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菜”之一字, 在后世竟然是“能力不足”的意思?


    刘邦气闷。


    他确实被围过几次,但也打过不少胜仗,凭什么说他菜?


    这分明就是秦念对韩信过度偏爱!


    【秦念:瞧你这话说的——谁能不偏爱兵仙呢?那可是兵仙啊!】


    【刘邦:……】


    韩信:“……”


    他受到许多人的尊敬, 甚至许多人就算对他很尊敬,他都看不起人家。


    但被后世秦皇以如此直白的方式表达偏爱——


    哪怕是韩信,都产生了一丝自我怀疑:


    孤值得如此偏爱?


    【刘彻:就算你的将军不听调令,致使战败,要给他更多的封地,他才会听令,你也愿意偏爱?】


    【刘彻:别说战败是君王的错,那是因为将领不听调遣!】


    秦念乐得不行。


    刘彻说的是龙且战死之后,汉高祖想要和韩信、彭越一起合围项羽。


    结果这俩都没来, 以至于汉高祖战败。


    汉高祖听从张良的建议, 给彭越封梁王并划分封地, 又给韩信增加很大一块封地,这俩才出兵。


    这次出兵也是楚汉的最后一场大决战,韩信是统帅。


    彭越就是先前那个不敢造反、也不完全听命,最终被汉高祖剁成肉酱分发诸侯的倒霉蛋。


    实话说, 韩信被汉高祖猜忌那完全就是自找的。


    挟制称王、不加封地不出兵都是任何君王都无法接受的行径。


    汉高祖把韩信抓了后没当场处死, 而是降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 此时的汉高祖说实话——


    已足够大度。


    不过这是“皇帝聊天群”,跟她对话的是“刘邦”,那她就只能站韩信这边。


    若是站汉高祖这边指责韩信不懂为臣之道,对话不了几次就会无话可说。


    面对需要持续四个小时的话题,肯定得走对话更多的路线。


    【秦念:不给封地韩信就不支援, 不给封王彭越也不支援, 这难道不是因为刘邦信誉堪忧吗?信誉太低, 那就只能先结账后发货。】


    彭越冷汗涔涔。


    他实在不想在天幕上看到后世秦皇提及他不听从调令的往事!


    此时彭越与燕王卢绾受命领兵诛杀陈豨,但他清楚:


    赵代军卒必然多会卸甲归降,而不是顽抗到底。


    所有人都能看到天幕,赵代之地的军卒都能看到陈豨勾结匈奴,也都知道陈豨必败,又怎么会愿意追随他?


    彭越所不知的,是形势比他所设想的还要好:


    陈豨已被代国抵御匈奴的守军所诛。


    深知民心向汉,陈豨就想要北遁匈奴。


    但是代国北境守军本就与匈奴仇怨极深,且杀陈豨是为平乱可获军功,怎么可能会放他过去?


    待到彭越与卢绾得知陈豨之叛已平,他俩就该即刻入长安觐见。


    【刘邦:……此话从何说起?】


    刘邦自认信誉不低!


    ——虽然比不得始皇帝。


    就算是杀功臣,那也是天下已定之后。


    楚汉争雄期间,他可是连韩信挟制称王都忍了下来!


    虽说他本不想忍,甚至勃然大怒。


    是张良和陈平都踩他的脚,提醒他不能与韩信决裂,不如先封韩信为王。


    他才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直接封韩信为齐王,而不是韩信所要求的假齐王。


    如此心胸,秦念凭什么说他信誉堪忧?


    【秦念:汉高祖五年,你封战功约等于无的韩王信为韩王。】


    这个韩王信也叫韩信,是韩襄王的庶孙。


    秦念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将韩王信与兵仙韩信混淆。


    还有人将韩信还定三秦的计策归功于韩王信。


    事实上韩王信虽然随刘邦入关时建议刘邦东出,但他只是口头喊“东出才能争天下”。


    至于具体怎么东出,是兵仙韩信的谋划。


    【刘邦:怎能说约等于无?他平定韩国十余座城池,又攻下阳城,使项羽杀韩王成后另立的韩王郑昌降汉。】


    刘邦当然厌恶这个韩王信。


    先是投降匈奴攻打太原,被他击败后,韩王信又跑去匈奴与冒顿会和继续攻汉。


    三年前的白登之围正是因此而起。


    如今韩王信还在匈奴苟活。


    刘邦恨之入骨,但他不认为当初是无功而封韩王信。


    【秦念:那对比兵仙韩信的战绩看看呢?还定三秦、攻克魏国、摧毁代国、灭亡赵国、说降燕国、攻取齐国——这是多少座城池?】


    【刘邦:……】


    【秦念:甚至张耳都凭借跟着韩信灭赵的功劳封赵王了,韩信呢?】


    【秦念:你甚至没给他封侯。】


    在韩信之前,刘邦封的王侯主要有三种:


    旧六国贵族、前来投靠的军阀、沛县元老。


    韩信都不是。


    关于韩信有可能是贵族后裔的说法,秦念也有耳闻。


    理由是他有佩剑习惯,且认字,精通兵法。


    只是这“可能是贵族后裔”的身份,并未在史书上体现出来,也未能在封王侯一事中给予他助力,暂且不论。


    战功第一的韩信,却连侯爵都没有受封。


    并非不能理解——功高震主到韩信这种地步,刘邦想要压制他合情合理。


    但不公就是不公。


    【秦念:他要是不挟制称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被封王。】


    【刘邦:吾……这……确实不太妥当。】


    刘恒恍然大悟。


    原来义父说的“孤以功勋封王”是这个意思!


    义父有这么多功绩,阿父却不给封王,连封侯都不给。


    确实有点过了。


    ………


    嬴政这才知道韩信为何被秦念称为“兵仙”。


    如此战功实在显赫。


    在他看来,刘邦如此有功不赏,韩信竟然到攻取齐国之后才挟制称“假齐王”,已经是极为难得。


    ………


    长孙皇后细细擦拭陛下额上的冷汗。


    她知道陛下必然是想起他曾认为韩信之死非汉高祖之过。


    皆是韩信不懂为臣之道。


    如今看来,竟是汉高祖不公在先。


    【秦念:就你这个信誉,不先给报酬韩信凭什么出兵?】


    【刘邦:吾亦是无可奈何。你也知道,给韩信封王,以他的能力,朕寝食难安啊。】


    甚至都不是寝食难安的问题。


    刘邦深知,但凡韩信起了谋逆之心,大汉无人能阻其锋。


    【秦念:所以说你根本不懂韩信。他但凡真有谋反的心思,你能轻易取走他的兵权?还三次!】


    【刘邦:那是朕机敏!】


    【秦念:你还好意思自夸机敏?】


    【秦念:韩信攻破魏代之后,你派个使者就把他的精兵全部调走,让他重新整兵再去打赵国。】


    【秦念:如果韩信没有断层领先的军事天赋,这波操作极有可能让他攻赵失利。】


    【刘邦:吾不得已……】


    【秦念:你当然不得已,因为韩信在赢你在输,你把兵输没了就找韩信要。】


    【刘邦:……】


    刘邦摸摸鼻子,无言以对。


    啊,事实如此。


    殿内众臣都绷着脸,不敢露出丝毫异常。


    韩信为何能在武将中威望极高,高到功臣排第五的樊哙都要以跪拜礼送迎韩信,这就是原因——


    断层领先的军事天赋!


    “义父真厉害!”


    刘恒崇拜地望着他的义父,此刻他已经不是不介意认义父了,而是庆幸于认这个义父!


    太强了!


    七岁的孩子再有心机,也终究是慕强心理更严重。


    就是之前哭得太狠,这称赞太过嘶哑难听。


    韩信命人取温水。


    【秦念:第二次夺兵权就更搞笑了。一年后你又被楚军围了,只有你和夏侯婴两人逃出成皋。之后自称使臣,跑到韩信和张耳的卧室,在他们还没起床的时候就把印信和兵符拿了,带着两人的军队跑了。】


    【秦念:好家伙,韩信一醒,军队又没了。】


    【刘邦:……咳。】


    刘彻默默饮了口茶。


    学史的时候不是没看到这些记载,但当时只觉高祖开国艰辛。


    完全没想过对于韩信而言,有高祖这样动辄取走军队的君王意味着什么。


    果然是断层领先的军事天赋。


    就是卫青霍去病,那也得是他给帝国双璧提供军队。


    哪有将军给君王提供军队的道理?


    现在刘彻才对韩信居于卫霍之上的说法心服口服。


    【秦念:这次倒是没白带走军队,好歹拜韩信为相国了。】


    【秦念:然后命他收赵兵攻齐——“收赵兵未发者击齐”,指的是赵国原本的降兵吧?精兵换降兵,你可太会精打细算了。】


    在秦念看来,韩信就是断档领先的武将。


    可以说古今无二。


    虽说韩信能够募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邦提供的声望与后勤。


    但古往今来,哪个将军会在连胜之下,训练好的军队被君王抢走,自己再去招募散兵继续征战?


    别的顶级武将是得到君王全力支持,如秦昭襄王嬴稷亲赴河内郡动员全国民力,以援白起的长平之战。


    这是国力与武将相互成就的巅峰之战。


    韩信的所向披靡,却多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弱,就是弱在国力。


    这就不能说韩信是国力成就的将军。


    兵仙一词,只有韩信,也只能是韩信。


    没有他两次为刘邦供给精锐军队且威胁项羽后方,刘邦可真不一定挡得住项羽的猛攻。


    【刘邦:成皋为重地,无成皋不可控敖仓,唯有占据成皋才能断楚军粮草。】


    刘邦无法辩解,只得转移话题,说成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