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做出相应措施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她原本以为,纸币跟金银铜钱,可以同时发行。
现在才知道,这两者根本就是要相互对应!
“你的理解,十分正确!”
“准备金,其实就是对纸币泛滥的一种束缚!”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元朝刚开始发行的纸币,是不是更加合理一些?”
“纸币滥发带来的危害,实际上他们早就想到。”
“而且,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
凌峰说道。
说话的同时,不忘夸赞徐妙云一句。
徐妙云闻言,更加开心无比。
“实际上,元朝跟大明对于纸币的发行,更加的彻底!”
“大明至少将宝钞和铜钱,一起使用。”
“元朝时期,则是全部使用纸币。”
“一千、五百、十钱、五钱,也有相互对应的纸币。”
“各种各样的纸币,也比大明丰富更多!”
“元朝的每一个百姓,都用上了纸币。”
“所以,他们必须更加慎重才行!”
凌峰继续说道。
朱棣和徐妙云闻言,更加了解了元朝纸币的广泛。
元朝在这方面,的确比大明先进了很多。
“纸币的发行,当然离不开更多数学方面的人才。”
“大明对于数学方面的官员,一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元朝,则是从天下各个地方,招揽数学天才。”
“就算是纸币的各种变化,他们也能够应对!”
“正是因为如此,元朝纸币在前二十年,才能得到平稳的发展。”
“所以,元朝对于纸币的政策,绝对是忧于大明!”
凌峰再次说道。
这一刻,朱棣才不得不服!
元朝初期纸币的发行,的确比大明更加谨慎。
那个时期的纸币,声誉比洪武宝钞好了太多。
“凌先生,元朝初期的纸币,既然如此完备。”
“可是,怎么后来走向崩溃了呢?”
朱棣说道。
元朝对纸币,不但小心谨慎。
而且,还出台了很多应对之策。
他们做的准备,绝对不是大明可以相比的。
关键是,元朝还因为疆域辽阔。
可以获得足够的金银,当成是准备金。
有了一定的准备金,纸币的滥发就可以得到进一步控制。
元朝的纸币系统,如果一直执行下去。
应该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局面!
可是,怎么就变成了元末那样的情况呢?
纸币的系统,直接崩盘。
最后,甚至到了变钞的地步!
百姓手里的纸币,也就全部变成了废纸。
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心里怎么可能接受?
但不是情非得已,变钞绝对不会发生。
元初跟元末的情况,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朱棣和徐妙云对于这件事情,也是十分好奇。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呢?
“实际上,其中的原因,也不是那么复杂。”
“很多的事情,即便也是人为干出来的。”
“元朝开国以后,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就没有停止过。”
“刚刚开始的时候,元朝还是有几年的好收成。”
“后面,却是天灾不断。”
“就是黄河决堤,也有很多次!”
“元朝在灭亡的时候,他们对黄河依旧在进行维修。”
“为了镇压起义,还要应对不断出现的天灾。”
“明明知道纸币不可以滥发,但他们也不得不如此!”
“元朝时期,原本就是得国不正。”
“他们的纸币系统,就算是再怎么完备。”
“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也会发生崩溃。”
凌峰说道。
元朝,可不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度。
华夏的很多治国经验,以及宋朝灭亡的经验,他们虽然吸取。
但是,元朝的治国水平从本质上来说,还是远远不行!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着历史、倒退的发生。
元末时期,北方的大片土地,已经变成了草原。
北方的收成,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大明初期,如果不花费大量的精力,这些事情也很难扳回来。
北方的粮食紧缺,就是这个原因。
“原来如此!”
“从整体情况来看,大明还是比元朝强上很多。”
“最起码来说,大明是得国之正。”
“历朝历代,还真的没有哪个朝代能够出其左右。”
“大明的国运,也是远超元朝!”
朱棣说道。
听到凌峰的话之后,他终于开心起来。
元朝的纸币系统,虽然比大明好上一些。
但从本质上来说,元朝存在的时间根本就不会太长。
大明的得国过程,那就比元朝光明磊落很多。
“张四,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
“大明如此北伐,难道不是一种穷兵黩武吗?”
“北伐耗费的粮食,跟元朝镇压起义时候相比,可是多了不少。”
“大明在开国以后,天灾也是接二连三。”
“所以,大明的一切,你也不要想得太过乐观!”
凌峰提醒道。
就算是大明得国之正,也不能阴沉沾沾自喜。
国运跟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关系。
大明以后的皇帝,更是一个比一个更加荒唐。
也许,正是因为大明得国太正。
后世的皇帝,才失去了警戒之心。
“凌先生,你说得对!”
“大明,虽然已经建立。”
“但天灾的事情,依旧没有一点好转。”
“几次的北伐,大明也是印制了大量的纸币。”
“现在,已经有了元末时期的影子。”
“但是,我始终相信!”
“一旦大明将北元彻底打败,各个方面的开销就会降低很多。”
“纸币贬值的情况,也会随之好转。”
朱棣说道。
他现在的心情,你之前更加乐观。
元朝的起义,镇压得越多。
最后的结果,军费就越是缺乏。
纸币的滥发,导致直接崩溃。
大明等到北伐结束,军费自然可以节省。
那个时候,纸币就不会发生滥发的情况。
“张四,我看你的样子,还真是十分乐观啊!”
“但是,你有没有听说?”
“勤俭到奢侈,十分容易!”
“奢侈到勤俭,十分困难?”
“纸币的滥发,让大明朝廷尝到了甜头。”
“想要让他们停止,真的那么容易吗?”
“就算是大明朝廷真的不会滥发纸币,但那些官员,也会自己创造机会啊!”
“他们只有如此,才会从中捞到足够的油水。”
“人性,就是如此贪婪!”
凌峰说道。
发生这样的事情,才是最难解决的。
纸币的滥发,百姓都尝到了好处。
一旦进行改革,不就跟百官作对吗?
他们岂能接受?
“这……?”
朱棣哑口无言。
一时之间,他又担心害怕起来。
如果真的是这样,实在太过可怕了。
只要有开始,也许就再也没有结束的时候。
“凌先生,难道大明也会步入元朝的后尘吗?”
徐妙云说道。
“从某种角度来讲,的确如此!”
“但对于大明来说,还有一个可以托底。”
“所以,绝对不会像元朝那样彻底崩溃!”
凌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