”


    听到魏叔玉的话,魏征脸色一红,瞬间拍案而起。


    他今天在摊牌之前,不是没有想过会发生什么情景,却唯一没想到,自己儿子的一番话,竟然会让自己彻底破防。


    “区区黄口小儿,你又懂些什么!看来我还是对你太过骄纵了!罢了,今日便说到这里,你好自为之!”


    说着,魏征似乎一刻也不愿多待,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魏叔玉摇头叹了口气。


    他知道,面对现实,是需要勇气的。


    或许李世民在开始的时候,确实需要魏征这个降臣代表来配合完成作秀的需要。


    可是随着朝局越来越稳定,那么这样的需求,就会慢慢降低,甚至成为负资产。


    魏征只看到了前面一点,所以一辈子过得是挺风光的。


    却因为没有看到后一点,所以子孙后代过得并不怎么样。


    对于魏征的拂袖而去,魏叔玉倒是习以为常了。


    反正两人的心思已经明了,那就走一步,看一步,看看谁才是正确的吧。


    在家里用过早饭后,魏叔玉便出门,朝弘文馆方向摸了过去。


    ……


    太极宫,大内。


    一大早,李世民便将太子李承乾与越王李泰都叫了过来。


    当看到李世民那有些疲惫的神色时,两人都是有些诧异。


    李世民只是摆了摆手,说是昨夜寝宫走水,没有睡好。


    实际上,心中则是将魏叔玉祖宗十八代齐齐问候了一遍。


    “今日叫你们过来,是想说说经营的事情。”


    李世民指了指身前的案几,让两个人坐下。


    “金铲铲矿业的事情,太子已经做得很好,不但解决了钱荒与粮荒的问题,还顺带缓解了蝗灾的损失。”


    听到李世民的夸奖,李承乾小脸微红,显得有些兴奋。


    李泰则是憋着嘴,一副不服气的模样。


    李世民将两人的神情看在眼里,笑道:


    “现如今,朕这里还有一份差事,想置办一个金铲铲盐业出来,不知你们两人,谁愿担当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