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羊鼻公这是疯了吗?

作品:《大唐:魏家逆子,开局震惊李世民

    “韦小宝?”


    听到这个名字,马周微微一愣,旋即一脸迷茫道:


    “回禀陛下,草民并未听过这个名字,不知此人与这奏折之事有何关系?”


    李世民见马周不似作伪,心里暗暗有些意外。


    “是他向朕推荐的先生,却没想到,先生竟然不识得此人,真是怪哉!”


    他原本以为,韦小宝之所以推荐马周,是因为两人相识。


    可眼下这情况,明显是两人是不相识的。


    都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韦小宝能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推崇到这个份上,如此一看,一旁的杜楚客就显得有些小肚鸡肠了。


    此人之前在突厥使者的事情上,李世民就有些不喜。


    只是碍于杜如晦的面子,没有责怪对方这个堂弟,可这一次,明显看得出来,这个杜楚客不但目光短浅,心胸也有些狭窄。


    这样的人,放在儿子身边,说不好就是定时炸弹。


    保不准,哪天就会把他儿子拐到沟里去了。


    事实上,历史上杜楚客后来还真地怂恿李泰去夺嫡,还帮着贿赂朝中大臣,最后被李世民发现,罢官流放了。


    李世民看了杜楚客一眼,淡淡道:


    “既然杜长史一心想要为国效力,总在越王府里,终究是有些大材小用了,不如去帮越王看看这天下,好教其知晓民间疾苦!”


    “这奏折上说,虔化县令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已被正法,正好空缺,你便去那虔化,做上一任县令吧!”


    “什么!”


    听到这个,杜楚客双腿一软,差点跪在了地上。


    虔化那地方,地处西南荒野之地,根本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一个人若是到了那个地方当官,那基本上和判了死刑没有区别。


    “怎么,你不愿去?”李世民冷声道。


    “臣……臣……”杜楚客支支吾吾,不敢支声。


    “是舍不得你那新娶得小妾吧!”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嘲讽。


    有些人,把盐方那么重要的东西,说给就给,有的人,只会嘴巴热血报国,却舍不得自己的安乐窝。


    谁是忠,谁是奸。


    高下立判!


    想到这里,他对于韦小宝卖掉宅子的事情,忽然释然了。


    唉,或许那小子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吧……


    听到李世民的话,杜楚客直接跪在地上,眼神求助似的看向李泰。


    可是面对着自己父皇的威严,极具察言观色的李泰,自然不会往枪口上撞。


    这时,李世民却突然回过头来,看向马周,道:


    “马周,你愿意前往虔化县,当这个县令吗?”


    马周想了想,不卑不亢道:


    “草民愿往。”


    “哦?你就不怕那里穷山恶水,一辈子碌碌无为吗?”李世民好奇道。


    马周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李世民深深看了马周一眼。


    一般人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慷慨激昂一番,至少也要表达一下忠心。


    可马周却一言不发,彷如在说,既然拿定了主意,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于是乎,李世民看向马周,越发觉得顺眼了,心里感慨道:


    “韦小宝这臭小子,眼光倒是不错……”


    李世民看向马周,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马卿家愿往,朕却舍不得了……”


    说着,看向何力士道:


    “传朕旨意,马周股肱之寄,诚在忠良,见事敏速,多称朕意,明日起,在门下省任事,侍御驾前吧……”


    闻言,马周身子一僵,连忙叩头谢恩。


    原本以为,陛下让他过来,顶多会赏他一份事做。


    却没想到,竟然给了他如此要职。


    侍御驾前,那可是与陛下朝夕相处的机会啊!


    不知会让多少人眼红嫉妒。


    “韦小宝吗?”马周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


    他知道要是没有这个人,也就没有他马周今天腾飞之日。


    这是恩人啊!


    李世民看向李泰,又想起之前魏征被逼着“无家可归”的事情,没好气地说道:


    “你回去好好读书,莫要学那魏叔玉,整日惹是生非,见贤思齐懂不懂?唉,尔等要是有那韦小宝一半伶俐,朕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眼看这边事情告一段落,李世民便将所有人都打发走了,只让房玄龄留了下来。


    “《氏族志》编的怎么样了?”


    闻言,房玄龄连忙回答道:


    “崔先生说编得差不多了,想必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拿给陛下。”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忽然玩味道:


    “你说在咱们这位崔先生眼里,这长安城是不是与那虔化县,没有区别?”


    “这……”房玄龄面露苦笑,没有吭声。


    他知道自上次缺粮之事后,咱们这位陛下便对崔浩坚有了极大的怨气。


    要不是为了修编完《氏族志》,恐怕早就把对方逐出长安了。


    李世民见房玄龄不说话,也不以为意,只是冷哼了一声,便拂袖而去。


    ……


    盩厔县。


    一连几日,天还未亮,魏叔玉便跑到了矿上,盯着进度。


    自那日知道钱荒的消息后,他整个人犹如打了鸡血一般,驻扎在这边不走了。


    眼看着一筐筐的铜矿石被挖了出来,再被融化,提纯,分离出杂质。


    魏叔玉笑得嘴巴就没合起来过。


    眼下的问题,只剩下怎么把这些铜矿给卖出去。


    长孙冲他们几个,有着不同的意见。


    长孙冲说是要做成铜钱,然后卖到当铺,这个方案当即就被否决了。


    朝廷对于私自铸钱的事情,管得极严,说是掉脑袋的事情,也不过分。


    真要做成铜钱,怕是还没卖出去呢,就被人家顺手牵羊一锅端了。


    房遗爱说可以当作铜矿,直接贱卖,反正这里矿石这么多,怎么看都是赚的。


    程处默说干脆打造成兵器,卖到军营里,听得其他人几个目瞪口呆。


    好家伙,这是打算直接起兵造反了是吧?


    周亚夫坟头的草已经几米高了……


    最后,还是魏叔玉拍板决定,捏成太上老君的铜像,同时在铜像下面刻上祝福语。


    比如“恭喜发财”,“金榜题名”什么的。


    毕竟,连李世民都承认,自己是道教祖师爷,李耳的后人。


    用太上老君打开销路,应该差不了。


    确定好了这些之后,魏叔玉便离开了盩厔。


    只等着几日之后,那边将货物弄齐了,便直接开卖。


    ……


    回到长安,魏叔玉回到了府上。


    他前脚刚到,三弟魏书琬便偷摸溜了回来。


    “大哥,这是最近几日,父亲的奏折,二哥让我留给你的。”


    魏叔玉摸了摸弟弟的脑袋,随手丢给了一个钱袋子。


    “呐,拿着吧,省着点花。”


    “得嘞!”


    拿到钱袋子,魏书琬一刻也不想待,直接拿出去准备挥霍了。


    魏叔玉则是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了下来。


    他打开奏折一看,不禁愣了愣神。


    原来是这几日,陛下突然颁下诏令,让京城五品以上官员为国举才。


    这份奏折上面,魏征也举荐了好几位。


    只可惜的是,魏叔玉一个也不认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魏征举荐的这些人,或许有些才华,却不是最顶级的那一批。


    也难怪上一世魏家出事之后,没有人能站出来讲话。


    这不是人微言轻,是什么!


    魏叔玉直接将那封奏折揉成一团,躺在地板上,翘起了二郎腿。


    “嗯!一定得找几个超级大腿才行,又粗又大又硬的那种!”


    似乎想到了什么,魏叔玉嘴角浮现出了一抹神秘的笑容。


    那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这会还在融州黄水县当县令吧?


    还有那三箭定江山的薛仁贵,这会应该正在张士贵军营里当伙头兵吧?


    还有那个“无敌神探”狄仁杰,这会……哦……这会还没出生,不过没关系,拉拢他父亲也是一样的。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


    想到这里,魏叔玉拿起毛笔,开始在奏折上,奋笔疾书起来。


    他发现自己修改魏征奏折的愧疚感,越来越淡了。


    果然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不多时,一封全新的奏折,便写好了。


    拿着那封奏折,魏叔玉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


    这时候的举荐制度,可不是儿戏。


    一旦举荐上去,两者之间,便是主从的关系。


    也就是说,一旦这封奏折,传到宫中,得到了皇帝的允准,那么奏折上面的这三个人,便算是彻底打上了魏家的烙印。


    到时候,出门左青龙,右白虎,啧啧,想想都威风啊!


    写好奏折,魏叔玉便叫人将奏折递到了宫里。


    这封奏折,先是到了门下省,再经由中书省,很快便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看着奏折上的那几个“生僻”的名字,李世民不由愣在了那里。


    一个县令,一个伙头兵,也就一个夔州长史,狄知逊他还有点印象。


    这羊鼻公是疯了吗?


    把如此宝贵的举荐机会,就给了这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百思不得其解道:


    “这些人,莫非是那羊鼻公的亲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