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燃眉之急不解决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既然如此,如果大明真的急用那些粪肥,也可以不用急着攻打倭国。”
“大明只要给倭国当地的那些小势力,一点小小的恩惠。”
“鸟居山的那些粪肥,不就换了过来吗?”
“如此一来,大明的燃眉之急也被解决了。”
“制造船只的事情,也不用那么着急!”
刘伯温说道。
“就是说,先跟倭国进行交易?”
朱棣说道。
听到刘伯温的话,他开始思考起来。
这个办法,倒也不错!
鸟居山,反正对倭国现在没有什么用。
大明给倭国一点利益,也许他们还真的能够交换。
制造船只,大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短时间之内,真的很难见到成效。
“刘师傅说的话,倒是有一定道理。”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快速获得鸟居山粪肥最好的办法。”
“大明用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可以从倭国换来大量的粪肥。”
凌峰说道。
他看着刘伯温,更加的欣赏。
这个刘师傅,虽然只是一个推拿的老头。
但他在战术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的思考。
他跟那些勋贵们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许还真的学到了一些皮毛。
“刘师傅,你真的可以啊!”
“想要得到凌先生的赞赏,可没有那么容易?”
朱棣惊讶道。
这个刘伯温,还真的有两把刷子。
只是一个小小的方案,就得到了凌峰的认可。
“哈哈哈哈!”
“真是谬赞了!”
“其实,我也是侥幸而已!”
刘伯温兴奋道。
此时的他,感觉比得到皇上的赏赐还要幸福。
“但交换粪肥,只是目前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
“这一样做的目的,为了麻痹倭国,给大明争取制造船只的时间。”
“一旦船只造够,倭国还是得拿下。”
“对了,刘师傅!”
“如果真的想要将倭国拿下,你有什么高见的策略呢?”
“而且,还要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倭国拿下。”
凌峰说道。
“不费一兵一卒,将倭国拿下?”
刘伯温闻言,再次被难住了。
大明想要拿下倭国,他还真的有办法。
只要不断向倭国派兵,同时施加压力。
但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倭国的话,那就需要跟高的智慧了。
凌峰的妙计,他早就已经见识过。
当初朱棣在朝堂上,提出拿下高丽的策略。
那个时候他就想到,绝对是凌峰之手。
徐妙云和朱棣闻言,也是眉头紧锁。
从地图上来看,倭国不但比高丽大很多。
而且,就是地形,也要更加的复杂。
如果只是拿下倭国,还是非常简单。
但想要不费一兵一卒,那就不一样了。
一时之间,两人也开始思考起来。
最终的结果,依旧是无计可施。
“凌先生,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应该没有办法吧!”
“倭国的人口,虽然很少。”
“但他们的性格,却是十分凶猛。”
“跟高丽人相比,真的凶很很多。”
“大明攻打倭国,伤亡真的无法避免。”
朱棣说道。
凌峰听到他的话,只是微微一笑。
如果心中没有策略,他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张公子,我看凌先生的心里,早就有了妙计。”
“如果他不是胸有成竹,怎么可能用这样的问题来考验我呢?”
刘伯温说道。
他眼中的凌峰,绝对有了策略。
看着凌峰,希望能够得到一点暗示。
凌峰伸手,朝着倭国地图外围一指。
瞬间,刘伯温还真的得到了启发。
“凌先生,我倒是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说说看!”
“大明只要将船只制造出来,就不用登录倭国了。”
“只要将倭国的所有战船,全部给击沉,再将整个倭国包围起来。”
“那个时候,他们就无法出海。”
“等到倭国粮食不够时,他们就必须投降。”
刘伯温说道。
对于海军作战,他可没有任何经验。
他把陆地作战的经验,居然用到了攻打倭国上面。
也许,还真的有一定的效果。
倭国陆地面积的粮食,根本就无法供养他们的百姓。
倭国的大部分人,他们都得出海打鱼。
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得从高丽和大明的沿海一带进行掠夺。
一旦真的将他们围起来,他们的粮食就会断掉。
对于刘伯温这个建议,徐妙云和朱棣,倒是感到十分稀奇。
“一个国家,具体还能将他们包围起来?”
“倭国又不是大国,只是一个弹丸小国而已!”
“但将一个岛屿包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个方法,的确十分大胆。”
“刘师傅,你经常跟那些达官显贵推拿,还真是学到了不少的本事啊!”
徐妙云和朱棣,对刘伯温的计划讨论起来。
他们认为,这个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实战性。
“可是,需要多少船只呢?”
“至少需要一百艘吧!”
“倭国的面积,虽然不大。”
“但他的地形十分复杂,想要包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刘师傅,你这也太厉害了吧!”
刘伯温听到徐妙云和朱棣的赞赏,心里十分兴奋。
不过,他却不敢居功自傲。
如果没有凌峰的启发,他怎么可能想到这个方法呢?
真要说起来,这个方法还是凌峰想出来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凌峰的功劳!”
“如果没有凌先生的启发,我也想不出来这样的方法。”
刘伯温说道。
“可是,凌先生的启发,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明白的啊!”
“像张四这样的榆木脑袋,就算是凌先生对他再怎么启发,他能想出来吗?”
徐妙云调侃道。
“我……?”
这一刻,朱棣真的哑口无言。
自己根本就没有说什么啊?
怎么无缘无故就中枪了呢?
接着,他朝着凌峰看了过去。
“凌先生,刘师傅说的这个办法,有没有使用价值?”
朱棣说道。
“可以试一试!”
凌峰淡然道。
刘伯温听到他的话,更加惊喜不已。
他的提议,居然得到了凌峰的认可!
凌峰接下来的话,刘伯温却感到有些惭愧。
“不过,这种方法的造价很多。”
“不但需要大量的船只,而且,包围的时间也漫长。”
“伤亡,虽然可以避免。”
“但大明的损耗,也是非常巨大。”
“如果是我的话,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办法。”
凌峰说道。
朱棣闻言,随即附和起来。
“就是啊!”
“一百艘船只,仅仅就是攻打一个倭国而已。”
“不但兴师动众,而且,大明耗费的粮食也是巨大。”
“这样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朱棣说道。
闻言,刘伯温立即低下了头。
突然之间,他也想到了问题的关键。
他把倭国,当成了一个城池来看待。
四周是海域,那就相当于一个不毛之地。
围在四周的军队,拿什么来补给?

