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揉了下眼睛。


    盯手机盯得太久了, 眼睛有点酸。


    她之所以说当时的华夏变成夜郎国,是因为嘉庆皇帝死后的第二十年,就是第一次中英战争。


    华夏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1842年签订。


    代入甲方给的人设, 她造反推翻嘉庆之后,必然要面对的是: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已打赢第二次独立战争的美国、正在侵占外东北的俄罗斯帝国。


    【秦念:西域之西、东海之东、匈奴之北。】


    十二朝肃然。


    我为夜郎,“东海之东、西域之西、匈奴之北”皆为“大汉”?


    秦念复国的大秦究竟处于什么可怕的境地!


    稳居民心榜首的名字,在此刻似乎变得格外孤冷。


    李世民环顾多为学儒的群臣,终于明白秦念为何对儒家的敌意如此之大。


    若大唐之外皆为大汉……


    他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嬴政:尚安?】


    秦念愣了一下。


    嬴政这个名字是有什么魔力吗?


    明明没说几个字,怎么能这么快就把她拉入戏?


    她莫名感到一丝委屈。


    就像小时候因特别能吃被同学嘲笑,明明当场就以武力报复回去,可跟爸妈诉说时还是会觉得自己很委屈。


    ………


    秦念的沉默似乎为天幕蒙上了阴云。


    就连对秦念极为不喜的朱元璋都不由得为之忧心。


    秦念是诸朝之未来。


    民心榜为何止于他,声誉榜又为何无其名?


    等待的时间彷佛极为漫长。


    终于, 他们等来了秦念的回答。


    其实并没有过去多久, 只是此时的等待过于煎熬。


    【秦念:山河重整, 百废已兴。】


    朱棣舒了口气。


    父皇讨元时以《谕中原檄》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不想神州竟会再次陆沉。


    甚至处境比当初北狄入主还要艰难。


    山河破碎,三境强敌。


    好在还有始皇后人重整山河。


    ………


    秦念不是女子。


    武曌否定先前的猜测。


    三境外敌,山河破碎, 百业皆废。


    儒家治世下, 女子难以在此时挽天之倾。


    秦念对女子干政的认可, 应是他痛恨儒家致使华夏衰落,于是厌弃儒家的男女有别,崇尚有能者居之。


    【嬴政:善。】


    嬴政虽然不知汉之疆域,但知刘彻使“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此承传国玺者, 必非弱国。


    秦念竟是以“夜郎国”的处境面对三境之“汉”。


    嬴政望向北方。


    西域之西, 东海之东, 皆不曾见亦不曾闻。


    只能先派遣使者探路,此后再作打算。


    但匈奴之北,或可以一会。


    【秦念:今日话题不在朕。】


    秦念速度转移话题。


    刚才就不该一时发散,就把话题从丝绸之路发散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再这么发散下去,她就得编一整套怎么造反怎么兴国的人设。


    这还是先别了。


    万一明天就接不到这份兼职了呢?


    就目前来看,其他群成员的演技都不错,她有理由怀疑这个群已经存在很久了。


    这些扮演者可能都是筛选了很多遍才留下来的狠人。


    只是签合约时和她一样都签了保密协议,所以网上根本搜不到这个群的消息。


    【秦念:说回丝绸之路。漠北之战后,匈奴会退至西北,挟西域诸国与汉对抗。】


    刘彻现在知道后世秦皇为何会如此积极为大汉献策。


    虽已重整山河,秦念的处境只会比先帝治下的大汉更为艰难。


    此般献策,是希冀于华夏不再落入夜郎国之境遇。


    【刘彻:朕欲联西域诸国以击匈奴。】


    既然清楚秦念的目的,刘彻便不再有所保留。


    不如坦诚相告,看秦念有何建议。


    李广利葬送七万军、李陵被俘,皆可看出匈奴依旧是大汉心腹之患。


    刘彻灭胡之志不改。


    ………


    张骞焦急地等待秦念之答复。


    他如今失去侯位,若能自荐再次出使西域,或能再度建功立业。


    如果能够联合乌孙,那么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能招纳过来,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外臣,共同围剿匈奴!


    【秦念:史书上你就是派张骞再度出使西域。但乌孙正值内乱之际,张骞未能说服乌孙结盟。】


    张骞失落。


    竟是未能功成?


    【秦念:不过张骞带回了乌孙使者,两国建立往来。匈奴因此要攻打乌孙,乌孙恐惧之下请求与大汉联姻。】


    【秦念:你将刘建之女刘细君嫁去和亲,但乌孙两头下注,以刘细君为右夫人,又娶匈奴单于的女儿为左夫人。】


    江都王刘建两年前谋反,已然自尽。


    刘细君为罪臣之女,此时尚年幼。


    刘彻看到“乌孙两头下注”时极为不满。


    但哪怕只是让乌孙与匈奴之间有隙,他也会将刘细君嫁过去和亲。


    刘细君虽年幼,却已经知道和亲乌孙意味着什么,此时只能掩面而泣。


    【刘彻:张骞,入宫觐见。】


    张骞大喜。


    他急需再度立功的机会。


    纵然不能联合乌孙,能够建立往来也是大功一件。


    何况如今已经知道乌孙将会内乱,他可以早做些其他的准备。


    【秦念:不过这次联姻已是十几年以后。刘细君嫁到乌孙不久去世,你又以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嫁到乌孙和亲,加强对乌孙的影响力。】


    此后的事情就属于昭宣两帝时期了,秦念不能再提及。


    刘细君大约是郁郁而终,但刘解忧是个狠人。


    ………


    两岁的刘解忧什么都不懂,她的阿母独自垂泪。


    本就是罪臣之后,陛下又是天幕所说的“冷血”之人。


    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陛下的意志。


    ………


    刘彻眉头紧皱。


    秦念没有继续往下说,显然是之后的事情已是刘弗陵继位之后。


    他终其一生都未能覆灭匈奴?


    晚年果然诸事不顺。


    刘彻更加担忧卫青和去病的寿数。


    待他们凯旋,必然要遍寻名医,并令他们好好修养。


    【刘彻:可有灭胡之策?】


    秦念头都大了。


    都是打工人,刘彻至于这么为难她吗?


    汉武帝时期怎么灭匈奴?


    这是暑假出来兼职的大学生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吗?


    就算是军事类大学的学生,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等等。


    她好像用不着写出一篇《灭胡策》。


    【秦念:军机瞬息万变,后世纵然给出建议,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刘彻难掩失望之色。


    他不想接受终生未能平胡的现实,于是寄望于如均输平准法一般提前得知利弊。


    然正如秦念所言,军事不同于政事。


    这条捷径走不通。


    【秦念:但在和亲一事上,朕倒是可以根据刘解忧的事迹给你一些建议。】


    【刘彻:速言之!】


    四十一岁的刘解忧看着天幕。


    她二十岁和亲乌孙,迄今已有二十一年。


    先嫁军须靡,军须靡死后,又嫁给他的从弟翁归靡。


    相比早逝的刘细君,她不知道这算大幸还是大不幸。


    天幕之变,唯有同样来自大汉的侍者能够得见。


    但并非所有的侍者都能看见天幕。


    刘解忧已经找借口除掉了这个人。


    看不见天幕,必是天意不认可他是大汉子民。


    叛逆之辈,当诛。


    ………


    五十岁的刘解忧亦望着天幕。


    汉武帝、汉昭帝皆崩,大汉这三十年来发生的事情,她只能从大汉的使者口中得知只言片语。


    三年前匈奴和车师攻打乌孙,她上书汉廷求援。然恰逢昭帝驾崩,汉廷未能出兵。


    后刘贺被废、新帝继位,她再度求援,汉廷发兵十五万骑援乌孙。


    如今匈奴大败,她已得到翁归靡的承诺,将立她的儿子元贵靡为嗣。


    身在乌孙三十年,刘解忧无时无刻不心向大汉。


    【秦念:好生培养将要送去和亲的公主,再陪嫁些忠心且有能力的侍者。你治下若是能封几个汉室女诸侯,匈奴之患或能早日根除。】


    说起刘解忧,秦念就想到这位公主撺掇汉使做的事。


    虽然没做成,那也是女中豪杰。


    而说到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