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李世民:朕这就让太医为如晦号脉!】


    秦念再次确定这就是同事的剧本——未免浪费时间, 甚至还设定杜如晦和太医都在他附近。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将杜如晦的脉象与症状发出来。


    看着相当专业,不像是随口编的。


    ——秦念自幼跟着姥爷练武, 老一辈的练家子当然都有老中医好友,她在耳濡目染间知道中医诊治常用的术语。


    复制粘贴搜索,秦念也没能在网上找到描述一致的病情。


    秦念原本以为李世民会随便编个病症,她再随便编个治疗方案给台阶,剧本里的杜如晦就能保下。


    就算是为了沉浸感,那也该是在网上复制一个她能找到的病历,她再把治疗方案粘贴到群里。


    怎么这么不上道?


    纠结一小会后,她拨通李爷爷的电话。


    那些专业的术语让秦念怀疑这是来自某个患者的真实病历。


    假如这是李世民的扮演者根据中医书籍随口编造,她最多被李爷爷笑话几句。


    ………


    李世民很是焦急, 担忧秦念的太医也商议不出结果。


    终于, 秦念再度发言。


    孙思邈望着天幕, 发现后世对肝气郁结之症的治疗方式与现今迥异。


    病症严重到陛下复述的那般,孙思邈也不敢说能治疗这位病患。


    若后世的治疗方式有效,那就是医道大幸。


    【秦念:肝硬化不能操劳,禁酒禁食肥肉与内脏。】


    李爷爷根据病症和脉象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肝硬化。


    再三确认这份病历是秦念的编剧朋友从古书上翻出来, 询问治疗方案只是增加剧本真实性后, 李爷爷才将治疗方案告诉她。


    也就是说李爷爷确定这是真实的病历, 甚至担忧根据他人描述的病症给治疗方案会出现医疗事故。


    秦念暗骂李世民的扮演者脑子有病。


    他发的居然是真病历!


    倒不至于考据到这种地步。


    还好她出于谨慎找了外援,不然她的扮演就得出现大瑕疵。


    【李世民:谢秦皇!】


    杜如晦已经离席,因为陛下怕他操劳,命太医送他回府好生治疗。


    他对陛下的厚恩感激涕零。


    若不是陛下的真情感动后世秦皇,让后世太医隔着千百年时间为他诊治, 今年就是他的死期。


    如此厚恩, 杜如晦决心无论前路再怎么艰难, 都要尽全力辅佐陛下。


    【秦念:你朝的太医治不好杜如晦,是因为你朝没有完善的医疗体系。】


    【李世民:医疗体系?】


    各朝各代的皇帝都紧盯天幕。


    佛道巫蛊为何盛行?


    因医道不兴,因人皆惧病死。


    秦念也一如往常那般没有藏私,将医学院体系和盘托出。


    ………


    李世民时期。


    “‘每日诊治几十上百人的医生,医术远比只治疗达官显贵的太医高明’……有秦皇此言,医道将大兴!”


    孙思邈决定收拾行李入京。


    他不愿意接受陛下授予的爵位,但愿意去即将落成的医学院担任老师。


    独自于民间行医,能救不少百姓。


    但去医学院既能每日行医,研究后世秦皇所重点提及的“外科手术”,还可以教导大量学生,救治更多百姓。


    ………


    李治时期。


    正在长安的孙思邈抚着长须。


    他被新帝接入长安,但依旧不愿意当官,就推荐徒弟刘神威入太医院。


    太医院,孙思邈不愿意去。


    但这医学院,孙思邈义不容辞。


    尤其是秦念所言可治疗许多绝症的“外科手术”,孙思邈虽已年迈,但还是想要于医道求索。


    纵然他不能窥得其中大道,也能培养弟子继续深研。


    【秦念: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在二凤起兵时就跟随他,起到的作用和张良萧何差不多。】


    “秦皇实在过誉。”


    房玄龄实在不敢与谋圣并论。


    “玄龄何必自谦,天幕禁止谎言,这就是秦念对你的赞誉!”


    杜如晦的病可治,李世民已转悲为喜。


    房玄龄也不好违逆陛下之意。


    秦念突然提及张萧二人,房玄龄想到的其实是:


    这位秦皇恐怕又是要讥讽汉高祖。


    【秦念:但他俩却不需要设法自污名节。房玄龄位极人臣时想要辞官归隐,二凤没有答应且极为信重他,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秦念:刘邦,你怎么看?】


    【刘邦:……唉。】


    早在看到秦念将这两人比张良萧何时,刘邦就知道大事不好。


    等到真被点名,刘邦只得长长叹了口气。


    【刘邦:子房已经回朝任职,萧相往后亦无需自污。吾有诸多过错,好在有秦皇的劝告,吾已及时改过。】


    张良与萧何相视,却并不是相视一笑。


    萧何不笑,是因为此时陛下虽然承诺改过,但只是改错,本性又怎么会改?


    如今的认错,不过是不希望秦念纠缠此事。


    若是笑出来,萧何深知必然会被陛下所记恨。


    张良不笑,是因为他虽然决定继续辅佐陛下,却没想到秦念抛出的政务一件接着一件。


    都不是朝夕之功。


    再想到待吕……


    张良更是觉得前程灰暗。


    甚至怀疑秦念像是忘了之前说他名不副实那般多次提起“谋圣”一词,是在提醒陛下及吕后不要放过他。


    【刘彻:只是随同李世民杀兄囚父,如何能与萧何张良媲美?】


    秦念懵了一秒。


    随后才反应过来:她对二凤的上位只介绍了玄武门继承法。


    按照刘彻的人设,他肯定不知道二凤其实是起兵反隋,大唐立国二凤的功劳最大。


    那有此问就不奇怪了。


    【李治:阿耶亦是起兵反暴隋,四方征战以平天下!】


    【刘彻:?】


    【秦念:简单点说,二凤既是杀兄囚父的乱臣,也是起兵反隋、定鼎天下的贼子。】


    【李世民:……】


    李世民实在分辨不出秦念是褒是贬。


    从语气看,他觉得这是褒扬,但这用词实在奇怪。


    不过秦念已多次褒词贬用,反过来贬词褒用应该也是他的用词习惯。


    【秦念:不同的点在于,刘邦用兵远不如韩信,大汉建国过程中军功最盛者为韩信。】


    【秦念:在大唐代隋的连年征战中,李世民就是最能打的那个“将军”。他虽是夺了他爹的皇位,但这天下本就是他打下来的。】


    “阿耶,秦念此言有失偏颇!”


    李世民连忙否认。


    李渊连忙看向天幕——


    还好,世民这话是对他说的,不是对天幕所言。


    不然他不仅被秦念无意间中伤,还要看世民这违心之谎为大唐臣民所见。


    “这天下本就算得上是你打下来的,秦念之言并无偏颇之处。”


    李渊早就看开了。


    观天幕许久,他也学到了不少。


    若是遇到这种无法反驳的贬低,大可以效仿汉高祖直接承认。


    如此一来,连秦念这种人都不好继续纠缠。


    还能博个心胸宽广的美名。


    【刘彻:他那么爱哭,怎么打天下?!】


    刘彻震惊。


    就今天的天幕,李世民都哭几回了?


    这怎么可能是定鼎天下的皇帝?!


    【秦念:“自古帝王能兵者无人能出李世民之右,其次朱元璋耳”——在朕之前,这句话是公认的。】


    秦念这可真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纯粹瞎编。


    她是综合甲方给的人设作出的判断。


    “造反推翻嘉庆的皇帝”——嘉庆时期虽然起义不少,但起义能被平定,其根本原因就是还没有走到王朝的败亡期。


    百姓虽然苦,但还不至于苦到大多数人都活不下去。


    从后期的赔款也看得出大清不穷。


    政府不穷,百姓还能生存,再加上“始皇后人”的负面设定,这个人设还能造反成功,这难度不比隋末元末高得多?


    ——始皇后人,意味着不能打反清复明的旗号。


    【刘彻:……】


    刘彻幽幽地盯着天幕。


    照秦念这个说法,帝王中兵者前三,就是秦念、李世民、朱元璋?


    没有他刘彻,是因为他未曾御驾亲征?


    【朱元璋:朕自认用兵不如唐太宗,你又如何自认胜过他?】


    称王之后,朱元璋就多坐镇后方,并不像唐太宗那般常率军冲阵。


    秦念说他兵不如唐太宗,朱元璋认。


    可这秦念何以敢这般自称?


    朱元璋这话也就随口一问,原以为问不出,会被规则所阻,不想却也问了出来。


    是天幕规则有所松动?


    【秦念:具体的不能说,只能说朕造反的难度比你和二凤高得多。】


    具体怎么造的反?


    秦念还没编出来。


    等甲方预告话题是她的时候再编也来得及,会提前一天呢。


    何况这种用于解决意难平的皇帝聊天群,大概率不会轮到她这个假皇帝。


    假皇帝哪来的意难平?


    【朱元璋:……】


    朱元璋低头看向史官呈上来的奏章。


    上面是七个姓氏为爱新觉罗的异族,后附声誉排名与民心排名。


    这些异族的声誉排名,最低的也在中游。


    而不是如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那般位居昏君之列。


    秦念造反的难度,可想而知。


    【秦念:刘小猪,现在知道为什么李世民是二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